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1041958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目 录(文中加粗部分为强制性规划内容)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3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18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20第五章 总体布局20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22第七章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9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33第九章 总体城市设计37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40第十一章 旅游规划44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8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规划58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60第十五章 沿江发展规划65第十六章 郊区规划69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72第十八章 远景发展构想77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78第二十章 附 则83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修编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满足镇江市未来发展的要求,促进镇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进行修编。第2条 规划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5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6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8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9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1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211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2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3 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年)编制要点214 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修编要点第3条 指导思想31 加快市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城镇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2 研究解决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和结构性问题,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发展形态及发展规模。33 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把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目标融合于规划内容之中;贯穿生态环境理念,把自然山水融合于城市建设中;贯彻经营城市理念,把市场化运作融合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34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35 应用城市设计原理,塑造城市个性特色,提高城市的可认知程度,凸现山水城市的形象特征。36 在妥善处理好近、远期发展关系的前提下,加强本规划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第4条 规划重点41 与上位规划相协调重点落实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中对镇江的定位和发展要求以及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对镇江发展的指导,协调与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22020)的相互关系等。4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点从城市形态与交通、产业、资源、空间发展等关系的角度出发,优化城市用地布局,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城市增长空间及发展方向。43 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充分利用镇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具有“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44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利用交通、港口和旅游资源等优势条件,巩固和壮大现有主导支柱产业;错位发展符合镇江实情、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的新特色产业。并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为优势产业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45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构筑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创建适宜的人居环境。46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坚持控制远景、架构远期、落实近期的指导方针,提出科学合理的宏观战略、发展规模、建设时序和实施措施。第5条 规划范围51 市域市域范围为市行政管辖区,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52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管辖区,包括京口、润州、丹徒和新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53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范围东起大港,西至高资,南起南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2年至2005年;中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远景:2021年至2050年左右。