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1047605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防卸喝彩连绵不断巧妙绝伦B鲜腴躁热眼花缭乱诚惶诚恐C禁锢蔓延正襟危坐摧枯拉朽D俯瞰消逝油光可签锐不可当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B在细细的春雨里,让这座小城显得格外宁静、安详。C中国艺术家的演出,赢得了各界观众的赞誉,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D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而且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3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苍劲(jn)旷野(kung)狩猎(shu)不知所措(cu)B翌日(y)虔诚(qin)农谚(yn)瞬息万变(shn)C眺望(tio)蠕动(r)堕落(zhu)纷至沓来(t)D颠簸(b)霎时(sh)劫难(nn)目眩神迷(xun)4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课文济南的冬天也是他的作品。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C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史铁生的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D“令尊”“令堂”“高见”“寒舍”“拙作”“劳驾”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5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病(节选)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 S 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到:“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玉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哎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6 . 陈莲河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却把他的名字颠倒,以示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庸医也。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他是一名庸医?请简要概括。7 . 文末作者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错处”,你觉得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和思考来写这篇文章的?8 . 因父亲被庸医误诊,鲁迅看透了这些庸医,所以他决心到日本学医,回国医治百姓。在日本求学期间,鲁迅遇到了哪位让他终生难忘的恩师?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位老师的人物形象。怒绿刘心武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那残株上,竟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我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都曾以各种风格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选自文苑经典美文)9 . 请简要分析开篇即说“那绿令我震惊”这样写的好处。10 . 请简要赏析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惊心动魄”的表达效果。11 .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中的“神髓”指的是什么。12 . 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其作用。13 .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第段独句成段的作用。三、对比阅读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再:同“在”。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4 . 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B怀民亦未寝寝:睡觉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过:经过D归舍已三鼓矣鼓:动词,击鼓15 .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16 . 翻译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四、情景默写17 . 按要求默写填空。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学无止境。虽有佳肴里说:“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请写出借雁抒情,表达思乡感情的连续两句古诗句:_,_。五、诗歌鉴赏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风正”,_。(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_六、综合性学习18 . 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四个一”等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依据要求,完成小题。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有三幅书法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某同学对其中一幅作品的评价为“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给人以洒脱奔放之感”。这位同学说的是_(填序号)作品,这幅作品所用书体的代表书家是唐代_(填人名)。七、作文19 . 电影芳华于不久前上映。“芳华”一词也随着电影的上映为我们所热议。“芳华”可以宽泛地理解为“美好的年华”。其实,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华”。在自己的“芳华”里,我们会遇到最美的事,或者最美的人,亦或是最美的情请以“我的最美芳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