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1046095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作讲究厚积薄发,不要以为千字短文就可以一蹴而就。B展厅里的每一件雕刻作品都美轮美奂,引得慕名而来的雕刻爱好者频频驻足流连。C海南,这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旅游胜地,椰林树影、水清沙拗。蓝天白云,可是环境卫生却差强人意,让游人好心情一扫而光。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庭,由此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酒后驾驶又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尴尬(g)襁褓(qing)隐秘张皇失措B招徕(li)颓唐(ti)广袤惟妙惟肖C禁锢(g)嗤笑(ch)酝酿销声匿迹D拮据(j)扶掖(y)纠纷莫衷一是3 .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舍的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不再是不争的事实。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4 . 下列名著内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里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这影射了英国社会统治阶级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党派之争。B简爱在劳沃德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来自好友海伦和教师谭波儿,可惜肺结核夺去了海伦劳斯的生命,谭波儿老师转到别的学校了。C萧红在呼兰河传对那个“大泥坑”着重描写了一番,众人在它上面上演了人生百态,在灾害和福利面前,都抱有一种阿Q精神。D“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朝苏轼的诗句,在冰心繁星春水中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廊下,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知道春来了。”5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B“我的老师”“ 完全相信”“ 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身体躲藏”。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句子是假设复句。二、字词书写6 .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谁怜爱国千行泪”。风烛残年的美国同学yn(_)切地要我从祖国给她带几颗枣核;韩麦尔先生默默承受着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仁人志士为革命前赴后继、qi(_)而不舍历史昭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屡遭侵略而不亡,历经cng(_)桑而不衰,正是源于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深厚情怀。我们应当怀着虔敬之心、感激之情去min (_)怀那些爱国英雄和前辈,无论你走向哪里,你始终是一个“炎黄子孙”。三、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7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B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C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D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8 . 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9 . 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0 .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精思”就是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B读书就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C阅读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方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D“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11 .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她甲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_。12 . 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说谜语13 .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14 . 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15 . 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四、课内阅读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茍富贵,无相忘(2)会天大雨,道不通。(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大楚兴,陈胜王。17 . 翻译句子(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8 . 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直接原因:根本原因:19 .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五、情景默写20 .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1)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3)杜甫春望中的“_,_”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蕴含丰富,实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为报效朝廷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这一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1 .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城阙辅三秦”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达的气势。B甲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分别时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乙诗中“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D乙诗中“一别心知两地秋”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22 . 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都表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但风格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3 . 体会“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中“日晚”“寒鸦”在句中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七、综合性学习24 . 我们正值花季少年,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观点论述)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不感兴趣。对此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2)(故事链接)下图与西游记中的一段情节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3)(对联续写)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续写对联。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下联:八、作文25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流光容易把人抛”,倏忽间,2019即将到来。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前,我们看到国家各级部门、各社会团体都在纷纷回顾与整理自己的2018那我们呢?也赶紧记录些什么来给2018的自己一个总结与交代吧!以“我2018”为题,替2018的自己写个小传。提示与要求: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件,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课内阅读1、五、情景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