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战略与目标第7条 发展战略强化城市功能,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和县级市城区,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丰富城镇发展内涵,提高市域城镇整体竞争力。第8条 发展总体目标围绕富民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民主法制为主要手段,主要依靠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发展,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确保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环境整体改善、社会全面进步。逐步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以城市为核心、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第9条 发展水平近期: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镇人口约162万人。中期: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镇人口约184万人。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0,城镇人口约231万人。第10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近期:人均GDP达到3.0万元,产业结构为5.553.5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完成24亿美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每百人拥有主线电话50门,恩格尔系数小于42%,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社会保障覆盖率接近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551.5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完成42亿美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每百人拥有主线电话60台,恩格尔系数小于40%,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远期:人均GDP达到12万元,产业结构为1.549.549,财政总收入32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108亿美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5%,每百人拥有主线电话70台,恩格尔系数小于35%,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社会保障覆盖率接近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0元。第二节 城镇等级规模与功能定位第11条 城镇等级规模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表21 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中期)规模等级城镇数(个)人口规模(万人)城镇名称50100万人191镇江市区2050万人128丹阳市区1020万人228扬中市区(12万)、句容市区(16万)25万人1021镇江:辛丰、宝埝、上党 丹阳:吕城、新桥、皇塘 扬中:新坝 句容:宝华、后白、茅山2万人2916镇江:3 丹阳:15 扬中:1 句容:10个合计43184表22 城镇规模等级规划(远期)规模等级城镇数(个)人口数(万人)城镇名称100万人以上1105镇江市区2050万人257丹阳市区(35万)、句容市区(22万)1020万人115扬中市区(15万)35万人1136镇江:辛丰、宝埝、姚桥、上党 丹阳:吕城、新桥、皇塘 扬中:新坝句容:宝华、后白、茅山13万人1618镇江:1 丹阳:8 扬中:1 句容:6个合计31231第12条 城 市121 级别一级城市镇江;二级城市丹阳、句容、扬中。122 性质与规模1221 镇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人口规模:近期80万人,中期91万人,远期105万人。1222丹阳以化工、机械和轻纺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3万人,中期28万人,远期35万人。1223扬中以电器制造业为基础,生态环境优良的水上花园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9万人,中期12万人,远期15万人。1224句容以轻工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万人,中期16万人,远期22万人。第13条 镇中期:建制镇数量调整至38个左右。远期:建制镇数量调整至27个左右。表23 建制镇设置数量城市名称中 期远 期建制镇目标数量(个)重点中心镇数量(个)建制镇目标数量(个)重点中心镇数量(个)镇江市区(规划区)55丹阳市183113扬中市2121句容市13393合计387277第三节 城镇空间组织第14条 实施区域集聚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地域和重点轴带,以城市为节点,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四个城市和两条聚合轴的城镇空间组织体系,即镇江中心城区、丹阳市区、句容市区和扬中市区以及新宜城镇聚合轴(镇江段)和沪宁城镇聚合轴(镇江段)。第15条 沪宁城镇聚合轴(镇江段)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铁路(镇江至南翔)等构成的沪宁运输通道和沿江运输通道为主要依托,覆盖镇江市域大部分城镇,范围包括:镇江市区(规划区),句容市的宝华镇、下蜀镇、大卓镇和东昌镇,丹阳市区和司徒镇、全州镇、麦溪镇、横塘镇、陵口镇、导墅镇、吕城镇、蒋墅镇、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访仙镇、窦庄镇。第16条 新宜城镇聚合轴(镇江段)以镇溧高速公路为主要依托,空间影响范围主要包括镇江市区(规划区)和句容市的白兔镇。第四节 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第17条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71 加强巩固第一产业优化农业结构,以丘陵山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水平。