教科研室管理制度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3692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研室主任职责一、协助主管校长开展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负责制定学校的“教研科研规划”及每个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做好每阶段的“学校教育教科研工作小结”。二、开展全校性的教育理论学习,提供资料,组织讲座,开展讨论交流,不断把提高质量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和人员,做好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及资料的服务工作。三、实施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如确定专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成果评审等,负责校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承担对这些课题的管理监督批评与推广等责任。负责市、区课题的推荐、申报工作,课题的存档工作。四、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论文的布置、收取。积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及教育教学论著资料,定期汇编成册。五、负责学校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公开课的组织安排,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培养教学骨干,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六、负责学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工作。七、开展学法研究,指导教师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八、主管学校教科研常规工作,指导教研组长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健全巩固教研组的学习听课等制度,并进行检查。九、搞好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兼职科研员和课题组负责人的骨干作用。十、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任务。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单位,对本学科的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教研组的具体教研工作如下规定。1、在教研活动中要注重政治学习、师德教育。2、通过各年级教师的工作汇报,了解一线教师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3、每次教研组会要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每次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的文章。4、对重点工作如“高考”,每次的教研组会都要专题研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要切实提高本学科在全市的地位。5、抓好经验的交流工作,一方面对组内比较成熟的经验要做好总结和推广,另一方面要注重外出学习经验的学习,提高影响的辐射面。6、对本学科申请的校本课题要及时过问,了解进度,督促完成。本学科应在3-5年内要完成更高级别的研究课题,提升本教研组的整体研究能力。7、抓好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8、完成好本学科的经验和资料积累工作。“一帮一”结对子管理制度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使青年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环境,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特制定该制度。1、培养的对象必须是大学刚毕业的年龄三十岁一下的教师。2、指导教师必须是教龄五年以上,具备一级以上教师资格,有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3、由学校组织教科研室、教学处、教育处、后勤处等机构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教师与培养对象要签订培养协议,具体由学校教科研室进行管理。5、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要从课前、课后、学情、教材等多方面进行指导。6、指导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7、教科研室在每学期中期将对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听课记录、教案等进行检查。8、每学期中期教科研室将组织“一帮一”结对子座谈会了解并指导青年教师成长。9、培养期满指导教师将对青年教师形成培养鉴定,交学校教科研室审核。10、教科研室会同教学处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达标评分,评分合格即培养任务完成。11、不能完成培养任务的指导教师将考虑更换,不能达标的青年教师将延长培养时间,直到达标。12、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青年教师的具体表现将计入个人成长档案。校本培训制度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商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二、培训目标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进行骨干教师评比,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增加到教师总数的20%,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4、全校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升自我。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6、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7、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三、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l、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2、及时进行新课程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6、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7、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四、培训方式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2、以课代培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4、以研代培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5、以会代培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举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相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可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区教委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检查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不全或不符要求扣2-5分。 (2)各学科每月整理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学案例。每少一次扣2分。 (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同上一节课),考核小组依据课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入期末考评。 (4)每位教师每学期培训学时不少于15学时(30分),每少一学时扣2分。 (5)对各种培训,不迟到,不缺勤,培训成绩优秀者加2分,不合格者扣5分。(6)对学校批准的外出学习的教师,学校按每次会议的具体要求以及“超支不补、违章则罚”的原则,报销参加科研活动必需的费用(包括车费、住宿费、会议材料费)。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当天及时上报。 (7)严格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材料,有必要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或讲课)。 (8)完善校本培训评价机制。学校要重视直接激励,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交流大会。六、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教科研室、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开展“校本培训先进教研组、个人评选活动”。