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468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理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 . 选文中的“笼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写法?2 . 选文第二、三段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它们共同证明了什么观点?3 .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理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句话的?阅读李师东的山中少年,完成小题。从南宁到环江,有四个小时的车程。一群有着少年般心情的人,来到了环江。少年原本就在环江,如同这个世界早已降临。少年从小就和身边的一切在一起,他和那些花草、林木、深涧、乱石天生是一体的,它们就是他,他就是它们。少年在环江的荒野上奔跑、嬉戏、忙碌。他早就惦记村边小溪里的那些鱼了,他在寻思,我能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捞上来呢?后来,他果真把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捞上来了。至于少年是如何脑洞大开的,我们至今也不明就里。门前树上的鸟巢,他每天都会光顾一下,他要时不时看看里面有什么动静。爬树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直到有一天,少年对他平日里做的这些事厌了,倦了,他直起腰,有些茫然地打量起四周。四周全都是山,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少年低头向东边猛走了一阵,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这些山,一尊一尊,不即不离,像一群在闲庭信步的山神。他往南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他索性跑了起来。等他停下喘气的时候,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他在原地转了一圈,这些山跟着他转,他甩不掉它们。少年很有些无奈。眼前的山,像一道道的隐语,充满着暗示,但少年就是久思不得其解。有没有一条通往这个世界之外的路呢?一定有的!少年信心满满地捡拾起身边的石块,在荒野上尽情铺排,他要把它们摆成一条路的样子。他这么些天就在做这样一件事。他要做成一条路。但是,没多久他遇上了一道深险的溪流,路中断了。索性拐个弯吧。少年这样安慰自己。就在这时,他仿佛得到山神的启示,豁然开朗:溪流是一条水路,为什么不沿着它筑一条石路呢?水会流到外面的世界,那么石路也一定能通向外面的世界的!少年被自己的发现激动着,他没日没夜地把所有能搬得起、撬得动的石块都汇聚在他心目中的石路上。倦怠了的时候,他就在自己铺就的石路上走上一会儿。那些参差不齐的石块,只是码在地上,少年走在上面,感觉有些跌跌撞撞。只能靠时间了。少年相信这些石块总有一天会长到地里去,那时候走上去一定十分安稳。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这些石块历经风吹土掩,稳稳地嵌入地里,和那些裸露在外的嶙峋大石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像是天造地设的,只不过有的地方石块密集些、细碎些,细细看去还能找到人工的痕迹。但从来没有人会去计较,就像后人们的坐享其成。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会有什么样的风景,这似乎都超出了少年的想象。那里会有辽阔的天空,有广袤的平野,有人间烟火,有歌舞升平,有喧哗和躁动,有雾霾和拥堵。少年想不到这许多。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少年就要出门远行了。他踌躇满志,以为世界就在脚下。他不知道从此以后能看到多大的世界,要饱经如何的悲喜。他更不知道,他会从此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我们真不知道这位少年究竟去了哪里。以至我们自己现在也不清楚,我们谁能是他的后人。反正我们眼前的这位少年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应该有一阵歌声飘过来。这歌声,起初期期艾艾,断断续续。不一会儿,就像一阵风雨冲刷过来,急促而又恳切。紧接着,像在絮叨,又似在叮咛。它们一句赶着一句,像祖母当年穿针引线纳着鞋底,又像母亲灯下一针一线缝补衣物。歌声弥漫在村落,回荡在山谷。从此这歌声穿云破雾,不绝如缕,如同少年出门时的执着坚定,义无反顾。多少年后的某一天,生活在山外都市里的一些人,身体里的某根神经被同时触动,他们相约着,一起来到了少年的家乡。疑惑中,他们总觉得似曾来过,但是在什么时候,却怎么也想不清楚。临到从毛南族村寨走出时,他们听到了当年少年出门时听过的歌声。一群说说笑笑的人陡然安静了下来。他们听不懂一句歌词,但他们认定唱到了他们的心底,仿佛这歌声当初不是为了送别少年,而是要等到今天专门唱给他们听似的。他们长久驻足,不忍离去。4 . 山中的少年由山里到山外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表中内容。时间变化少年经历心理变化生活在山中习惯到厌倦寻求往山外奔跑、捡石头铺路临出门远行有送行的歌声,有亲人的叮咛执着坚定,义无反顾5 . 第段记叙少年在山中奔跑过程中,“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其目的是什么?6 . 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你对第段“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一句的理解。7 . 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 . 文中第段说:“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课文故乡亦有类似的语句,请你写下来,并谈谈你的阅读体验。