172 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坚持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推进规模经济,工业布局与城镇空间组织相结合,生产力布局重点向各级各类开发园区集中,实现集聚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173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深化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物流、信息、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超前发展科技教育、信息服务、房地产服务、证券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第18条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81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基础设施健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清洁、生活舒适便捷、人民安居乐业的宏伟目标。至2006年,全市达到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暂行标准要求,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至2015年,全市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要求,建成生态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到2015年全市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市域面积的17。182 环境质量目标保持地面水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域功能类别划分规定的标准,长江市区外江段保持类水体标准,内江力争达到类水体标准,古运河水质达到类水体标准,大运河水质保持优于类水体标准。市区范围内全部建成烟尘控制区,城市和建制镇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环境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183 环境总量治理目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企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10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95;城市气化率98;工业集中供热率60%以上;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期控制在7.45万吨内;酸雨发生频率小于15。第19条 市域空间优化利用191 重点开发空间指城镇发展空间中的城市和重点中心镇以及区域性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对这类空间的开发,在建设资金上应倾斜投入,在开发时序上应优先选择。192 有选择开发空间指城镇发展空间中的一般镇。对这类空间不实行鼓励性投资政策,允许其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参与城镇发展的自由竞争。193 控制开发空间指农业发展空间中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中的旅游发展用地和林地、园地等生产性用地,对这类空间允许有一定的开发活动,但必须对开发类型、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进行严格控制。194 禁止开发空间指农业发展空间中的基本农田和生态敏感空间中的城市生态绿地、水源保护地和湿地等,对这类空间必须禁止各类开发活动,维持其现状的功能要求,并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不断加以完善。第五节 基础设施规划第20条 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市域的高速通信主干网和宽带用户接入网,各类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近期初步形成城市的信息化框架;中期基本实现城市的信息化;远期全面形成并完善城市的信息化。第21条 综合交通体系211 公路网规划2111 建设完善由沪宁高速公路、南京环太湖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南京常州高速公路、镇溧高速公路和第二过江通道连接线构成的“两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拓宽改造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实施国、省道高等级化工程,建设完善104国道、沿江公路、滨江快速路、122省道、340省道、243省道、241省道、238省道、224省道、镇宝公路等,使之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并将224省道(镇句公路)延伸至禄口国际机场,方便镇江与南京航空港之间的直接联系。一般公路建设要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加强城市与乡镇以及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城乡空间网络的合理布局。2112 进一步加强对五峰山和扬中泰州桥位两个过江通道位置及其引线工程的规划控制。212 航道网规划全面实施江苏省“两纵三横”规划方案和江苏省干级航道网规划,紧密结合全市内河航道的实际情况,建成以长江为依托以及京杭大运河和丹(阳)金(坛)溧(阳)漕河为主骨架的干支相连、东西贯通的内河水运网络。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由四级标准提高至三级标准,并新建谏壁三线船闸。“两纵三横”联络干线丹金溧漕河镇江段航道由五级标准提高至四级标准。贯通秦淮河水系和太湖水系,按五级航道标准开通秦太运河,勾通南京秦淮河、句容河、胜利河、向阳河、香草河、苏南运河。逐步改善句容河、香草河、九曲河等十条等级航道的技术状况,将各级各类航道建成开放型的网络,加强与相邻县(市)的联系,强化与外省航道的连接,提高航道的通达性。近期重点加快丹金溧漕河镇江段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进程;落实苏南运河由四级提高至三级航道标准和秦太运河开发前期工作。213 长江港口规划高资港区以沿江工业港区发展为主要功能;龙门港区以建设为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公用港区为主;谏壁港区保持现有沿江工业港区的格局;大港港区以海江河联运、水公铁转运的内外贸港区为主;高桥港区为公用港区;扬中外江港区为大型沿江工业港区;扬中夹江两岸港区以货主码头为主。214 铁路规划加速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沪宁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加快实施沿江铁路(镇江南翔)建设。建设镇江与上海、南京、苏锡常之间的沪宁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并与城镇内部客运系统实现便捷换乘。