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296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某同学在复习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专题后做了下面的历史时间轴。由发展到的 具体表现是(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国家财政收入约 80% 来自南方南方的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重要地位东京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ABCD2 . 在下面连环画岳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故事情节是( )A岳飞在郾城取得抗辽重大胜利B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C岳飞上书宋高宗,要求坚持抗金D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3 . 下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下列史实与她无关的是( )A发展生产B选拔贤才C提倡科举,首创殿试和武举D把诗赋作为进士考试内容。4 . 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日本新年号为“令和”,成为自“大化”(645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248个年号。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下列史实中有利于唐文化向外传播的是( )A张骞通西域B马可波罗来华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5 . 他当上了皇帝,结束了西晋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短暂而统一的封建王朝。他是A秦始皇B隋文帝C隋炀帝D唐太宗6 .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苏轼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有错误的是:书桌上有写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条幅墙上挂有宋、金对峙形势图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三国演义一本书桌上有几张纸币交子( )ABCD7 . 张敏同学学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后,对鉴真和玄奘的事迹进行了对比。下面是她归纳出的两人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都是唐朝的高僧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都应日本政府之邀前往传播佛法ABCD8 .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9 .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文官政治的背景B武将专政的表现C重文轻武的影响D对外交往的发展10 .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一首描写大运河的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11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宋代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太湖流域D珠江流域12 . 关于中国古代外交,错误的说法是( )A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B贸易、互派使节、宗教人士往来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C南宋时水陆两条丝路并进,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要位D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形成13 . “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高宗C宋真宗D宋太祖14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15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正确的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B经济得到发展C禁了思想D摧残了人才16 .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其中歌颂祖国山河壮美,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美誉的诗人是A白居易B杜甫C欧阳询D李白17 .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能做到( )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吃占城稻做的米饭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ABCD18 . 学会识读人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请你判断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自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在位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C西去天竺求取真经D发明活字印刷术19 .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余秋雨所写的“这里”是指( )A敦煌莫高窟B云冈石窟C龙门石窟D浮来山20 . 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成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A政治比较清明B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C实行民族和睦的政策D偏安江南一隅21 . 下列搭配中有错误的组是A阿保机一契丹B朱元璋明朝C元昊西夏D阿骨打一后金22 .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帝王与其功绩相符的是A隋文帝:多次巡游运河B唐太宗:创立殿试制度C宋太祖:实现全国统一D忽必烈:行汉法行仁政23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叙述正确的是( )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隶属广东省ABCD二、综合题24 .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书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请你根据所写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问题。(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材料一:当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时,一定没有想到,这幅描绘东京汴梁繁华花卷的作品,会经历千年岁月的沉淀,最终成为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艺术传奇。如今的观众,更是将其视为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国宝之一。 (1)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哪些信息?(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材料二: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到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2)结合以上诗句,请你为大运河写一个简要评价(不得照抄原文)。(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材料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默武,百姓不堪,逐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3)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25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的租税。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令免去关中两年的租税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的负担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2)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农民改进而制成的哪两种新型工具?(3)图3是宋代的耕获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根据材料四,分析这一时期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26 . 识图填图题(1)运河两端:A(地名)B(地名)运河四段:CDE F(2)根据图示,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在哪,并说出大运河的地位。27 . 唐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1)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据材料,“新的手工行业”指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哪两个流域?结合所学再例举宋代两个著名的对外港口?材料三从三国到五代,北方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3)据材料,概括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