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年级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16237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九年级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大版九年级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大版九年级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九年级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张丹枫对作家麦子说:“感谢您的指导,今后有不明白的,我还会打电话垂询您。”B跟岗学习结束,赵老师对杨校长说:“这几天叨扰了,感谢贵校师生的热情款待!”C赵飞燕拿着李晓明送给自己的照片,激动地说:“这太珍贵了,我一定好好惠存!”D弟弟不小心将阿姨家的花瓶摔碎了,我对阿姨说:“令弟太顽皮了,请您多包涵!”2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B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D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3 .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递进复句。)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是个病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C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以上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在读书汇报会上,张珊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句中“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二、字词书写4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远近横着几个xio su(_)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2)范进向他zu y(_),坐下。(3)不一会儿,暴风雨xi s d l(_)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n shn d g。(_)5 .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行省行辈(_)归省(_)航行(_)省力(_)三、现代文阅读携一身轻盈你见过玉兰花吗?那天,一夜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走进院子,在一株玉兰树前伫立凝视。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突然,嚓的一声!这一声极其细微,如天籁之音,不易觉察;这声音又极其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点余音。就这么一声,一片雪白的玉兰花瓣,刹那间离开了枝头,携一身轻盈,在晨风中轻轻坠落,失离芳魂。这一切,从听到响声,到花瓣落地,也仅仅是几秒钟时间。这一过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从容。就在这凝定的瞬间,那一地坠落的玉兰,像静静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难怪有人感叹说,玉兰是青春的缩影短暂,但又无限美好!面对这一景象,我说不出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伤感吗?是淡然吗?是略有所思吗?古人说,落花是凄美的,“满地落花,似点点有情泪。”我却不以为如此,我所感慨的,是这一神奇的造化。那年,我应友人邀约,去一处桃园观光。可是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一夜春风过,万树桃花开”的季节。只见细细碎碎的桃花,铺满了园林小路,此时的桃花已形色俱非,容态全无了。果园是冷落的,寂静的,除了我们,再也没有赏花的游客了,这一情景,不免令人嘘吁!陪同我们的果园主人,却满面春风,他说,落花以后,成果就快了,到时,欢迎你们来品尝。我走近枝头细看,果然不错,那一根根新抽出的枝条上,也就是落花处,一粒粒绿茸茸的、黄豆般大小的果子,正露出脑袋张望着,微笑着。是呵,花落了,果子很快就长成了。花开花落,这正是生命的运转之象。芳华过去了,灿烂过去了,即使残花萎地,也会自有其韵吧。很多时候,我们不如玉兰,该落下时不能从容地落下,总留恋着某一刻的繁华。原来,我们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背负。我们的身子早已不再轻盈了。于是,我们忘记了蓝天白云,忘记了好山好水,忘记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诗意。我凝视坠落的玉兰,仍洁白如玉,素净清芬,不染纤尘。我俯身捡起一捧,又让它从手指间滑落,如玉蝶纷飞。我会记住,在这样一个早晨,在这样一个寂静之地,我看到,玉兰携一身轻盈而来,又携一身轻盈而去。6 . 请分点概述玉兰花坠落过程中的三个特点。7 . 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8 . 全文以写玉兰花为主,中间却插入了写桃花的内容,是否偏离文章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9 . 本文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什么现象写的?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由于对蓝光发光二极管研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蓝光发光二极管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垂青呢?传统光源的困境照明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荧光灯、蒸汽灯等传统光源相继出现,这些传统光源能够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白炽灯需要将灯丝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但电能大都转化成了热能,转化成光能的很少。荧光灯利用汞原子辐射的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出光,虽然有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环保。蒸汽灯通过对放电管产生高温电弧,使汞、钠蒸发,使其产生荧光,同样不环保。鉴于此,传统光源被称作“环境不友好”的光源。A受半导体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光二极管,寻求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的“电致发光”的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不同,发光二极管它包含着复杂的结构,需要纳米尺度的精确工艺和复杂的技术,而且它的发光原理也是领先的,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区的成分,改变光的颜色。发光二极管真的一点都不平凡。