215 航空港规划近期实施镇句公路延伸至南京禄口机场的快速通道建设;远期规划建设旅游机场。远景南京市及南京都市圈第二机场的选址,要充分考虑镇江的发展要求。第六节 区域空间管治协调第24条 区域管治协调市域分为沿江区、丘陵区和平原区三个分区,分别制定分区管治协调规划。在行政协调的基础上,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应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241 沿江区范围包括: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镇江新区及沿江各镇;扬中市全岛;句容市下蜀镇和宝华镇;丹阳市界牌镇、后巷镇、新桥镇等。加强区划调整后城市空间发展的整体协调,以工业集聚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调控建制镇的合并。深化沿江开发战略,重点形成以滨江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和制造业基地。加强镇江港与上海港群、沿江其它港群的协调,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镇溧高速公路等新建区域大通道与城镇对外交通的衔接。242 丘陵区范围包括:镇江市丹徒区上会镇、宝堰镇、荣炳镇;句容市区、东昌镇、陈武镇、白兔镇、行香乡、郭庄镇、葛村镇、茅山镇、袁巷镇、二圣镇、黄梅镇、大卓镇、后白镇、春城镇、天王镇。充分利用丘陵岗坡地的土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相结合的综合性林业体系。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城镇空间,加快丘陵地区的城镇发展,积极引导和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以及建制镇的撤并。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适度合理地开发茅山、瓦屋山旅游资源,避免环境负荷过重。加强植被的保护,营造一批生态林,注重解决旱、渍和水土流失问题。243 平原区范围包括:丹阳市区、埤城镇、访仙镇、窦庄镇、吕城镇、运河镇、折柳镇、皇塘镇、里庄镇、蒋墅镇、导墅镇、陵口镇、横塘镇、珥陵镇、延陵镇、麦溪镇、全州镇、行宫镇、司徒镇、河阳镇。合理保护耕地面积,巩固农业生产优势,积极推进高效、创汇农业;以丹阳市区为主体,积极发展外向型、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民营工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提升城镇发展水平,优先建设重点中心镇。加强与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的衔接。第25条 重点区域管治协调251 沪宁城镇聚合轴(镇江段)2511 长江沿岸地区对长江岸线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开发。在确保防洪安全、河势稳定和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长江岸线资源,实现长江岸线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沿江优先安排水源地、跨江通道、排水口、码头、旅游等项目,有条件安排工业仓储项目。岸线腹地主要安排仓储、工业等用地,并留足发展备用地。重点保护沿江征润洲、龙门、黄岗、扬中等水源地。长江排污口尽量集中,实现入江河道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沿江大堤,建设护堤林带。港口疏运交通应与南京都市圈建设相协调,与城市交通体系相衔接,实现港城协调发展。2512 沿沪宁交通走廊地区处理好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走廊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导人口、产业向镇江中心城区和丹阳、句容市区集聚;城镇之间保留绿色开敞空间,避免连片蔓延;沿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主要干线两侧建设防护林带。严格保护沿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谷阳湖和凌塘水库、秦山水库、二圣水库和句容水库等水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保护区。252 新宜城镇聚合轴(镇江段)加强沿线城镇合并,引导城镇沿轴集中发展。加强沿轴城镇和镇溧高速公路接口的联系,改善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促进该地区的快速发展;加强区域水利设施建设和长江引水工程建设,改变该地区缺水现状,消除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贯彻错位经营的思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第26条 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261 与南京协调合理发展城镇空间。城镇空间发展应以长江为主轴,充分依托沪宁、宁杭、沿江、宁常、宁环太湖等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等对外交通线扩展,强化与南京的空间联系。协调建设快速交通网络。应进一步完善并强化与南京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近期内应与南京市协调建设机场直接联系道路,缩短与禄口国际机场的时空距离。着手准备宁镇城际铁路建设,实现城际铁路的“公交化”。协调沿江快速通道、宁句快速通道等建设。加强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与南京统一建设沿长江旅游带,协调建设南京句容环太湖流域的旅游联系通道。加强沿江开发的区域合作。与南京联合发展临江工业;利用南京的技术、人力资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62 与扬州协调统一开发利用资源。减少港口的重复建设和岸线的无序开发,合理布局长江生产岸线和生活岸线。协调开发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世业洲旅游资源,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控制第二过江通道;协调内河运输体系的维护与建设,共同保持并促进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与发展。协调两市城市建设,注重开发利用长江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关系,减少对相邻地区的不良影响。促进两市在大型公共设施方面的共建共享。263 与常州协调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优化组合以石化、电力、建材和船舶修造为主的基础工业产业群,加强宁镇常地段的重化工基地建设。协调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统一开发利用京杭大运河,共同发展旅游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协调建设山地林网体系。加强交通线路走向、建设标准和时序方面的协调。