故乡原句:_阅读体验:_二、句子默写9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日月之行,_。(曹操观沧海)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簪缨散,几时收?_。(朱敦儒相见欢)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画面的句子是:_,_。(2)默写杜牧的赤壁。_三、对比阅读文言文组合阅读(甲)峡中猿鸣至清,山容传其响,冷冷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东晋袁山松宜都记)(乙)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南朝宋弘之判州记)(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滿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河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峡长,猿鳴三声泪沾裳。”(北魏郦道元三峡)10 . (积累)遇到课外的文言词语时,同学们会联通课内积累,其中推断有误的是( )A小文根据与朱元思书中的冷冷作响”的词意,推断(甲)文“冷冷不绝”的“冷泠”是形容“声音的清越”。B小武看神话时,看到“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一句,马上联系到三峡)中“略无阙处”,两个“阙”都同“缺”,意思是缺口。C小双根据三峡中“沿溯阻绝”,推断(甲)文中加点的“溯”的意思是“顺流而下”。D小全认为(甲)文“隐映如绝(乙文“略无绝处”(丙)文“沿溯阻绝”,三个句子中的“绝”都是“断绝”的意思。11 . 道元生活在南北分裂、时局动荡的时代,他无法涉足南方的大江大河,只能根据他人记述,博采加工,融汇成文。例如他把袁山松口语化的“日中夜半”“日月”改成了“亭午夜分”和曦月”,这个改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12 . (比读)结合下面材料分析,为什么同样的猿鸣却给人不同的感受?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注释)公元759年3月,李白获罪流放途经巫山时接到大赦诏书,当即掉转船头,写下此诗。13 . (品美)下面是同学们进行的“三峡之美”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恰当的内容。小冰:我喜欢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这就是“虚写之美”。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就让人想到:_小清:我想说说三峡的“结构清晰之美”,三峡先写三峡总貌,再进行季节分说,分说部分没有按照季节的顺序写,这正是最妙的安排。小玉:我赞同,你看我这样理解:水经注是一部以大小河流为主要写作对象的作品,课文中作者以水的特点为写作重点,之所以从夏天写起,是因为_四、名著阅读14 . 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能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请从平凡的世界中自选一个人物,结合小说情书,谈谈你的理解。五、综合性学习15 . 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为此,一位同学整理了一段介绍琴棋书画的文字,并将它推荐给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对联“琴棋养雅趣,_”,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 (清幽平淡 雄浑激昂)为上。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1)在文段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A.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B.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C.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D.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_)A. 笔走龙蛇B. 高山流水C. 博览群书D. 落子无悔(3)下列关于“幽”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_)A. 幽:丨丨丶丶B. 幽:丨丶丶丨C. 幽:丨丶丶丶丨D. 幽:丶丶丨丨(4)联系上下文补全文中的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琴棋养雅趣,_A. 文化传美名B. 书画展才情C. 诗经风雅颂D. 文章抒情志六、作文16 . 题目二:“人”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侧面站立着的人形。“人”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站着,不仅脊梁挺得直直地站着,灵魂也站着,思想也站着。“人”为什么要有左右两条腿?因为一条腿难以站稳,一条腿难以行进。再伟大的一条腿离开了同伴也无法走路,再强壮的一条腿离开了同伴也只能是残疾。“人”的两条腿为什么要分开,而不是并在一起?因为只有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才能疾步行走。如果两条腿同时起步都争着向前、互不相让,结果是谁都无法行走。“人”字多像一个三岔路口人生岔路口无处不在,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命运因为不同的选样,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走出不同的人。要求: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对比阅读1、四、名著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