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非常的微小,所以可以在低电压(仅需几个伏特)、小电流(数毫安)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高的亮度,并且通电后立即以稳定的状态发光,几乎没有明显的缺点,堪称“终极光源”。姗姗来迟的蓝光发光二极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为何没有成为我们的日常光源呢?这要从白光合成的原理说起。大家知道,太阳光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模拟出来,因此红、绿、蓝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种,那么我们就像色盲一样,看不到真实的色彩。因此,人类要想实现“半导体照明梦想”,就必须制作出能够发出类似这三原色光的发光二极管。遗憾的是,红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出来,而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却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因为制备蓝光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氮化镓,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而这种状态的氮化镓无法去做发光二极管。20世纪80年代后,氮化镓材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组和中村修二,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镜面般光滑的氮化镓薄膜,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作。1993年,随着第一颗蓝光LED首次由中村修二制成,半导体照明终于走出困境,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B蓝光发光二极管帮助人类实现半导体照明,节约了能源,但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绿色环保”的范畴。今天,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已经相当深远,能够覆盖到信息、通讯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在生活中,从宏伟的摩天大楼到精致的电子产品,到处都有发光二极管注入绚丽的色彩。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奖,实至名归。(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10 . 本文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为什么要从传统光源写起?11 .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在文章A、B两横线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2 . 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发光二极管照明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光,发光原理领先,发光状态稳定。B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终极光源”,没有明显的缺点,必将取代传统光源。C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导致半导体照明陷入困境。D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发光二极管只有红光、绿光的缺憾,给人民的生活注入了绚丽的色彩。(题文)阅读文章,完成下题。草书的表情南帆恋人或者对手面谈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常常充当了另一种语言。听到种种夸张的表白或者威胁性言辞,肯定还要看一眼对方的表情。忽略表情可能产生严重的误读。无声的书法也是有表情的。“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宁静致远”“清风遣怀”等等,相同的辞句可以写出迥不相同的书法表情。草书甩开了一笔不苟的横竖撇捺,颐使气指,是篆、隶、楷诸体之中表情最为丰富的一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把推开了正襟危坐的楷书,纵笔驰骋,不拘浓淡,率意涂抹窜改,一腔悲愤跃然纸上。龙飞凤舞是得意,银勾铁划是倔强。循规蹈矩有些方巾气,花团锦簇流露的是轻佻的脂粉气。王羲之当年与众多贤人聚会兰亭,流觞曲水,惠风和畅之间生死无常的哲学感叹没有切肤之痛。据说他的兰亭集序是微醺之际的书写,字形俊朗,风神飘逸。然而,日后的哀祸帖终于丧失了那一份优游自得:“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哀祸帖刚硬硌人,不暇修饰,第一行的几个字形同仰天哀号。我读到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不禁大为吃惊。这是他六十三岁的作品,安详恬淡,漫不经心。书法史对于这一件作品赞不绝口。所谓苍劲静穆,所谓法度精严,甚至称之为“千金帖”一字千金之谓也。然而,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随和淡然的老者。当然,书法史更乐意将这种格调形容为“人书俱老”:岁月终于抚平了心中的激昂,年迈体衰,心意骤冷,神志与躯体似乎都有些萎缩。坊间一度流传过一则趣事。据说当年的不良路人时常在某书法家寓所之外的墙角撒尿,秽臭熏人。书法家盛怒,挥笔疾书“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大字,张贴于墙上。可是,这张告示很快被人揭下拿走。不久之后,店里出现一帧裱好的条幅:“小处不可随便”。我对这一则趣事一直有所怀疑。阻止路人胡乱小便的盛怒与教诲为人之道的一本正经肯定不是同一种表情。即使文字表述可以巧妙地偷天换日,作为书法,必定气韵尽失。草书多半是书法家的事。据说怀素的醉后草书往往提笔直接写在了长廊的粉壁上,“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如此狂僧,只能充当行为艺术的主角。那些儒冠儒服的书生写的是娟秀的楷书,草书的嚣张风格很可能冒犯上司或者考官;公文之中出现讹误更是吃罪不起。想在朝廷或者衙门拿一份俸禄,书法必须和做人一般规矩刻板。然而,现今的公文一律是标准的印刷体,年轻一代的书写已经变成了敲打键盘。书法走到尽头了吗?也许恰好相反。毛笔不再负担日常的各种书写,纯粹的书法意外地成为可能。狂放的草书卸下了识字的义务,开始重新抖擞精神。“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时,草书可以是虎啸龙吟,可以是摧枯拉朽,一副灿烂的表情终于无拘无束地浮出纸面。(节选自2015年第5期美文,有删改)13 . (小题1)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无声的书法也是有表情的。B龙飞凤舞是得意,银勾铁划是倔强。C“千金帖”的格调是人书俱老。D草书多半是书法家的事。14 . (小题2)(小题2)是一个表示得意的QQ表情。它与下面哪一幅书法作品的“表情”相似?( )A颜真卿祭侄文稿B王羲之兰亭集序C王羲之哀祸帖D怀素小草千字文15 . (小题3)(小题3)分析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16 . (小题4)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正楷或行楷的一种“表情”。草书可以是虎啸龙吟,可以是摧枯拉朽,一副灿烂的表情无拘无束地浮出纸面。四、情景默写17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写雪景到写送别的过渡句是“_,_”。