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关于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指导性意见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路线图,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指南针,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和灵魂。一、编写1、导学案编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 “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5)实用性原则。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6)规范性原则。导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统一规范。(7)简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简约,即用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述,需要读的文字不宜过多,过繁,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负担,对学案敬而远之。(8)整体性原则。编制学案要站在整个教材文本的高度,注意知识的前挂后连,举一反三,切忌目光短浅,只看到某一节,几节。必要时,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取舍。 2、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1)吃透教材打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4)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的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要由此及彼,自然衔接。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5)分层学习重差异。导学案的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 。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6)学法指导在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3、导学案编制格式导学案在页眉和页脚上要有XX届XX(学科)导学案必修/选修XX和励志语言;在正文开头要有课题、时数(共x课时)、导学案编号、编写人、编写或使用时间、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和师评;导学案正文中必须要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课堂交流展示(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当堂训练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总结反思等主要环节。4、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规范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老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概括地讲,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流程、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1、统一编写流程。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去下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主备集备自备修订。具体指:主备人自主备课(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备课组长(审核人)及教学处主任或副主任(审批人)签字印刷上课教师补充(自备)课后修订的流程。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好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2、统一基本环节。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忌大而空。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他知识。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点拨。课前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包括学习提示、梳理内容、问题预设。复习巩固的内容可以以少量的题目进行复习,导学部分的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点问题化。课堂交流展示(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更深一层的问题,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学生需要同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当堂训练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 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对当堂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延伸。总结反思: 对当节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3、统一课时容量。4、统一编写格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二、使用1、提前下发,自主学习;(1)明确要求:教师用2分钟明确【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研读教材:5-8分钟左右认真泛读课文一遍;58分钟研读教材第二遍,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3)勾画标注:指导学生养成勾画、标注的好习惯。用双色笔勾画出重难点和疑点。(4)记录疑惑:记录自己学习的疑惑或障碍,写到【我的疑问】处。2、教师批阅,课堂反馈; 对于导学案的要求是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批的。学生完成导学案后,教师要进行批改,批改主要为了(1)了解学生自学情况;(2)修改备课设计,以便于上课时更有针对性。教师对导学案批改后,要有反馈意见以便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首先,针对预习自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要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明确疑问,准备质疑;最终达到拓展提升。由行政组长全程控制讨论过程,并对展示、点评、质疑等做出具体分工。 4、展示点评、拓展提升 学生完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仅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同时也将小组共性的学习困惑提交班级讨论。在本环节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本环节是课堂引向深入,实现高效的关键一环。5、训练检测、迁移运用学生完成导学案自我检测题,分层次达到本层次的最低要求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三、保存1、导学案的所有文本文档的底稿由学校油印室负责收集,学期末统一上交教学处存档。2、各教师要将自己使用过的导学案按模块、单元、章节整理装订,妥善保存,并随时接受检查。3、各任课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模块整理装订,妥善保存,以便复习使用和检查。四、检查对导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批阅,年级组要每周检查一次,教学处要每月检查一次和不定期抽查。五、考核检查结果按教学常规考核办法和教学事故追究办法处理。六、评比各备课组、年级组积极组织导学案编写使用交流评比活动,教学处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导学案展评活动。展评获奖的除表彰奖励和外出培训学习优先考虑外,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 关于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关键要看学习小组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而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则是提高小组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我们所倡导的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取得实效,才能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一、小组划分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 异质帮扶”体现了分层教学,梯度推进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2.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第一步是“分”,班主任在班干部的协助下,根据本次月考成绩按“S”型将学生平均分到各个小组,每组6人,并参考学生平时表现、性格特点及性别进行初次分组,并协助各科任教师将同组内的学生按不同学科划分成AA、BB、CC三个层次。