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9989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1. (12.0分) (2019八下台州期末)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诗经子衿) (2) _,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3) 曾经沧海难为水,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 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6) 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 杜甫的蜀相中“_,_”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8)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既写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又倾注着诗人的无限同情的名句是:_,_。 (9)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中描写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的句子是:_,_。 2. (2分)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良令人感动;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勇敢令人赞叹。B .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C .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D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3. (6分) (2019八下洛南期末)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因此,我在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努力。因为我始终坚信着,_你想,你_会成功。我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人,但是我相信心灵的力量。现在的努力,会变成明天的幸福。我坚信,所以我_、_。我会积蓄我的力量,到那一天到来时,完全释放!(1) 请提取第句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请给第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第句的横线上。 A.努力 B.尝试二、 阅读理解(70分) (共7题;共70分)4. (5.0分) (2019扬州)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别(唐)赵嘏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1) 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5. (16分) (2019七下江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龙则灵(_)谈笑有鸿儒(_)可以调素琴(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 . 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C .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D .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6. (2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莫扎特的造访赵丽宏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 “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选自散文,有删改)(1) 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2) 文章第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 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 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5) 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7. (12分) (2019九上黄岩期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有删节)胡适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非洲野蛮人在山野中遇见鹿,他们就画了一个人和一只鹿以代信,给后面的人叫他们勿追。(A)但是把知识和经验遗给儿孙有什么用处呢?这是有用处的,因为这是前人很好的教训。现在学校里各种教科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等,都是根据几千年来进步的知识编纂成书的,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自小学,中学,而至大学毕业,这十六年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得来的知识学问和经验,所谓进化,就是叫人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知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要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知识,那不是太麻烦了吗?所以人有了这知识的遗产,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业,就可以缩短工作,使有余力做别的事。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近,所以读书要“戴眼镜”。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不能进去。(B)我十二岁时,各种小说都看得懂,到了三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很多不懂。讲到诗经,从前以为讲的是男女爱情、文王后妃一类的事,从前是戴了一副黑眼镜去看,现在换了一副眼镜 , 觉得完全不同。现在才知道诗经和民间歌谣很有关系。对于民间歌谣的研究,近来很有进步,北平有歌谣周刊,歌谣丛书,关于各地歌谣收罗很广。我们如果能把歌谣的文章,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幼稚时代的环境和生活很有趣味,例如诗经里有一段说:“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在从前眼光看来,觉得完全讲不通,现在才知道当时野蛮人社会有一种风俗,就是男子向女子求婚,要打野兽送到女家,若不收,便是不答应。还有诗经里“窈窕淑女”一节,从比较民族学眼光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人,吃饭时可以打鼓弹琴,丝毫没有受礼教的束辉。再从文法方面来观察,像诗经里“之子于归”、“黄鸟于飞”、“凤凰于飞”的“于”字,此外,诗经里又有几百个“维”字,这些都是有作用无意义的虚字,但以前的人却从未注意及此。总之,书是越看越有意义,多读书是为了要读更多的书,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书难读。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1) 文章开头引述大哲学家提到读书好处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2) 下面文字作为论据,它应该放在文中A处还是B处?为什么? 曾子固说过:“(读)经而已,不足以致(致:达到、实现)经”,所以他对于本草纲目、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所谓“致已知而后读”,读书无非扩充知识而已。(3) 文中“从前是戴了一副黑眼镜去看,现在换了一副眼镜,觉得完全不同。”加下划线的“黑眼睛”和“换了一副眼镜”分别指的是什么? (4) 比较本文与下面三篇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 A最后一次演讲 B敬业与乐业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与本文语言特色最接近的课文 本文与你所选课文的共同语言特色 抄录本文中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一个句子 8. (10.0分) (2018八上宁波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徐百柯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他要教务处通知有嫌疑的学生,叫他们处处小心,尽可能隐蔽起来。然后他打电话给北平市长秦德纯,请他出面说服撤退军警。最终,包围清华体育馆的士兵撤退了。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他节衣缩食,分文不取,上任不久就辞退了司机和厨子。“这些钱应该拿来买图书、器材,给教授们提高提高待遇。”为了一家人维持生活,堂堂校长夫人韩咏华还自制米糕,每天挎着篮子叫卖,并取名“定胜糕”,意寓着抗日一定胜利。教育部发给联大的一笔补助金,梅家的孩子按理可以领取,他却让出了4个名额,全部交给了更困难的学生,带着自家人吃白饭拌辣椒。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泪颔首”。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他逝世后,秘书把他在病中一直带在身边的一个手提包封存了。两个星期后,在有各方人士在场的情况下启封。打开提包一看,原来是清华基金的账目,一笔笔非常清楚。(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头说“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意在说明梅贻琦所做的事虽然很少,但人这一生若能做成一件这样的事就够了。B .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梅贻琦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上不注重校舍的建设,只注重人才的汇聚。C . “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一句是梅贻琦的自谦之词,非常风趣。事实上,梅贻琦没有被学生驱逐是因为他为人老实寡言,学生很可怜他。D . 第段中陈寅恪的话既嘲讽了政府制定法令的多而不够谨严,又表达了对梅贻琦寡言少语的欣赏。(2)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特点。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取一个角度,细读文段,仿照示例,简要分析。 A正侧结合 B详略得当 C细节描写 D以小见大【示例】点面结合。选文既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等这样的总体评价,又选取了不少有关他的具体言行、事例,这样点面结合,使梅先生的形象既丰满又令人印象深刻。(3) 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后,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微博上掀起了一股有关他的讨论热潮。网友在了解他的经历后,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观感。 网友A:梅贻琦校长执掌清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清华之幸,更是中国之幸啊。网友B:国家大幸的背后,是他个人和家庭的巨大付出和牺牲啊。这两位网友的留言各有侧重,请结合链接材料及文本具体内容,发表你的看法。【链接材料】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人物杂志梅贻琦:清华的名片)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学贯中西、文理建通的学术大师。(黄延复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9. (3分) 判断正误。 (1) 林冲因得罪了高,被刺配沧州。在野猪林,董超、薛霸欲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危急之际,鲁智深跳出救下林冲,打死两公差,一路护送林冲安全到了沧州。 (2) 花荣梦见宋江说自己已被奸臣害死,葬在蓼儿洼,希望花荣来探望他。花荣到了蓼儿洼看见吴用,原来吴用与花荣做了相同的梦,二人为了义气,双双吊死在蓼儿洼。 (3) 李逵上梁山后,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母亲上梁山。途中路过沂岭时,放下母亲去找水。回来后发现母亲为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 10. (2分) (2019天津)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水浒传,我们结识了景阳冈打虎的_,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草莽英雄的血性与气概;读西游记,我们认识了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_,被他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的性格所吸引;读_,我们和尼摩船长一起航行,领略了海底的奇妙与美丽;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_(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徜徉书海,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三、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1. (60分) (2018七上湖州期中)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新学期一段时间了,那些曾经的人、事、景、物,或远离,或走近了你。请以“你和我很近”或“你和我很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通过具体事件写出独特感受,要求真情实感。写作前请认真构思,尽量不要涂改。字数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1-1、1-2、1-3、1-4、1-5、1-6、1-7、1-8、1-9、2-1、3-1、3-2、3-3、二、 阅读理解(70分) (共7题;共70分)4-1、4-2、5-1、5-2、5-3、6-1、6-2、6-3、6-4、6-5、7-1、7-2、7-3、7-4、8-1、8-2、8-3、9-1、9-2、9-3、10-1、三、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