重点协调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京至常州高速公路、镇溧高速公路、南京至环太湖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铁路、宁杭铁路、芜申运河等建设。综合利用沪宁运输通道、沿江运输通道,合理组织运输线路,提高禄口国际机场与苏锡常都市圈交通联系的便捷度。协调长江岸线利用和沿江地区的开发。加强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协调,共同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处理好港口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共同建设沿江城市带。264 与泰州协调统一协调沿江地区开发建设,与泰州统一推进江苏沿江经济带的建设;扩展两市的旅游发展区域和物流发展区域。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标准,严格控制入江污染物排放,确保长江沿线类水质标准,保护长江水生态系统;协调建设沿江综合防护林体系。加强镇江与泰州过江通道的综合研究,协调控制扬中泰州桥位。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第27条 城市发展战略27-1 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进一步凸显镇江的区位、交通、环境和港口等比较优势。27-2 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城市为核心,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步伐。27-3 实施城市环境与空间优化战略,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塑造山水城市的个性特色。27-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8条 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南经济强市,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江南名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明显提升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人居环境更佳、生态质量上乘特色显著的山水型生态城市。281 经济目标近期市区人均GDP接近苏南平均水平(2007年达到苏南平均水平, 率先达到小康水平);中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期全面实现现代化。282 社会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具有高效运行、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服务体系。283 人民生活目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84 城市建设目标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山水型生态城市。285 环境保护目标近期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标准;远期达到生态城市标准。表3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一览表类别序号名 称单位年 份2001年2005年2010年2020年经济发展1市区GDP亿元22040080018002市区人均GDP万元2.13.57133市区三次产业结构3.256.240.62.554.5431.552.546149.549.5社会发展4城市人口万人71.780911055市区城市化水平717582906千人医疗床位床/千人4.45.06.58.0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6991001008高中入学率60801001009高校毛入学率38404555人民生活10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2430354511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70014000300006500012人均消费性支出元6235100001800035000城市建设13供水普及率9710010010014燃气普及率86909810015市区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8.413.517.524.016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7.458.010.012.317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4.16.510.512.5环境保护18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9510010010019污水处理率52.5758595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590959821粪便无害化处理率92951001002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9598100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29条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第30条 城市规模表41 城市人口、建设用地规模一览表人口(万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现 状71.778.0108.8近 期8088.0110.0中 期91105.0115.0远 期105126.0120.0第五章 总体布局第31条 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由原来的沿江“一”字型发展调整为沿江沿路“T”字型发展。近期重点沿江发展,扩充东西两翼;适度沿路向南发展,拉开主城框架。第32条 城市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由原来的“一城两区”逐步优化为“一城两翼”,即主城、东翼和西翼。主城与东、西翼之间以生态绿地、防护绿地相隔,以快速路、主干路相连。32-1 主城北起长江,南至312国道、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西起戴家门路,东至横山东路为主城的规划控制范围,按85万人、8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容量规划。构筑北依长江,南山居中,“山、水、城”的城市空间框架。由老城分区(主城核心区)、丁卯分区(丁卯新城)、南徐分区(南徐新城)、谷阳分区(谷阳新城)和南山风景名胜区组成。老城分区:以商业金融、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主中心。由老城区和北部综合旅游区两部分组成。重点塑造具有历史文化和滨江特色的城市风貌。按30万人、2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南徐分区:城市次中心。