第二步是“调”,为了避免学科偏差,组员之间交流不畅,学科长不好选,帮扶时没有优等生指导等问题,初次分组完成后,各学科班长(科代表)将分组名单提供给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必须保证每一个小组至少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并确定一名学生来担任本学科的学科长,如果同一小组内没有学科带头人或能胜任本学科学科长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科长提出建议人选,对于分组不合理的地方,也可提出宝贵意见。各学科长将任课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反馈到班主任处,班主任根据反馈情况对小组划分再次进行合理的调整。须注意一点,小组成员的调换必须在同等级学生中进行。第三步是“定”,经过初次分组,二次调整,各小组划分基本达到最佳状态,班主任公布分组情况及各小组各学科的层次划分及学科长担任情况。第四步是“排”。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常常中间是优等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对学和结对帮扶。3.小组的微调与重构小组建成后三周内班主任可视情况进行一次微调,不允许随意重构,小组重构可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必须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二、小组组织机构1.小组职位设置每个小组设行政组长一名,学科长若干名(保证每一组每位学生都能担任学科长,每人负责1-2科,最多不得超过2科),形成一人多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互相监督、互相管理、互相牵制的内部管理机制。2.行政组长的选拔行政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同时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小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组长只有明确了其职责,才能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小组才能达到良好运转。 行政组长选拔条件学习态度端正,严于律己,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 行政组长的选拔方式竞选。老师在评选小组长之前,先给同学们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当小组长的好处,如当组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现在社会上缺乏的不是纯知识性的人才,而是具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当组长恰恰能够培养自己这些能力。然后让自愿当组长的同学报名,在全班进行竞选。这样是有竞争的,有了竞争学生就会认真准备。而成功当选之后,他们会感叹,这组长职位真来之不易,来之不易他就会珍惜,就会尽职尽责。 组员民主推选。群众路线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放手发动学生民主推举胜任的同学担任组长更便于管理。自己推选的带头人更具有感召力,同学们更乐于服从管理,因此这种选拔组长的方式是最民主的。三、小组培训1.建立培训机构建立以年级为主导,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参与的年级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对行政小组长、学科班长、学科长的培训,使其明确职责,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建议以班主任为主导、代课教师、班干部参与的班级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对学科长、组员的培训,使其明白如何配合行政小组长开展工作,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小组打造成优秀小组;此外,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召开行政小组长会议,了解各小组运行情况、小组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对行政组长进行工作方法指导;教师采取分散帮扶的方法,可深入各小组了解小组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帮助小组长开展工作,解决困难。2.小组培训的内容(1)组长培训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行政组长的职责: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协同学科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对本组同学的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和评价,并按时将考核结果上报到班长处;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每周做一次小组总结,讨论并解决存在问题。学科长职责:及时收发导学案及作业;协同行政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负责考核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情况,并将考核结果按时上报到学科班长处: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作业及练习册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协助行政组长组织开展好每周一次的小组总结,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小组成员培训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后进生学习,把知识让后进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后进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给后进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后进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四、小组文化建设1、由行政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2、由学科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3、由行政组长和和学科长共同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五、小组管理“小组自主管理”以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参与意识,进步意识,从而实现学生间的相互管理与教育。成功的小组自主管理是非常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它可以有效改变班级内部的人文气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风貌。1、课堂管理管理机构及体系:任课教师学科班长学科长2、班级管理管理机构及体系:班主任班干部行政组长3、 年级管理管理机构及体系: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4、管理制度(1) 小组服从班级管理,小组内实行行政组长负责制,行政组长分配组内事物,班干部考核行政组长。(2) 小组管理实行问责制,发现问题后,按班长-行政组长-学科长-组员,逐级问责。六、小组评价策略评价是最好的管理,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小组评价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等级加分。具体操作如下:在小组内部按成绩给每个成员排好序号,分别为A1、A2、B1、B2、C1、C2;成员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体现。这样才能保证小组成员公平竞争。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得分不同。A层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较高,因此得分设置略低,C层学生参与率较低,得分设置略高,B层学生得分设置居中,这样才能保持平衡,也能促使A层学生为了提高本组得分去帮扶C层学生,让C层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课堂,从而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得分设置如下:展示:A层学生展示一次加1分,B层学生展示一次加2分,C层学生展示一次加3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回答错误不加分。讲解:A层学生讲解一次加2分,B层学生讲解一次加3分,C层学生讲解一次加4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讲解错误不加分。质疑:A层学生质疑一次加3分,B层学生质疑一次加4分,C层学生质疑一次加5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展示错误不加分。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进行加分。每节课结束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每组的学科长记录好每节课本组的得分情况。(2)小组评价在课堂中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之后,可要求由1、3、5小组展示,由2、4、6小组进行评价。展示小组得分由评价小组进行量化,评价小组得分由教师进行量化。老师在讨论前先说明本节课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展示或评价的题目进行讨论,以便明确答案、明确标准,使自己在评价时能够有所准备,增加公平和准确性,也可以避免浪费时间。