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275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尔滨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尔滨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线词语使用妥当的一项是( )A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B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镇上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B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C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D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3 . 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变换不符合改句要求的一项是( )A原句: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求语气表达更强)改句: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难道不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B原句;赣南苏区在先行先试中铿锵有力地前行。(要求突出强调“铿锵有力”)改句:铿锵有力地,赣南苏区在先行先试中前行。C原句:汽车一阵疾驶,溅了他一身泥。(变换成被动句)改句:他被疾驶的汽车溅了一身泥。D原句:这辈子,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句:我们永远是爸爸妈妈的负担。4 . 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与辞賦、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ABCD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成语字形全都正确的是哪一项?A寒噤(jn)晦暗(hu)人情事故销声匿迹B襁褓(qing)龟裂(gu)戛然而止风云变幻C羁绊(j)斡旋(w)格物致知怒不可遏D缄默(jin)堕落(zhu)不修边幅穿流不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名单,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通过举办传承项目展演展示,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兴趣淡、重知识,课时紧、难安排,有活动、不持久,家校分、不整合这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主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涵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材料三: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6 .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主现场,教师本身的涵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C学校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相融合。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7 .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第二段采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晰地介绍了第二批传承学校的特点。B材料二中的加点词“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表示绝大部分但非绝对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三第二段中加点的“因此”为连词,表明文段前后的内容从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D材料二与材料三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二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材料三侧重基层落实。8 . 结合材料,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阅读讲故事的人,完成下面小题。讲故事的人莫言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9 . 概括作者回忆自己与母亲的三个故事。10 . 第段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11 . 选文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找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词语。12 . 结合第段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1)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3 .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概括回答。三、句子默写14 . 名句默写。(1). _,万物生光辉。(长歌行)(2)日暮乡关何处是?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3).在陋室铭中点明陋室幽雅环境的句子是 _,_(4).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_,_。(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5 . 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的独特体验。16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课外阅读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一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比:连续,常常葺:修理房屋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瀹(yu):煮。17 .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凡物皆有可观(_)(2)西望穆陵(_)18 . 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19 . 小文同学读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一句,觉得很神奇。他找到的答案是,一年头发由白转黑,是因为他天天吃枸杞和菊花。你同意他的理解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六、作文20 . 走过了春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21 . 杭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著名的旅游城市,应该要有一联能代表杭州的“最美古诗”。杭州市旅游委员会通过杭州网进行票选活动。请你从下面备选诗句中选一联,写上你的推荐语(100字左右),参加活动。(备选诗句)A相逢欲问杭州景,十里荷花九里松。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D十万人家明镜里,神仙都会是杭州。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课外阅读1、六、作文1、答案: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