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1179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植物学植物学基础知识1、了解:1.植物基本类群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低等植物的植物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有的分枝,有的不分枝,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根据营养方式,可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它们只能用分裂和孢子来传宗接代。 高等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就复杂多了,它们大多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复杂的生殖器官。根据营养器官的分化程度和生殖器官的不同,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它们的受精卵形成胚或能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后代。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比较显著,孢子通常脱离母体而发育,因此这几类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2.植物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尽管多种多样,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例如一切活细胞都含有原生质和其外面的细胞壁。坚硬的细胞壁保护着原生质体,并且维持着细胞的一定形状,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还含有质体,是植物细胞生产和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最常见的质体是叶绿体,它是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动物细胞中不含有质体。大多数植物细胞都含有一个或几个液泡,液泡中充满了液体。液泡的主要作用是转运和储藏养分、水分和代谢副产物或代谢废物,即具有仓库和中转站的作用。除此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圆球体、溶酶体、微管、微丝等细胞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数细胞核了,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核可明显地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核是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中心,同时也是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壁分为个部分:.胞间层。.初生壁。3.次生壁。三液泡(vacuole)幼小的植物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具有许多小而分散的液泡,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以后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也长大,互相并合,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它可占据细胞体积的90以上。3.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分生组织。细胞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组织,其衍生细胞可分化成各种组织。由于分生组织的活动,使植物在整个植物阶段可以不断地分化出组织和器官。根据发育时期,细胞的来源、在植物体中的位置及机能上的不同,把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了顶端分生组织。由顶端分生组织延续下来的维管形成层,是一种侧生分生组织,由它产生次生维管组织。有些植物,还可在节或其他部位的成熟组织之间,保留着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居间分生组织。基本组织。构成植物体的基本部分,通常包括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表皮(层)与周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避免外界的危害,在其表面都被覆着保护结构(见植物表皮)。在初生植物体最外层为表皮层及其各种附属物。周皮是植物体次生加厚时形成的保护组织。维管组织。包括产生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输导水分与无机盐的木质部,以及运输营养物质的韧皮部。4.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5.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2、熟悉:1.植物的六种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叶绿体 液胞。3.植物组织的六种类型及其功能1).分生组织:称为形成组织,特征是组成组织的细胞有分裂的能力,在植物胚胎发育早期,所有胚性细胞进行分裂,但当胚进一步生长时,细胞分裂逐步局限于植物的特定部分,直到成熟植物体,特定部分保留胚性细胞的特点,统称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作用直接关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来源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按发生的部位分为: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l 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尖和茎尖先端,叫原始细胞或胚性细胞,特点是:细胞小,分生能量强,排列紧密。l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分裂而来,位于原分生组织之后,特点是:仍能分裂。可分为:原表皮、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三个部分,他们将继续向成熟方向分化形成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等成熟部分。两个合称顶端分生组织。禾本科的植物在节间有分生组织,叫居间分生组织,属于初生分生组织。l 次生分生组织:由初生分生组织产生的薄壁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分裂机能转化形成的,特点是如木栓形成层和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不在根茎顶端而在他们的两侧。所以应该属于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只是见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以树木的茎干不断增粗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不断活动的结果。2).薄壁组织:是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不同的来源。功能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具有同化、贮藏、吸收、和通气等机能,如果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就称为同化组织;如果贮藏了营养物质,则称为:贮藏组织;如果贮存大量水分,则称为:贮水组织;包间隙发达,充满气体,称为:通气组织;具有吸收功能的组织称为:吸收组织,如根毛细胞。薄壁组织可塑性强,可以恢复分生组织的机能,形成次生分生组织。3).保护组织:分布与植物器官的表面,是控制蒸腾,防治水分丧失,防治机械损伤,和避免其他生物侵入。分为:表皮、气孔、表皮毛。周皮、皮孔、树皮。4).