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精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029986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呑吐日月星辰的气概。B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中,一个“逢”字写出了诗人在风景如画的江南看到昔日熟人的惊喜之情。D“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句中的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人解放的少年意气。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栖(x)息嫌恶(w)头晕目眩(xun)B厄()运滑稽(j)忍俊不禁(jn)C湛(zhn)蓝静谧(b)更胜一筹(chu)D伫(zh)立聘请(pn)苦心孤诣(y)3 . 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A喝采正襟危坐杳无音讯油光可见B泻气别出新裁笔耕不辍锐不可当C云霄眼花瞭乱坦荡如砥旁溢斜出D蔓延因地制宜摧枯拉朽沧海桑田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忘乎所以了。B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C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D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5 . 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修改:删去“能否”。B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修改:在句末加上“的伟大民族精神”。C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修改:将“认真思考”与“深思熟虑”对调。D“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修改:将“培养”改为“提高”。6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叶小舟穿过浩渺太湖,伫立在船头的一对俊男靓女不由感慨,“真是个好地方。”B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C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王老师的鬓角。D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开在梦里。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7 . 对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来,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可无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8 . 简要分析文中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油烛蜡烛说道:“我的光比油烛的光亮,燃的时间也更长一些。我的位置在大厅里有罩的烛架上,在银烛台上!“蜡烛那样的生活一定很美好!油烛说道,“我不过是油烛罢了,我只能留在厨房里。”话刚说完,所有的蜡烛便被拿走了。不过油烛也一块被拿走了,夫人用娇巧的手亲自拿着它,把它拿到厨房。那儿有一个小男孩手提着篮子,篮子里装满土豆,里面还有一两只苹果。这都是善良的夫人给这个穷苦孩子的。“再给你一支油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这家人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她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杲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她的脸多亮啊!那是欢乐。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这里连一只铜烛台恐怕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大厅的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责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富人家对面的一间低矮的屋子里。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油烛被点燃了。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油烛的!”那边的蜻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一辆马车隆隆驶来,载着身穿华责衣服的客人参加舞会。这时,贫苦人家最小的孩子进来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她搂着哥哥姐姐的脖子,悄悄地说:“我们今天晚上吃热土豆!”她的脸发出幸福的光亮,烛光正射在她的脸上。她脸上露出的欢乐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样。油烛想道:“这边的小孩也同样这么高兴!”它打了一个喷嚏。就是说,它啪啪地响了一下。再多的动作,油烛就做不到了。桌子摆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哦,味道多美哟!然后,每人还分到一只苹果。孩子们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个吻,很快便都睡着了。母亲坐着缝衣,一直缝到了深夜,为了挣钱养活他们和她自己。富人那边蜡烛光闪闪,乐声悠扬。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烛觉得。它想到了两个同样幸福的孩子,一个被蜡烛照着,一个被油烛照着!(作者安徒生,有删改)9 . 仔细默读文中描写油烛心理的语句,把油烛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自卑_10 .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11 . 文章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三、句子默写12 . 班里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问题。请你写出两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四、课外阅读澄子亡衣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选自吕氏春秋)(原文注释)缁(zi)衣:指黑色衣服。纺缁:绸衬里的黑夹衣 禅(dan)缁:黑单衣,无衬里。 得:便宜13 . 请选出下面加点的“衣”与其他意思不同的一项( )A宋有澄子者,亡缁衣B欲取其衣C子不如速与我衣D见妇人衣缁衣14 . 将下列句子用“/”断开作为停顿标记(限断三处)今 子 之 衣 禅 缁 也 以 禅 缁 当 纺 缁 子 岂 不 得 哉15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16 . 妇人明明穿的是_,而澄子丢失的是_可澄子偏说这是他丢失的_,现在还给他,反而_。可见澄子说话实在是种_逻辑。五、作文17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马路边捡到了钱,还有人会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吗?成都两个小朋友,他们捡了5毛钱,一路小跑交给民警。民警拿出接警本,仔细登记相关信息每一个微小的“善”,都值得点亮,也应该点亮。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