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6629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酝酿(ning) 静谧(m) 吝啬(s) 贮蓄(ch)B . 应和(h) 肥硕(shu) 着落(zhu) 莅临(wi)C . 粗犷(gung) 棱镜(lng) 冷冽(li) 暖和(huo)D . 澹澹(dn) 竦峙(sng) 发髻(j) 高邈(mio)2. (2分) (2017七下江都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本文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B .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 列子一则选自列子汤问,今所传本可能出于东晋人的搜集整理。作者列御寇,战国时期齐国人。D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它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4邵阳) 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1) 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2) 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_,_”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4) 壮哉中国,壮在多伟男。虽然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说“人不寐,_”,抒发了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且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_,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斗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_”,道尽了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_”,表明了誓死报国的忠心。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4. (7分) (2017九上泉港期中)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m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mih_(Achn;Bchn)_(A;Bki)_力隔_呈现感慨(2) 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甲】_;【乙】_。(3) 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5. (10分) 名著阅读(1)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勇敢正直的小主人公_,善良乐观的_,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2) 请简述西游记四圣试禅心这个情节。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 (16分) (2019七上萧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温故而知新_ 诲汝知之乎_学而不厌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 关于学习,孔子提出了哪些观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7. (22分) (2017七下巫溪月考) 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下列小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者想告诉人们什么?(2) 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3) 第八自然段采用了插叙的 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4)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B . 文章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C . 本文旨在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D . 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8. (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总有一刻,不同寻常(1)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2)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3)“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5)“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9)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10)“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17)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1) 本篇小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 第(9)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 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4) 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9. (16分) (2016七上瑞安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昙花汪曾祺邻居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李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夏老人指给他看:“这就是昙花。”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李小龙给他浇水,松土。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几上。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几片新叶,嫩绿嫩绿的。李小龙盼着昙花开。昙花茁了骨朵儿了!李小龙上课不安心,他总是怕昙花在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开了。他听说昙花开,无定时,说开就开了。【A】晚上,他睡得很晚,守着昙花。他听说昙花常常是夜晚开。昙花就要开了。(批注:“守”表现出了小龙等待昙花开放的坚持,也表现出了小龙担心错过昙花开放时间的谨慎;让人感受到了小龙对昙花的无比喜爱之情。)昙花还没有开。一天夜里,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惊醒了:昙花开了!【B】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昙花真的开了!李小龙好像在做梦。昙花真美呀!雪白雪白的。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花心淡黄,淡得像没有颜色,淡得真雅。【C】她像一个睡醒的美人,正在舒展着她的肢体,一面吹出醉人的香气。啊呀,真香呀!香死了!李小龙两手托着下巴,盯着昙花。看了很久,很久。他困了。他想就这样看它一夜,但是他困了。吹熄了灯,他睡了。一睡就睡着了。睡着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昙花开了。于是李小龙有了两盆昙花。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梦里。(略有改动)(1) 根据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一字动词。老人送昙花小龙_昙花小龙盼花开小龙_昙花小龙_昙花(2) 批注法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法,请仿照【A】句示例,给划波浪线句【B】【C】做批注。 (3) 文章最后“李小龙有了两盆昙花,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梦里。”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想象补白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法,它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内容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请结合文中的情境,给文中画虚线句子补白。小龙看了很久,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想像他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字)。李小龙两手托着下巴,盯着昙花。看了很久,很久。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1、3-2、3-3、3-4、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4-1、4-2、4-3、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1、6-2、6-3、6-4、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7-1、7-2、7-3、7-4、7-5、8-1、8-2、8-3、8-4、9-1、9-2、9-3、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