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6871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给加点字注音。惭愧(_)(_)搓捻(_)疲倦不堪(_)激荡(_)恍然大悟(_)花团锦簇(_)二、现代文阅读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2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字的内容。3 . 第段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请加以赏析。4 . 作者为什么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5 . 第段话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这段话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用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6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并不重要。D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7 . 文章第段举周易中的十五卦之风的例子用意是什么?8 . 通读全文,请你说说诗经之“风”指什么?我们重读诗经有什么意义?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与赏析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去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其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9 . 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D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10 . 下列句中的“以”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以塞忠谏之路也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何不试之以足11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1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擢知制诰 擒贼,斩以徇俟其至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13 . 翻译下列句子。(1)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去处。”(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四、句子默写14 . 默写: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2)回乐峰前沙似雪,_。()(3)吾日三省吾身:。_? _?传不习乎?十二章)(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_,_”,形象描绘出了昼夜转接,时序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的景象。(5)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15 .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一词,完成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六、语言表达16 .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1)创建卫生城市不仅能够完善城市进一步基础设施,而且可以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在县级卫生城市“三城同创”活动中,(2)全县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3)我们要树立“潼城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的观念要入心入脑并化为自觉行动。(1)语序不当,应将“_”和“_”交换位置。(2)搭配不当,可改为:_(3)句式杂糅,可改为:_七、名著阅读17 . (题文)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解答后面问题。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作者是_。以上选段描写的人物是谁?请对其性格作出简要评价。_八、综合性学习18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结识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简明有感召力的标语。 (2)如果由你筹划本次活动,你准备设计哪些项目?依照示例,补充完整。项目一:心情驿站: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项目二:云开见日: 项目三:真情碰撞: (3)活动过程中,张军同学说出了自己一直以为王老师对他有偏见不知如何是好的苦恼,请你给他支一招,告诉他该怎么办。九、作文19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题目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云:“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怎么理解?初三年级提出做“最静的初三”,这又寄予了师长怎样的期望?你怎样理解“静”?“静”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请你以“静”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或者议论文,题目自拟。题目二:刘慈欣在乡村教师中写道:宇宙中的高级生命发现了地球文明。他们疑惑这样的星球在如此荒蛮的宇宙空间里,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怎么会有生命和高级文明存在。他们更是疑惑,这群生命体记忆不能遗传,只能靠后天口耳相传获得信息,他们的文明到底是如何演进的。原来,这个在他们看来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承担如此重任的,是“教师”这一角色。未来教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和老师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完成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