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颂,那就是担当。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_”(行路难(其一)的豁达;担 当是苏轼“_。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过零丁洋)的舍身。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贞观)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曰:“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征恳请,数却愈牢。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木之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帝悦,皆劳遣之。(节选自新唐书卷九十七)(注释)庸:岂,怎么。间关:道路险峻,这里是辗转奔波的意思。草昧:形容时世混乱黑暗。封:封事,密封的奏章。谯黜:斥责。18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_(2)朕方自比于金_(3)虽古名臣,亦何以加_19 .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存大体,处事以情/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B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C为国家长利,征而已/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D或不切事,帝厌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20 .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2)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21 . 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这段文字内容简要分析。六、诗歌鉴赏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2 . 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3 .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七、名著阅读五猖会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荼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选自朝花夕拾,选文有删改)2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故事都是围绕“五猖会”展开的,“五猖会”既是文题,也是本文的行文线索。B五猖会主要记述儿时“我”热切地盼望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事。C开头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与结尾“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对比,烘托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D通读全文可以得知,作者的心情变化经历了“平静无奈难受高兴失望”的过程。25 . 对“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之所以诧异,说明“我”对父亲性格的不了解。B表现了孩子对父亲这种做法的不理解、不满和厌烦。C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D画龙点睛,含蓄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26 . 你的同班同学读完本文有以下收获,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猖会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B五猖会中描述了鲁迅先生许多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也有温暖的回忆。C五猖会中反映的鲁迅先生经历的家庭教育问题,与我们经历的不同,无法丰富我们对童年的体验。D五猖会可与其他叙述或提及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作品联系起来阅读,还可以结合相关传记资料或评论读,这样可以消除阅读中的隔膜。八、综合性学习27 .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成为了综艺界清流。请从下列材料中分点简要概括朗读者这档节目受人欢迎的原因。 材料一:央视主持人董卿花了1年时间酝酿筹备,在采访中她提到,拥有“有影响力”“有知名度”“有独特人生经历”“有特别品质值得弘扬”等特征是朗读者选择嘉宾的标准,董卿表示,即使是素人朗读,节目会先讲他们的背景故事,这样观众听朗读的时候会更有代入感。材料二:文化娱乐节目的每一个桥段、构思、实施方案,需要宏观构想,更要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构成,跟观众达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精神共鸣。它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展现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诚故事、温馨感情。材料三:文化娱乐节目仅仅搞一些肤浅庸俗效应是不够的,还应该让观众有精神和道德收获:既要重视愉悦程度,也要重视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启迪程度和精神发展指数。就像朗读者,朗读者的精彩的故事、美好的诗文,给人带来画面愉悦,也让受众得到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材料四:观众需求变了,节目品位当然要提升、求美。所以,就应该为娱乐节目注入文化内涵、书卷气。或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或者从古典诗文中寻找元素,将优雅厚重、清新脱俗、富有特色的节目推给公众,满足公众的文化需要,就会有更好的视听效应。朗读者具有这种优雅的文化品位,这也是节目受欢迎的主因。(1)请从上面材料中分点简要概括朗读者这档节目受人欢迎的原因。(2)学校组织校园“朗诵”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语,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九、作文28 . 请以“总有那么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29 .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以“成长需要担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二:父母之间、儿女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情感,期待你来说说他们之间的故事。请将题目_之间补充完整后作文。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2、三、现代文阅读1、2、3、四、情景默写1、五、课外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