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调查报告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3121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关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调查报告重庆电大渝北分校2010春行政管理专科 XX学号:XXXXXXXXXXXXX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重庆市于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便开始探索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途径,并在区县层面上展开试点,其中江北区和九龙坡区的探索较为深入,积累了一些经验。经过近两年的集中调研,根据重庆市政府组织的调查,重庆市符合条件的转户人口规模约为338.8万人,预计可以转户的规模为:20102011年,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20122020年,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2010年7月25日重庆市政府颁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於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四份相关文件,於8月15日全面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庆模式浮出水面。自2010年8月15日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已累计有223万农民转户进城,户籍城镇化率从改革之初的29.2%上升至35.4%。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重庆平均每天有6116名农民自愿转户进城,农民整户转移达到57.4万户。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达到市委市府预期目标,为科研计划提供一定的资料,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特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携手,共同开展此次社会调查。二、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根据重庆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必须进行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学习要求,本人同另外三名同学一起,在渝北区两路城区,采取问卷调查法,针对超市、商场、餐饮业的服务人员,市场的个体经营户,生产企业工人,部分房屋租赁户,共计3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根据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设计的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列出了20个调查项目。分别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对待户籍制度改革的态度,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了解情况,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被调查对象对调查工作都非常热心,认真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了回答,真实的反映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达到了预期的调查目的。在30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年龄结构从20多岁至60多岁不等;所从事的职业分别是服务行业12人,占40%,生产企业员工9人,占30%,个体工商户6人,占20%,无业人员3人,占10%;文化程度分别是高中占50%、初中占40%、小学占10%;农业户口24人,占80%,城镇户口6人,占20%;所调查的6名城镇户口人员均是受益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农转城人员;所有的调查对象对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也都持支持态度,除了6名城镇户口人员外,24名农业户口的人员有12人表示愿意转为城镇户口,占50%的比例;愿意转户的人员普遍认为转户后养老、子女入学较为方便,不愿意转户的人员认为,转户后涉及征地开发时会损失部分个人利益,认为现在物价太高,城市消费比农村大得多。(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对解决当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但对实现城乡自由迁徒将形成潜在威胁。1、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的一面。户改快速解决了辖区内本籍农民工的城市落户问题,对稳定城乡社会秩序有积极影响。一方面,使农民工及家庭的城市生活正常化,有了安居乐业的基础,化解了农民工高流动性对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转户后可就近入学和享受城市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社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使农村社会趋向新的稳态。2、户籍制度改革不足的一面。在外界普遍质疑的“土地换户口”问题上,的确存在对农民权益的威胁:首先,按照目前征地“农转非”政策对进城农民土地权益进行补偿,农民土地的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增值均难以充分体现。其次,改革方案的补偿显著低于原征地“农转非”政策,特别市渝北区作为主城周边的开发热土,多数农村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提前转户。再次,进城农民穿上的城市“五件衣服”含金量不足。只有“教育”直接解决了进城农民子女入学问题,最具含金量。住房方面,重庆大规模集中修建并收取租金的“公租房”对进城农民是有利的,但能否适合收入偏低、就业地点多变的进城农民家庭长期居住仍需要实践检验。就业方面,在市场化就业中进城转户农民并不比未转户农民更有优势。在“养老”和“医疗”方面,全国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正在快速趋向城乡一体化,用人单位一般都会给务工人员买社会保险。总之,进城退地实质上形成了农民“土地换社保”的现实,进城农民脱下“三件衣服”后,政府在为进城农民添加的“衣服”却十分单薄。四、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重庆的户籍改革有重大突破。它采取了综合配套的改革方式,提出了可操作性强、启动迅速、见效明显的实施方案,有助于解决区域内城市化滞后的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城市的集中落户,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重庆模式。但是,重庆模式并未触动阻碍公民自由迁徒、城乡自由流动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二元制度框架,不利于实现公民自由迁徒,从长期看,形成了对长远经济效率、农民权益和社会持续稳定的潜在威胁。考虑到进城农民在城市中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以及未来经济发展中土地稀缺性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留乡农民整体状况好于进城农民。从城乡一体化的长期战略看,如果重庆模式能够以实现城乡居民双向自由流动为目标,完成以下几项重要调整和改进,将进一步优化重庆模式的政策取向,使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在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上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第一,强化以利益驱动基础上的自愿作为农民转户进城的先决条件。提高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同时改善进城农民住房条件,为其提供法律与政策保护,使农民通过对进城利弊的权衡,自觉地适应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的吸纳能力选择进城与留乡。第二,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集中力量制订和实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案,重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和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三,细化政策、深入浅出。征对大家对政策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建议将政策简明扼要地列出重点、细化,打印成册,分发到镇、村、社,这样不仅便于具体操作人员操办、讲解,而且让农户自己也能很快看懂,让大家都能吃透政策,让村民放心。 第四,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与户籍制度改革有关的各单位应加大对具体问题协调解决的力度,如转户后,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退出手续、管理,补偿及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协调、有序地办理。“摸著石头过河”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策略,正是由于改革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才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庆模式户籍制度改革是勇敢而有益的探索,有优点有不足,但都因其务实高效的改革行动为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和进一步优化的基础。通过对改革方案的及时调整,重庆模式肯定能继续走在统筹城乡改革前列,为重庆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更好借鉴。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