评价时老师可以让评价小组的任意一名同学进行评价,以免出现评价小组只有一人进行评价,其他人因为没有任务而导致懒散、走神的现象。评价小组先对展示小组进行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再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小组既是展示的一分子,又是评价的一分子,还可以保证他们与其他小组一样进行思考、展示,不会因为评价而使自己的课堂内容受到影响。评价依据:小组展示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等。(3)评价结果的统计整体评价评价结果包括课堂学习评价、日学习评价和周学习评价。其中,课堂学习评价结果由学科长负责统计;日学习评价结果由学科班长负责统计;周学习评价结果由学习委员负责统计,统计结果书写于周汇总表上“学习”一栏。学科评价学科评价由科任老师对本科目一周以来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本周本科目的明星小组、待优小组和反思小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评价在A1C2, A2C1,B1B2为帮扶对子的学习小组中,以学期初第一次考试成绩的排名为基准,确定帮扶对子在一个学习阶段之后的进退步情况。每次考试成绩与基础成绩相比,每进步一个名次给帮扶对子每人加1分,退步一个名次则减1分。为了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和帮扶对子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实效性,各班每月末以小组为单位,算出所有科目各个小组课堂表现的累计得分即将四周的周学习评价结果相加。将以上两项成绩的合计纳入学生个人月综合考核结果中。2、 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对于小组评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再引入个人自评、小组自评两种方式。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我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每天晚点时,抽出10分钟开展个人及小组自评,首先组长总结一天的得失分情况并确定明天的奋斗目标,然后小组成员依次发言,总结个人一天的得失分情况并提出明天的奋斗目标。通过小组自评使各成员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凝聚力,进一步激发每个小组成员为小组荣誉而战的斗志。3、捆绑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分评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每个学生时刻感到自身的责任。过程性评价分为“学习评价”和“行为习惯评价”两个方面。以上评价均属于学习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另一方面是围绕纪律、卫生等常规检查开展的行为习惯评价。纪律评价包括课堂纪律、课间纪律、眼保健操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等。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教室卫生、清洁区卫生、宿舍卫生等。纪律由各组组长负责考核评价;卫生由班级卫生委员负责考核评价;得分每天一统计,每周一汇总,结果上墙,并以此作为评价小组的依据。七、小组评比奖励策略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也可以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这样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有机联系起来。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小组总体评价最好是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内容包含这一段时间内各科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纪律、卫生等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1、小组奖励。对于小组奖励,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如在班级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为明星小组颁奖,奖品可以由反思小组提供,也可由班级提供。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对优秀小组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可以为优秀小组颁发标志牌,集体合影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表彰,给与他们荣誉。深入到“待优小组”和“反思小组”中去,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并给予帮助、监督,争取下周打个翻身仗。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和进步大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2、个人奖励。各班级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考核结果、任课教师的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和班级考核等情况,按周评选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和进步之星等,在班级风采栏中展示,每班所评选出的各种“星”,要与评优树模,助学金发放、贫困生支助等相挂钩,对于获各类“星”称号总数最多的学生,学校要按学期进行表彰奖励。教师命题监考改卷评卷的规章制度命题与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一,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竞争、团结”的教育教学环境,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制度:一、考试命题除统一采题,若考试采取自主命题,要求如下:1、命题要依据教学与学生实情、教学进度,准确定位并把握难易程度,前后知识要联系,能真正检验出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业水平。2、命制一套题一般期中、期末由教学处指定教师完成,月考由年级组指定备课组长或备课组长指定教师完成,备课组长要把好关。命题人要以创新题为主,不能出现有争议的题。3、每次试题命题人都要以电子版的形式存档交给教学处或年级组,教学处、年级组必须存档归类。4、试卷中若出现重大失误如知识性错误、题目无法做答或有争议性试题、多题、漏题、不符合要求等,要对命题人进行50元经济处罚,备课组长负连带责任。5、每学科必须有详细的答案(包括选择、填空),解答题步骤清晰完善。二、监考职责(1)、监考老师按时参加考务会,主动接受教学处、年级办安排的监考任务。各班班主任必须认真做好考场布置。(2)、监考老师必须考前15分钟到考务办领取试卷,迟到5分钟以上每次罚20元。(3)监考教师要清点每场考试各班的人数。每科开考前,要督促考生按规定就坐,清点试卷总数与考场人数安排是否相符,分发试卷后,检查学生是否按规定填写了班级、姓名、学号。(4)监考老师对试卷内容不做任何解释,对试卷印刷不清之处或缺页少页的询问应答复。(5)如果监考教师发现舞弊,应如实记载事实,填写考生违纪记录。(6)监考教师不得在考场上看书籍、报纸、做题、评改试卷、玩手机、不得打瞌睡,不得走出考场。(7)考试终了时间前15分钟,监考员应及时提醒学生,考试结束让学生停止答题,监考教师把试卷收齐经检验清点无误后,方可装订试卷。考务工作人员不得错、倒、反、漏装试卷,严格按照密封线要求装订,不能显示考生的任何信息。(8)监考期间监考老师不得请假或缺席,不经教学处、年级办同意不能私自调换监考,如有特殊情况,必经教学处、年级办同意方可调换,不得影响监考的正常进行。三、评卷(1)考试结束以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时组织本学科老师进行集体流水阅卷。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评卷组长,所有评卷工作由组长进行具体的流水分工,明确责任,确保评卷工作的严密。(2)、阅卷前阅卷组长或命题教师制定好本学科阅卷答案及评分标准。(3)、对同一学科,实行统一时间、统一标准、集体评阅、流水作业、全面实行阅卷组长负责制。(3)、试卷评阅要依据参考答案或评价要点,保证客观公正。备课组长有权审核本组教师的阅卷进程和给分标准。(4)按时、按质、按量到指定地点完成本职工作,每迟到、早退5分钟以上罚款20元。(5)认真、仔细、客观、公正地评判每份试卷,不得随意抬分、压分。阅卷出现误差的教师(含统分)处以5元/份罚款,有争议的学术问题由阅卷组长确定最终答案。(6)、不得擅自拆、挑学生的试卷封头,不经阅卷组长同意不得进入试卷阅卷点,一经发现每人次罚款20元。(7)、阅卷组长负责管理本组教师指定专人登分、核查,并对本组阅卷不合理情况要及时纠正。四、试卷讲评(1)、试卷讲评课要避免两种做法:一是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没有重点;二是对、抄答案,就题论题。每学科教师要详细统计出学生的答题情况,共性问题课堂解决,个性问题单独解决。 (2)、试卷发放和讲评工作要快速进行,及时将考试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每学科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评完本学科试卷,并且要求学生有错题集。(3)、引导学生及时纠错,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的要时刻提醒,教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反思,类比延伸,力争讲活一道题会做一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