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293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B苏州园林 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写于南渡之后,词作内容沉痛愁苦,凄凉低沉。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强烈反对不义的战争。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组合形式。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的艺术魅力。其它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划线字笔画数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A.载体(zi)“水”字的笔画数是:四画B. 载体(zi)“水”字的笔画数是:五画C. 载体(zi)“水”字的笔画数是:五画D. 载体(zi)“水”字的笔画数是:四画(2)根据上下文,在横线空白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风趣别致 构思奇特 组合精巧A. B. C. D. (3)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A. “田”是象形字,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形状。B. “增”是形声字,“土”是形旁,“曾”是声旁。C. “林”是会意字,二木成“林”,表示聚集的树木。D. “上、下”是象形字,以“一”为基准,在“一”上加一竖表示“上”,在“一”下加一竖表示“下”。三、现代文阅读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休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杲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政府和政府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3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 第段的作用是什么?第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5 . 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苟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东施效翠”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 .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现代文阅读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7 . 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9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四、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 . 桃花源记作者是_,_(时期)诗人。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悉如外人(_)便要还家(_)诣太守(_)便扶向路(_)12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3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和当地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14 .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五、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默写填空。(1)气蒸云梦泽,_。(2)_,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3)_,并怡然自乐。(4)晴川历历汉阳树,_。(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以旷达的胸襟劝勉挚友的千古名句是_,_。六、名著阅读16 . 名著阅读填空。(甲)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乙)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1)以上文段节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甲)是_,(乙)是_。(2)祥子原先是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的人。(答案不少于两点)七、综合性学习17 .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_。八、作文18 . 请以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