由行政、文化、体育、商务为主的市级公共设施和生活居住构成的多功能复合型新城区。按20万人、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丁卯分区:城市东部地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主的城市新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基地和以光电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20万人、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谷阳分区:城市南部地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居住为主的城市新区。按15万人、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南山风景名胜区:城市中心绿地,建设现代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用地约12平方公里。322 东翼主城以东地区,由谏壁分区和大港分区两部分组成。建设现代化港口、基础产业带和区域物流中心及配套一定规模的城市生活区。按12.5万人、3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其中,谏壁分区按4.0万人、1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大港分区按8.5万人、1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323 西翼主城以西地区,即高资分区,包括龙门和高资。建设现代化港口、基础产业带和区域物流中心及配套适量规模的城市生活区。按7.5万人、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第33条 城市发展策略331 近、中期:从“建设新城、保护名城、优化环境、提升品位”的要求出发,重点是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壮大城市规模。在南徐分区实施以新行政中心、文体科技中心和生活居住为主的新城建设;在丁卯分区启动以光电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谷阳分区实施以市场、生活居住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开发建设并积极呼应南徐分区;老城分区重点是调整完善功能,改善城市生态、交通及生活居住环境;东西两翼继续实施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初步形成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基地。332 中、远期:从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建设和建设个性化山水型生态城市的发展需要出发,在老城分区重点发展长江路北部滨水区,全面开发建设征润洲,建设三山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完善南山风景名胜区建设,使之成为城区最大的中心绿地和旅游休闲公园;继续深化完善南徐、丁卯、谷阳三个分区的开发建设;东、西两翼继续实施沿江发展战略,构筑以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的沿江特色产业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第34条 规划布局规划居住用地30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23.8,居住人口105万,人均居住用地 28.6平方米。规划形成七个综合居住分区:老城分区、丁卯分区、南徐分区、谷阳分区、大港分区、谏壁分区和高资分区。第二节 工业用地规划第36条 规划布局规划工业总用地 366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29.1,人均34.9 平方米。其中主城1107公顷,东翼1860公顷,西翼 700公顷。工业用地形成沿江、沿路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主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严格控制污染工业;东西两翼以港口型基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361 主城工业用地丁卯工业园区:位于主城的丁卯分区,重点发展以光电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丹徒工业园区:位于主城的谷阳分区,重点发展以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轻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362 东西两翼工业用地高资工业园区:能源、建材、化工及其它加工产业相结合的港口工业园区。规划应严格控制废水排量大且不易治理的建设项目,其中高资河西分洪河以西地区可安排二、三类工业,高资河以东地区只能安排与生活居住功能相协调的一、二类工业。润州工业园区:依托龙门公用港区,重点发展船舶、机械、仓储物流等产业。规划应严格控制废水排量大且不易治理的建设项目。谏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电力、化工为主的基础产业。规划应严格控制废气排量大且不易治理的建设项目。京口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以电子、机械、轻工等为主的无污染或低污染工业。大港工业园区:由国际化学工业园、机电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快鹿工业园和滨江工业带等组成,重点发展造纸、机电、化工、新型建材等工业,建成基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区:集中发展以出口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第37条 工业用地调整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老城区商业、旅游服务等功能,对老城区工业用地进行合理调整,逐步置换为居住和第三产业等用地。原则上老城区内现有工业企业应逐步搬迁至规划的工业园区内,并且不再安排新的工业项目。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38条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规划规划形成“一个主中心,一个副中心,五个区级中心”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381 一个主中心老城中心区:在大市口中心区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展,并以此为核心向外围扩充,主要包括大市口商业中心区、中山路、解放路和大西路街区,以及长江路滨水区等区域。老城中心区重点强化扩张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等功能,并着力提升品位与质量。382 一个副中心南徐分区中心区:由南徐大道和檀山路构成的中心区域。