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七)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6449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七)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交卸(xi) 残垣(hun)紊乱(wn) 乾坤(kn)B背影(bi) 嫉妒(j)怅惘(wng)邪祟(su)C蹒跚(pn) 遏制()栖息(q)默契(qi)D颓唐(tu) 炫耀(xun)肆意(s)俯瞰(kn)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 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ABCD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孕育(yn)潮汐(x )雾霭(i)目孔一切B簌簌(s)追溯(sho)狩猎(shu)添衣无缝C陨石(yn)粗糙(co)沟壑(h)销声匿迹D农谚(yn)遗骸(hi)山麓(ln)海枯石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4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 分析本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6 . 结合本文,按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7 . 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联系其他作品的阅读体验,针对“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这句话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100字。(材料)深秋时节,阴雨绵绵。寒冷的雨点浸透衣服,冰冷着肉体。筑路队每天从清早干到深夜。夜里,大家穿着雨水浸透的、污泥浆硬了的衣服躺在水泥地上睡觉,相互用体温来取暖。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无烟煤一样的黑面包,有时连这也供应不上。奥力克匪帮也不断袭击。共青团员们边战斗,边劳动,到处响彻铁棒和铁锹碰击石头而发出的声音,到处看见在紧张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不久,寒冬来了。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刨开冻硬的土地。只要我们这口气不断,一定要建成这条铁路。朱赫来来到工地,看到这种景象,极为感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渡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节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8 . 给加点字注音:(1)阐释(_) (2)稚拙(_) (3)臃肿(_) (4)贬低(_)9 . 文章讲诉了“我的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10 . 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11 . “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这里为什么强调门是被“踢”开的?12 . 文中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请结合语境,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13 . 结合选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14 .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请联系作者的成就,说说你对文末划线句子的理解。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高祖:指汉高祖刘邦。高起:高祖的臣子。略:攻占。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子房:西汉谋士张良。连:率领。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_(2)悉以咨之悉:_(3)晓畅军事晓:_(4)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5)镇国家,抚百姓镇:_16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7 . 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汉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汉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D(乙)文中汉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18 . 诸葛亮和汉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异同?四、情景默写19 . 古诗文填空。(1),关山度若飞。(2),散入春风满洛城。(3)逢入京使中通过具体形象地描绘表达出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的两句是:,。(4)李白江南逢李龟年中写昔日之盛,又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5)赵师秀约客集中体现诗人与友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时怅惘失意心情的两句是:,。五、诗歌鉴赏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0 . 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和“_”,“_”和“_”构成对比。(用原词回答)21 . 词中用了两个“欲说还休”,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粗豪、侠义的人物,如_倒拔垂杨柳、_醉打蒋门神。(填人物名)(2)下面是与小说情节相关的一副对联,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写人物绰号。_百密一疏不知甜枣醴酒暗藏毒;_巧施妙计扮作商人小贩明下药。七、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性学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承载了几代人的荣光!某校七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请完成以下任务: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用于大屏幕展示的主题语(要求精炼醒目,不超过15个字)_本次活动共设计四个版块,其中一个名为“讲述爱国人物故事”,请你仿照这个版块,再设计三个版块并命名。_阅读小A同学准备的活动结束语,完成试题: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可见,国家和个人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心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文中有一个病句,它是_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八、作文24 . 作文: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动物的一声呼唤,警示着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祖国的呼喊,让多少人奋不顾孤身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请以“呼唤 ”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拟好的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50字的文章。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