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9259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B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C爬阳台爬窗户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D科比以球技和成就,以近乎偏执的勤奋和好胜心,以及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职业态度,征服了球迷。2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镌(jun)刻无与仑(ln)比B谛(d)听晶莹剔(t)透C呜咽(yn)契(qi)而不舍D濒(bn)危拾(sh)级而上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忻然虔诚荡漾触目伤怀B殉职鄙薄颓唐略胜一愁C期年笑炳徘徊短兵相接D昳丽伶仃惨淡因地置宜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B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巨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作品,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名作,它们都出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D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中,小说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二、现代文阅读苏轼的故乡观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极, 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前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 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5 . 下列对于苏轼“浓厚怀乡情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B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乡遇到来自故乡的人和去故乡做官的人,最易牵起苏轼怀思故乡的心肠。C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D苏轼虽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长期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反认他乡是故乡了。6 . 下列对于“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将故乡具化,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异乡与他的对立,和对他的排斥。B苏轼将故乡泛化,只用“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来代表故乡,使它成为一种寄托,用来抗衡漂泊的现实。C苏轼将故乡意念化,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D苏轼实现了故乡的异乡化,甚至与异乡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7 . 下列对于“异乡的故乡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不符合原文表意的一项是( )A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会认为“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于是会“贬低”故乡,进而将异乡认作故乡。B深受佛教思维的影响,苏轼会认为“前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于是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C受命运驱策打击,苏轼颠沛异乡,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寄寓在异乡之物上,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了身心栖息的故乡。D长期的贬谪流放,苏轼以一种旷达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别急,再嚼一会儿野薄荷孙丽当目光掠过琳琅满目的货架,定格在第三排中间的位置时,我终于知道自己要找寻的是什么了。那是一盒薄荷糖,包装封面上碧绿的薄荷叶对着我微笑,细蜜忠叶脉像祖母脸上淡起的笑纹。付款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颗放入嘴里,合上双眼,闭紧嘴巴,拼命地吮吸,任凭它的香味在我的口腔里蔓延、扩散。那是无数次在回忆中撕扯我的味道,我怀念的味道多年前,那个明媚的春日,懵懂无知的我初入社会,如同一只蹒跚学步的小鹿,一 路上跌跌撞撞后来有一天,我以看望祖母为由,悄悄地回到祖母身边“舔舐伤口”。祖母正在厨房里忙碌,我一头扑上去,紧紧地抱着她。祖母被我扑得身子一颤,笑声连成了串儿。满是白面的双手无处搁放,只好抬着胳膊任由我抱着她撒娇。一段时间不见,她的类上爬满了银丝。我的心,忽地紧了一下。午饭是我爱吃的手擀面。灶台边放置了一个竹篮,上面菝盖着藏蓝色的碎花布。 这是什么?我一把揭开了盖布,一筐绿油油的“大自然精灵”亮晶晶地闪着光。“野薄荷!”我惊奇地叫道,拿起一片放到嘴里。一股辛辣的味道猛烈地袭击了我的味蕾,刚要吐掉,祖母说:“别急,孩子,再嚼一会儿。”随后,一缕薄荷独有的清香轻柔地 送来了安抚,唇齿之间顿时溢满了芬芳。“馋丫头,急猴似的!”祖母笑望着我,开始和面。祖母耐心地告诉我,和面很有讲究,不但事先要顿测水量,而且还要掌控水温。煮面条和饺子要用冷水,烙饼和蒸饺子、 包子、馒头要用温水,所做的食物不同,水的温度也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令我想到 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因未经考量,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做事情屡屡碰壁。祖母的“和面理论”虽然通俗,却正对我路,与这手中清凉的野薄荷一道入了我的心,令我深思、顿悟。祖母的面条擀好了,一旁锅里的水已经滚开,一朵朵水莲花争先恐地着。祖母将面条小心地拾起,抖落掉多余的薄面后放入锅中。水蒸气裹挟着面香一同跑了出来,我贪婪地深吸着。祖母把野薄荷放到盆里清洗,“我准备给你做一个特别的面条卤。”她神秘地说。我满怀期待地帮祖母把薄荷叶一片片地清洗干净。祖母用热水将它们焯好备用,水沾染了一身的绿,仿佛也有了灵气。祖母将薄荷叶切碎和肉末一起炒,不一会儿,香绿喜人的薄荷卤就做好了,祖母给我盛了一大碗手擀面,放上一勺薄荷卤,手擀面衬托得薄荷卤更加碧绿青翠。透过腾腾的热气,望见祖母慈爱的面容,我心生感动,很乖巧地说了句:“谢谢奶奶,奶奶辛苦啦!”“我孙女爱吃,奶奶就不累。”祖母看着我吃,也是一脸的幸福。来之前凉凉的心, 顿时暖乎乎的,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今,祖母已然离世,但永不逝去的是野薄荷的清香,还有祖母的那句话:“别急, 孩子,再嚼一会儿。”生活就如这野薄荷,不论多么辛辣、多么苦涩,只要我们耐心咀嚼,总会品尝到它的芬芳。(选自知识窗,有改动)8 . 文章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9 .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那是一盒薄荷糖,包装封面上碧绿的薄荷叶对着我微笑,细密的叶脉像祖母脸上漾起的笑纹。10 .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11 . “我”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思考?请结合文章,写出两点启示。三、句子默写12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4)今夜偏知春气暖,_。(刘方平月夜)(5)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6)零落成泥碾作尘,_。(陆游卜算子咏梅)(7)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雪)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霁夜(北宋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霁夜:雨过天晴之夜。孔平仲:北宋诗人,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冷清。帘栊:窗帘和窗牖。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南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13 .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B颔联先实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虚写“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C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D尾联由今夜推想到明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14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夜色,在夜深人静之时尤显“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冷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虚实对比。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欣悦的意趣。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五、名著阅读15 . 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A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B傅雷在1956年2月29日的信里表明他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艺术家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参加革命后多次受伤或生病,其中让大家都以为他已经去世的那次是在布琼尼骑兵部队作战中头部被弹片击伤,右眼失明。D“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保尔在瞻仰烈士墓地时候产生的内心思想,此时保尔想到一个人的一生应当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保尔在修铁道工地被疾病击倒后,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请问朱赫来说的 “这样炼成”具体指什么?_六、作文16 .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春天,万物勃发,生机盎然;春天,花枝招展,美丽绚烂;春天,储蓄力量,与人希望。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样的春天里,也许醉人的美景让你流连,也许动人的故事令你难忘,也许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引发了你的思考请以“春天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二:海底两万里这篇科幻小说有许多细微之处的描述是很耐人寻味的,如选文中“很显然,尼摩艇长事先知道这只砗磲的存在,他并非第一次来这里”一句,足以表明尼摩艇长和这只砗磲有些渊源。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讲一讲尼摩艇长和这只砗磲的故事。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名著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