规划以新行政中心为核心,建设科技、文化、体育中心和会展、商务等市级公共设施,与主中心互为补充。383 五个区级中心丁卯区级中心: 指谷阳路、经十二路与学府路交叉形成的地段。在满足丁卯分区的商业服务、文化等区级公共设施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教育、科研等功能。谷阳区级中心:指谷阳大道两侧区域。在满足谷阳新城的行政、商业、文化娱乐等区级公共设施要求的同时,建设市级大型商贸市场。大港区级中心:指赵声路与金港大道交叉口地段。集中建设大港分区的公共设施,以区级行政办公、商贸、娱乐服务功能为主。谏壁区级中心:指镇澄路与谏辛路交叉口地段。集中建设谏壁分区的公共设施,以区级行政办公、商贸、娱乐服务功能为主。高资区级中心:指新街两侧区域。集中建设高资分区的公共设施,以区级行政办公、商贸、市场和娱乐服务功能为主。第四节 仓储用地规划第40条 规划布局规划仓储用地443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5%,人均4.2 平方米。401 生活物资供应仓库主要集中安排于丁卯和南徐分区内;老城区内保留少量的生活资料仓库。402 生产资料供应仓库结合工业用地规划相应配套;老城区内现有的生产资料仓库逐步搬迁,置换为居住或第三产业用地。403 危险品仓库危险品仓库宜安排至城市远郊;其中液化气库、油库可安排在城市东翼,结合化工区布置。404 物流园区规划龙门物流园区:位于龙门港区南侧,主要为公路、铁路与港口之间货物转运服务。上隍物流园区:位于上隍铁路站南侧,主要为铁路与公路之间货物转运服务。312国道物流园区:位于镇溧高速公路和312国道交叉口附近,主要为公路之间货物转运服务。大港物流园区:位于大港港区南侧,主要为公路、铁路与港口之间货物转运服务。高资物流园区:位于跃进路南侧,主要为公路、铁路与港口之间货物转运服务。第七章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节 对外交通第41条 公路411 公路拓宽改造沪宁高速公路;完善镇溧高速公路建设;新建沿江高速公路、南京环太湖高速公路和镇江第二过江通道连接线等高速公路主骨架;按一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312国道和沿江一级公路;建设完善滨江快速路、101省道(延伸至扬中八桥镇)、镇句公路(延伸至禄口国际机场)、镇宝公路和葛丹公路等。进一步加强城际之间,镇江中心城区与各县级市、镇之间的对外交通联系。412 汽车站场采用“一城多站,分散布置”的原则规划城市客运站。结合沪宁城际铁路站(或京沪高速铁路站)同步规划建设镇江汽车客运总站;在丁卯、谷阳分区和大港、高资分别规划城市客运站;保留中山西路公路客运站。第42条 铁路交通421 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沿312国道北侧,在南山风景名胜区南侧高架穿越城区。规划高速铁路站位于檀山路东侧,为双向出入口站场。422 一般铁路拆除铁路3号线、小码头线、高家门油库及焦化厂铁路专用线等。保留沪宁铁路和镇大铁路,并实施电气改造和线形优化升级。规划站场有沪宁铁路镇江站、六摆渡货运站、上隍货运站和大港货运站。新建镇江至南翔的沿江铁路货运专线,并与镇大铁路相衔接。线形走向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423 城际铁路沿京沪铁路预留城际铁路线形,并在铁路镇江站和高资、辛丰预留城际铁路与城市内部交通的换乘枢纽。第43条 港口与水运由高资、龙门、谏壁、大港、高桥和夹江等港区组成;保留龙门长江客运站;保留并改造镇扬、世业洲、江心洲、大港和高资等汽渡。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由四级标准提高至三级,并新建谏壁三线船闸。第44条 航空近期实施镇句公路延伸至南京禄口机场的快速通道建设;远期建设旅游机场。第45条 管道加强对国家天然气主干管和现状其它管道运输线路的维护与保护。协调好未来重要的管道运输线路与城市发展用地的关系。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第46条 交通分区划分为老城、丁卯、南徐、谷阳、谏壁、大港和高资七个交通分区。表71 各分区的主要规划指标一览表片区编号分区名称规划人口小汽车发展水平社会停车场指标土地开发策略道路密度道路面积率万人辆/千人泊位/千人km/kha/k1老 城306025综合开发5.3713.72丁 卯209018综合开发6.5214.63南 徐2010025综合开发6.415.84谷 阳15.012020低密度开发6.8617.35谏 壁4.010015综合开发6.112.26大 港8.510020综合开发5.614.27高 资7.58015综合开发4.712.5第47条 道路网络471 结构形式路网体系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以方格网布局为主,局部地段结合地形采用自由式路网布局。规划形成“三横九纵、十字双环”的道路骨架体系。“三横”:分别为北部“一横”(由跃进路、长江路、东吴路、禹山北路和临江路等组成);中部“一横”(由南徐西路、南徐大道、丁卯桥路、镇大路和金港大道等组成);南部“一横”(由312国道和沿江公路组成)。“九纵”:分别为西翼二纵(通江路和园中路);主城三纵(新城大道、镇宝路和经十二路);东翼四纵(谏辛路、雩龙路、通港路和圌山路)。“十字”:由解放路、镇宝路、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支线与南徐大道、丁卯桥路相交构成。“双环”:一环由312国道、沿江公路、横山东路、长江路和戴家门路构成;二环由檀山路、经十二路、中山路、学府路和丹徒南环路构成。472 快速路快速路由镇大路、312国道、沿江公路、横山路、戴家门路等组成。道路总长约86公里,路幅宽度4060米,横断面采用两块板或四块板形式,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侧控制绿带宽度不小于15米。快速路控制相交道路开口间距大于1公里。两侧用地可根据情况灵活设置辅道。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采用立交方式,快速路与主次干道相交可根据流量流向设置定向立交或采用渠化交叉口方式。严禁支路与快速路直接相接。473 主、次干道主干道规划为双向46车道,路幅宽度4060米;次干道规划为双向4车道,路幅宽度2440米。其中,主干道72条,总长172公里,干道网密度1.4;次干道115条,总长210公里,次干道网密度1.7。474 支路规划为双向24车道,路幅宽度1424米。结合地块开发建设进行规划控制。475 交叉口城市道路交叉口一般采用平交方式。少数交通流量过大的交叉口应采用立交方式,人流或自行车集中的交叉口也应逐步修建立交设施;铁路线与主干道相交必须采用立交方式;城市出入口干道相交处应按立交控制。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53条 规划目标近期,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小于8平方米,绿地率大于35,绿化覆盖率大于38。中期,初步建设生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小于10平方米,绿地率大于38,绿化覆盖率大于42。远期,建设山水和人文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小于12平方米,绿地率大于40,绿化覆盖率大于45。第54条 公共绿地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含景区内的公园用地)、风光带、小游园和城市广场等。总面积1289公顷。