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6723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欲信大义于天下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2 .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潭中鱼可百许头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 . 下列文言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B夸父与日逐走(竞跑,赛跑)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指历史)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子)一狼洞其中(打洞)D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当时)二、字词书写4 .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我们开花,绝不是为了 xun( )耀,也不是为了献 mi( ) ,只是为了向世界展 现我们的风格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蕴( )藏着温柔的谦逊( ),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选自木兰诗)5 . 木兰诗选自北宋_(人名)编写的_。6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当户理红妆_(2)旦辞爷娘去_(3)万里赴戎机_7 . 请按要求完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从此句中我们看出怎样的战争特点?8 . 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_)9 . 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下句中加点词。磨刀霍霍向猪羊。10 . 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和_。阅读马说,完成下面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涓人:近侍之臣。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安事:哪里用;怎么能够。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一周年。11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执策而临之(_)才美不外见(_)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_)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12 . 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他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13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14 . 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5 . 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2)道之16 . 翻译下列句子。(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2)闻之于宋君。17 . 宋君知道“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后,丁氏是如何向宋君解释的?18 .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9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又何间焉间:参与C弗敢加也加:增加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曾经20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妾畏臣虽有千里之能B其乡人曰欲穷其林C必以信卷石底以出D则汉室之隆学而不思则罔21 .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A(曹刿)问(庄公):“因为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B(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C(曹刿)问(庄公):“因为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必须把它分给别人。”D(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必须把它分给别人。”22 .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是臣子对君主的谏言。甲文是邹忌对齐王的讽谏,乙文是曹刿对鲁庄公的建议,丙文是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诫。B三段短文的语言都非常精练。甲文繁简适度,详略得当;乙文叙事对话简单精彩,通达晓畅;丙文言辞率直质朴、恳切精练。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政治才能。甲文的邹忌勇于进谏,乙文的曹刿善于作战指挥,丙文的诸葛亮以史为鉴,为君主献计献策。D三段短文都直抒胸臆。甲文邹忌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乙文曹刿通过对话直接说理,丙文诸葛亮陈情言事,情感真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惟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千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本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23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举起。)B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C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D创业与守成孰难(孰:哪一个,哪一样)2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故知创业之难/温故而知新D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25 .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B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外,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C甲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D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26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7 . 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限标两处)莫 不 得 之 于 艰 难 失 之 于 安 逸 守 成 难 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28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虽有至道道:(2)教然后知困困:(3)选贤与能与:(4)男有分,女有归分:(5)故外户而不闭故:29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其名为鹏(北冥有鱼)B不必为己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C为宫室核舟记)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为坻小石潭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3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2)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31 . 对两篇短文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甲文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B甲文中引用“学学半”印证“教学相长”的道理。C乙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D乙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中,社会财富属于全体人员,因此不需要管理者。五、情景默写32 . 用诗文原句填空。(1)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_,_;_,_”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2)次北固山下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_,_。(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他生长着。(4)夕阳西下,_。(5)_,吹面不寒杨柳风。(6)良药苦口利于病,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文言文阅读1、2、3、四、对比阅读1、2、3、五、情景默写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