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029302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D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2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所谓“绚烂之撅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阶段的征象。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的加以削删。须知敞帚究竟不值珍视。ABCD3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东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通过对个旧市图书馆的开放,使市民有了更好的休闲阅读的去处。C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D枫叶红,丹桂香,秋天的昆明是个美丽的季节。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A)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B)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y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C)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远那么tu帖,(D)使人迎面得到的映象,实在非常愉快。(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悬y(_)tu帖(_)调和(_)(2)“旗帜”在文中的意思是_。(3)上文中有一个错误的词“_”,它的正确写法是“_”。(4)下面的句子应放在原文的(_)处。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三、现代文阅读清 明 雨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以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南宋词人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就是千年来清明气象的写照。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攀升到12以上,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已开始从冬到春的转变。此时,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逐渐减弱,来自东南方海洋的暖空气开始活跃北上。四月初的江南、华南上空,是冷暖空气往来频繁、势均力敌的相持区域,冷暖空气在此交锋,因此这一带出现绵绵细雨便不足为奇。即使在“春雨贵如油”的广袤北方,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清明之雨,使悲凉凄切的氛围更加浓重。从生理层面看,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人精神振奋,霪雨霏霏则令人忧郁不悦。“清明雨”还在心理层面充满悲意。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更有心理上的。换言之,人如何感知、想象和看待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心怀悲戚之人看待清明细雨,便赋予它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在肌肤上,更加剧了悲凉心理的体验。5 . 下列诗句中“雨”和文中“清明雨”的意味相近的一项是(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B天开暝色云千里,雨洗秋空月十分。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 . 清明时节为什么多雨?“清明雨”为什么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作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懂得尊重,才有温度最近,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为了便于和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交谈,在3分钟内跪蹲3次。这种采访的姿态,被网友们称赞。不少人说“这一跪,跪出了素养”。素养何在?正在“尊重”。尊重,这一应成为常识的文明素质,值得不断重申。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半夜时分电话响个不停、未打招呼就被人找上门,甚至是朋友在公共场合与你“勾肩搭背”。有些可能是工作中的紧急任务,有些可能是朋友间的“情不自禁”,但难免也会让人有一些被打扰的不适,一些不被尊重的不快。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不过何为尊重,如何尊重,却还需细细思量。一部纪录片中,家长和孩子的争执,也让人反思尊重的问题:儿子算错了数学题,一旁辅导的爸爸就会大声吼,孩子被吓得错误不断。很多人会认为,“子敬父”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唯一的尊重方向,但其实父子交流,同样也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对待晚辈如能平视、对等,遇到问题才能有效沟通,不至于让事情变得更糟。不只是家长,很多人或许都需要补上“尊重的教育”这一课,以独立人格平等互动,岂不是更可贵?的确,尊重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未必见于行动。而在公共领域,有些言行已经不仅不是尊重,更可说是轻慢了。前不久有段视频,很多人排队去摸“霍去病”石碑,据说每天都有上千人,因为相信摸一下真的可以“去病”。摸碑效果的真假显然不难判断,暂且放下基本认知能力不说,不管出于什么心理,仅是把手伸向石碑的一瞬间,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就消失殆尽了。呼唤类似的尊重,或许还需要长久的拉锯。以文物为例,“请勿触摸”“请勿拍照”早成规矩,可是一旦兴致来了,手就不听使唤。而实际上,尊重文物不妨让它“静静地美”。如果还有更深层尊重的话,那就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是给文物以“尊严”,这不仅是最大可能地修复文物、展示文物,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一样,而且是在创意与服务中让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物、感受文化。不管是具体的人、细微的事还是陈列的物,给彼此一个舒适的空间、给对方一个合理的距离,才是真正的尊重。很多时候,之所以尊敬少了、轻佻多了,或许只是少了点同理之心。看不到他人的辛劳,才会打“连环夺命call”;不顾及朋友的感受,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始终认为“你的就是我的”;而视代代传承的文脉为玩物,才只会把书画当纸张、把碑刻当石头。无论是“敬”还是“重”,都是诉诸人类情感并培养情操的过程,敬人者会自重、自重者更要敬人,懂尊重的“人设”才能立得住。单个的人是弱小的,所以才需要文化,把不同的个体黏合在一起。而互相之间的尊重,正是“人类黏合剂”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有序社会交往的基础。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这就是说,对他人不要抱着一种“第三人称”的冷漠,而应该有“第二人称”一样面对面的温度。尤需记住,彼此弯腰致敬时头不会相撞,才是合适的距离,也才有真正的尊重。7 . 文章第1段讲述了董卿采访的事例,其作用是_8 . 作者认为对人、对物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_(2)对人、对物都要给对方留出合适的空间和距离。(3)_9 . 第3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其作用是_10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_A文章开头以董卿跪访嘉宾的事例引出话题,逐层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人与人的交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才有真正的尊重。B作者认为“子敬父”不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唯一的尊重方向,父子交流,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两者应以独立人格平等互动。C文章第4段以摸霍去病石碑为例,从正面论证了如何尊重文物;第5段则以纪录片为例,从反面论证如何给文物以“尊严”。D文章告诉我们,尊重他人,应该怀有同理心,对待他人,不要抱着“第三人称”的冷漠,而应该有“第二人称”一样的温度。11 . 你是否同意单霁翔院长的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材料链接)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院之一,馆藏文物近180余万件。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外交惯例,建议任何来宾的机动车都不要穿行于紫禁城的开放区,即便是国家元首的。他甚至亲自拦下了到访的法国总统的车队,让这位总统步行进入故宫午门参观。四、句子默写12 . 用课文原句填空。其中(5)、(6)两题还需填写相关诗句的出处或作者。(1) 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2) 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_,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4) 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5)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_)(6) _,燕然未勒归无计。(_)渔家傲秋思)(7) 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舍生取义”是一种以家国为先的崇高情怀。它可以是辛弃疾这样的七尺男儿“了却君王天下事,_”的豪迈,也可以是秋瑾一般“俗子胸襟谁识我?_”的巾帼英雄气概。五、对比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眀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荼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云归而岩穴暝(2)伛偻提携 (3)颓然乎其间者 (4)心窃乐之 (5)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14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15 . 山水风光,寄情寓理。请说说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道理?16 . 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评价醉翁亭记说:“本文虽句句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请你结合甲段文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况乃:何况,况且。17 . 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哪句( )(只填写序号)。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B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 . 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19 . 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七、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2)很多人都明白冲动是魔鬼,在清醒的时候既能警戒自己也会告诫别人,可当面临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水浒传中也不乏冲动的故事,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谈一谈你受到的启示。宋江怒杀阎婆惜 汴京城杨志卖刀八、综合性学习21 . 某中学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拟开展一次以“诵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为了能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学校要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假如你是这次动员会的主持人,请拟出会议议程。(2)在读了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后,有同学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书写忧乐。现在请你对出下联。(3)下面片段出自一位同学的习作读点经典劝学读后感,请你读后回答问题。通过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书的价值。书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精神需要。你是否孤独过,丧失信心过,彷徨过,那么书也不失为你开的一剂良药。当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看书时,那时你就会懂得书的真正含义。你读万卷书,。画线句有语病,可修改为:。(不得改变原意)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出读书对人生的影响。九、作文22 . 选择一部你读过的名著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