541 公园新建的公园:合山公园、跑马山公园、京岘山公园、乔麦山公园、大桥公园、龙脉团山公园、凤凰山公园、彭公山公园、银山公园、高资公园和谷阳湖公园等。扩建与完善的公园:金山公园、焦山公园、北固山公园、伯先公园、磨笄山公园、黄鹤山公园、宝盖山公园、古城公园、梦溪园、烈士陵园、李苑、宝塔山公园、宗泽公园和谏壁公园等。542 风光带扩大完善古运河、大港河和团结河等风光带,新建沿江风光带和运粮河、御桥港、翻水河、京杭大运河、高资河等风光带。543 小游园结合道路、水面、山体和文物古迹等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与规模的小游园:四牌楼、花山湾和越河街小游园等街头绿地,蒜山、狮子山、烟墩山、古镇和狗王庙小游园等景观绿地,以及二道河和头道河小游园等滨河绿地。居住区应按规划要求建设小游园,原则上老城改造区小游园面积不小于1公顷,新城区不小于3公顷。544 城市广场新建南徐、润州、学府、健康、山巷、跃进、大港和高资等广场。同时在城市其他重要地段,结合公共设施和道路建设,配套建设绿化为主的城市广场。第55条 生产防护绿地551 生产绿地规划生产绿地面积近期为252公顷,远期为315公顷,分别约占建成区面积比例的2与2.5。利用山体在南山风景名胜区西侧耿家庄苗圃、丁卯的渣泽、五州山等地段开辟一定规模的苗圃地。并根据城市绿化美化要求,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满足城市环境建设需要。第九章 总体城市设计第59条 目标保护和发扬山、水、城、林一体的空间特色,并注重挖掘与弘扬历史文化。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凸现山水、保护老城、构筑系统、强化标志,提升具有“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第60条 总体框架城市整体形象城市特色景观区景观轴(环)线景观节点。601 城市整体形象 突出体现沿江展开,山林镶嵌的 “一城两翼”的城市空间结构,营造“山、水、城、林”的整体形象特征。602 城市特色景观区城市风景区:重点规划建设好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三山”、南山等风景名胜区及古运河风光带等自然风景区。古城历史风貌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更新、改造和利用好西津渡历史街区、伯先路京畿路近代建筑群和大西路传统民居风貌区等古城历史风貌区。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好长江路北部滨水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并有机串联三山风景名胜区,展现滨江城市个性风貌特色。使长江路滨水区成为城市标志性景观区、山水城市的特色所在、城市知名度最高的区域。新城区:重点建设南徐、丁卯和谷阳等三个分区的中心区,塑造新的现代城市景观特色。603 城市景观轴(环)线6031 江河景观轴建设滨江景观轴(向西延伸至高资,向东延伸至大港)。按沿江不同的功能需要,建设相应的空间景观,并合理控制天际轮廓线,形成具有滨江特色的城市景观轴。重点处理好长江路及北部滨水区区域内的建筑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设计,在处理好自身形象与沿岸天际线关系时,还应处理好与对岸建筑群的呼应关系。建设与完善古运河、运粮河、长山灌渠、京杭大运河、大港河、高资河等河道水系的绿色景观轴。6032 山林景观轴依据城市内部各山体的地理位置、高度和景观质量,对山体按景点与观景点要求进行分类、分级: 规划级景点包括“三山”和南山;级景点包括云台山和象山;级景点包括宝盖山、磨笄山、鼎石山和合山等;规划级观景点包括“三山”、南山和磨笄山;级观景点包括宝盖山、鼎石山和合山等。对景点与观景点之间形成的景观轴应严格控制。处理好山体周边区域的建筑高度、体量及后退关系;保护好景点与观景点之间的视廊、视域和对景关系;协调好与城市道路、重要建筑的相互借景关系,充分体现山林城市的特色。6033 道路景观轴加强对城市重要街道的城市设计,使其成为代表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轴线。主要有中山路、解放路、长江路、大西路、镇宝路、南徐大道、新城大道(跑马山路、檀山路)、学府路、经十二路、谷阳大道、通港路、金港路和园中路等。在街道轮廓线的控制处理上,要根据不同的街道区位、功能、环境等特征,形成不同特色的街道空间形象,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6034 生态绿环规划应加强对生态绿环的绿化建设和植物配置,塑造不同的景观特色,并对绿环周边的建筑物高度、色彩、体型等加以控制和引导,使得城市生态景观与城市建筑景观相互辉映,和谐统一。604 城市景观节点6041 城市公园、广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城市公园和广场,成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延伸。标志性的公园、广场有金山、焦山、北固山和宝塔山公园以及大市口、春江潮和南徐广场等。6042 城市出入口加强城市出入口的改造。重点提高火车站、码头、汽车站、对外交通干道等设施的景观形象,强化认知和识别度,使其成为城市个性品质的表征。6043 标志性建筑、雕塑小品在城市的重点地段建设标志性建筑,增强城市的识别性,丰富城市空间。强化街头雕塑、小品的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61条 规划原则与目标611 规划原则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坚持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坚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612 规划目标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把镇江建设成为富有文化特色、传统风貌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第十一章 旅游规划第69条 旅游发展定位以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构筑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宗教文化和现代休闲四大旅游体系,塑造具有“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第70条 规划目标近期发展成为国家旅游城市;中期成为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由一般性旅游向区域性和国际性旅游转移;远期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第71条 旅游总体布局形成“风景名胜游览区”、“古城风貌游览区”、“现代休闲游览区”和“自然山林游览区”及“运河文化旅游带”和“长江风光旅游带”等“四区两带”的旅游格局。并与全省、市域旅游规划相协调,构筑大旅游格局。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一节 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给水工程规划第74条 取水口以长江水作为水源,实现区域供水。中心城区内规划控制3个取水口。龙门取水口:为城市西翼和句容市的取水水源地,并作为征润州取水口的备用水源地,取水口规划规模为90万立方米/日。征润州取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