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1期末测试(二)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393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1期末测试(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1期末测试(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1期末测试(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1期末测试(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D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2 . 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dng)赃(zng)物仄(z)歪箱箧(qi)B张皇(hung)失措 提 (t) 防阻遏()晨曦(x)C负隅(y)顽抗寒噤(jn) 瓦砾(l)疟子(yo) D转弯抹(m)角溃(ku)退憎恶(w) 瞥见(pi)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括号内。大地之上,汩汩流淌的义乌江,以其甘甜的乳汁,b(_)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乌伤儿女。改革开放的春风,z(_)润了义乌这块神奇的土地,成千上万的义乌人走出田头,sh(_)足商品市场,用拨浪鼓奏响了市场经济的进行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阅读经典,倾听已届风zh(_)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jun(_)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u(_)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ln(_)然正气无论你走向哪里,无论你生活在哪个时代,你始终是一个“炎黄子孙”。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倾斜六十五度的阳光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天终于放晴了,连续阴雨十来天,拧一把,每个人的心都能拧出一大盆水来。他急匆匆地向我请假,想回家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请半小时假。我对他家了解得并不多,只知道他是个孤儿,是奶奶将他一手带大的。如今奶奶老了,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常回去看看,是对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我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回家里,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骑着车,穿街过巷,阳光温暖地洒在我们身上。拐进一条小巷,我们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了下来。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前面高楼的影子像笼子一样将老楼罩住。他说:“我家就住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到了二楼,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暗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彬啊,你回来啦?”彬是他的名字。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他顺路来看看你。”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又回到房间,搀着一位老太太,慢慢地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地笑了一笑。他将老人搀到阳台上,我赶紧帮忙,上前将阳台的门拉开。很逼仄的老式阳台上摆着一张躺椅,躺椅上铺着一床棉被,几乎将整个阳台占满了,边上放几盆花草。他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躺椅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他帮奶奶掖好被子,老人用手遮在额前:“好了,彬,你快去上班吧。”他附在奶奶耳边说:“那等会儿你自己回房间时小心点。”告别老人,走出门,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两点半到三点半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六十五度角。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晴天,有太阳,我就会回家把奶奶搀到阳台上晒晒太阳。”“原来是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曾经有段时间,我对他经常上班中途请假还有点看法。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晾晒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高楼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气。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总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漫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晴朗,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在做钟点工,她对雇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两点半准许她回一趟家。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我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里的陈腐气息。奶奶把所有能照到我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幢能经常晒到太阳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我相信他能做到。回头,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老式居民楼,但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5 . 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 指出选文第段画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7 . 选文第段中我为什么要“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8 . 选文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9 . 选文最后一段写得深刻而含蓄,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0 .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彬是怎样的一个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攀在树梢上的童年方华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桠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棒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一滑就进了小肚子,喂了馋虫。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哪,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我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羊辣子”(一种毛绒绒的青虫)辣了,采槐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记得刚上学时,校园边有一棵我双手抱不过来的梧桐树,在房檐高的地方开始分叉,分叉处像一张天然的躺椅。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爬到“躺椅”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或翻看小人书,或闭着眼打瞌睡,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桠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的欢心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我那小小的童年?(选自网络,有删改)11 . “我”与树之问有着什么样的快乐往事?请概括出两件事。12 . 两段中,作者写其他孩子的“惊呼”“求讨”有什么作用?13 . 细品选文第段,请简要谈谈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4 . 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描写出第段中“我”“在树桠上荡秋千”时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活动。四、文言文阅读(古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5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不蔓不枝( )(2)陶后鲜有闻( )(3)观荷于湖边亭中( )(4)余以为妙绝( )16 .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18 . 从文学表现手法上看,甲文写莲,以花喻人, ,意在表明作者的人生追求;乙文写莲,着力描写, ,意在抒发作者的喜悦之情。五、句子默写19 . 根据课文默写。 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 _,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晓战随金鼓,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瀚海阑干百丈冰,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二首其一)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_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面小题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0 . 作者写“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有什么作用21 . 简要分析下阕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语言表达22 . 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23 .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王亮。你对正贪恋上网的王亮说:八、名著阅读24 .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忽一日,开炉取丹。那 A 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 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 抓一把,被他一捽(zu),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o)星闭门闭户,四大王无影无踪。(1)选段中的 A 所指的人物是_。(2)本名著中,与人物 A 有关的故事还有_(写出一个即可)。九、作文25 . 你的老师有哪些事让你难以忘怀?请写一个片断,将这件事完整的叙述下来。300字以内。十、其他26 . 修改下列病句。(1)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晴的季节。(2)通过阅读春,使我更加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2、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语言表达1、2、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十、其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