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477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陆台湾两地血脉相连、亲如一家,不会受人挑拨离间。B他的文章针对时弊,震耳欲聋,受到人们的好评。C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如日中天,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D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找到自己的“燃”点宋威“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2 .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 .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5 . 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放在哪段合适,试说明理由。材料: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却。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下面小题。三种诸葛亮邓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6 . 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7 . 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8 . 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_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_9 . 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三、句子默写10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晓战随金鼓,_。(塞下曲六首(其一)(2)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二首)(4)蒌蒿满地芦芽短,_。(作者:_春江晚景)(5)_,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6)我想:希望是本无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_,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故乡)(7)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范仲淹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曩:以往,过去,从前。11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通“缺”,断缺)B属引凄异(属于)C二人对酌(饮酒)D越钱塘,绝长江 (横渡)12 .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14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5 . 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释)乱峰:形容山峰很多。线头:指毛毯上的绒头。抽:抽出、拔出。16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入诗,并非偶然。B“碧毯”二句出人意料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C“青罗裙带展新蒲”写罗裙上的飘带就像河边香蒲新长出的嫩叶。D尾联写诗人不能抛下杭州而去,有一半原因是为西湖而逗留。17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湖”为中心,用白描手法描画了一幅湖上春景图。B颔联中“排”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棵棵青松排列在山坡之上,非常整齐。C诗歌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点到面。D这首诗赞美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留恋之情。六、名著阅读18 . 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他慢慢的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的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他”是指谁?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什么的心理历程?(2)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的快乐是令人xin m(_)的。穿行在文学经典之间,你会欣赏到人类文明的灿烂hu hung(_),增添前进的力量;游历于名山大川之中,你会饱览到自然世界的 A (光彩照人/绚丽多彩),舒展宽阔的胸怀;徘徊在历史的xin ji(_)之处,你会领悟到人性变化的伟大善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使人高雅。19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0 . 请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A处应填的成语是_。21 . 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22 . 知行中学拟举行“读书使人高雅”的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为了渲染活动的氛围,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上联:畅读诗文懂天下事下联:_【活动二】迎春花开红满树,一位调皮的学生正想采摘迎春花做花冠,被你发现。你准备怎样劝说?_【活动三】学校准备聘请航天员刘洋担任校科技教育辅导员,聘期一年。请你代学校拟写一份聘请书。_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傍晚,天地间一片静穆。炊烟再次从烟cng里钻出来,恋恋不舍地在青麻和青稞间游移。晚归的牧童骑在牛背上,青脆的嗓音连同刚刚学会的儿歌,在乡间的小路上银铃一般叮叮当当地跳跃;大人噙着烟斗,挽着裤脚,披一身余晖 ;衣着朴素的村姑们鬓插野花,裹着麦香 ;年迈的老婆婆在炊烟的映衬下,拄着拐杖守在大门外,等候晚归的儿女。炊烟,是乡下孩子嘴角溜出的童谣,是乡下汉子放飞的鼾声,是。(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烟cng(_)噙着(_)鼾声(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根据句子的意思,将“飘进村口”,“款款而归”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_,_。(4)仿照画横线语句,根据文意,再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_八、作文24 . 请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向致敬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题目: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很多人都会认为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其实常常看到的景象却是:当你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请以“身边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