疏导组织:是运输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及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分为两类:一类是疏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输送有机养分的筛管(被子植物)和筛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导管分为:环纹、网纹、螺纹、梯纹、纹孔导管。环纹和螺纹是器官形成初期出现,一般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多是纹孔导管。筛管(被子植物输送营养物质的)筛胞(蕨类植物裸子植物)。5).机械组织:起机械支持作用。特征是细胞的次生壁特强烈加厚,分为:厚角组织(生活细胞,有叶绿体仅是局部加厚)和厚壁组织(死细胞,次生增厚,木质化分为纤维和石细胞)。6).分泌组织:是生活的薄壁细胞,产生分泌物质,一种是分泌物排除体外,如:腺毛和蜜腺。另一种是分泌物贮藏在体内。4.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单位,分类单位最小,所包括植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5.植物的命名方法现行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的体系是由林奈提出来的出版。这个体系称作林奈双名命名体系。如植物,采用两个拉丁化的名字(拉丁双名)来命名。第一个名代表“属”名,第二个名代表“种加”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3、掌握:1.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称为主根,它是植物体上最早出现的根。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一定部位侧向从内部生出许多支根,称为侧根。侧根和主根往往形成一定角度,侧根达到一定长度时,又能生出新的侧根。因此,从主根上生出的侧根,称为一级侧根(或支根),一级侧根上生出的侧根为二级侧根,以此类推。主根和侧根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称为定根。许多植物除产生定根外,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根,这些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不定根也能不断产生侧根。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时形成的主根,存活期不长,以后由胚轴上或茎基部所产生的不定根代替。功能:一、固着和支持作用 二、吸收、输导和贮藏作用 植物所需要的水基本上靠根系吸收;根还吸收土壤溶液中离子状态的矿质元素等。三、合成作用 根能合成多种有机物;当病菌等异物入侵植株时,根亦和其他器官一样,能合成被称为“植保素”的一类物质,起一定的防御或减灾作用;根还参与一些维生素和促进开花的代谢物的制造。四、分泌作用和营养繁殖 根能分泌近百种物质,这些分泌物有的可以减少根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的摩擦;有的使根形成促进吸收的表面;有的对他种生物是生长刺激物或毒素,、即所谓的异株克生现象。除上述生理功能外,根还有多种用途,它可以食用、药用和做工业原料。某些禾本科或藤本植物的老根,可雕制成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根有保护坡地、堤岸和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茎茎的形态: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一、支持作用 茎内的机械组织,起着巨大的支持作用。二、输导作用茎的输导作用是和它的结构紧密联系的。茎维管组织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担负着输导功能。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送到植物体各个部分。茎韧皮部的筛管或筛胞(裸子植物),把叶的光合产物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三、贮藏作用 茎基本组织中的薄壁组织较发达,其中贮存了大量物质,既可作为其本身进一步发育的物质来源,又可作食品和工业原料。四、繁殖作用 茎可作为扦插、压条、嫁接等营养繁殖的材料。用某种植物的枝条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上,可改良植物性状。五、光合作用 绿色的幼茎可进行光合作用,而叶片退化、变态的植物,如仙人掌科植物,其光合作用主要在茎中进行。3.叶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其叶脉既可支撑叶片接受阳光、又可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可透光不透水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机器” 等。叶一般由叶片(leaf blade)、叶柄(petiole)和托叶(stipule)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具有的称为完全叶。而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为不完全叶;还有些植物的叶甚至没有叶片,只有一扁化的叶柄着生在茎上,称为叶状柄,叶可分为单叶和复叶两类。如果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不论是完整的或是分裂的,都叫单叶。如果在叶柄上着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片,则叫复叶。复叶在单子叶植物中很少,在双子叶植物中相当普遍。禾本科植物叶的形态一般不同,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构成。有的植物,在同一株上的叶片也有不同的形状,这种现象叫异型叶。4.花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5.果实核果、荚果、柑果、瓠果、假果、颖果是植物繁殖的工具。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因胚珠外面没有包被,所以右胚珠形成的被子植物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由果皮(子房壁或心皮)包被,所以果皮是被子植物特有的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7.幼苗的形态与功能幼苗具有三种主要营养器官:根茎叶。在子叶和胚芽之间的部分,称上胚轴;子叶与初生根之间的部分,称胚轴或下胚轴。胚轴的生长情况随植物种类不同形成不同的幼苗出土情况。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二、生态学(一)生态学基本概念(二)生物与环境(三)生物种群(四)生物群落(五)生态系统1、了解:1.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从定义上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以生物为主体。从研究内容上说,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二、生态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三、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分为三类:一类的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二类是动物的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的种群生态学;三类是生态系统生态学。这三类代表了生态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强调不同的基础生态学的分支领域。2.现代生态学的特点首先,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其次,生态学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取得很大进展。第三,生态学在理论、应用方面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第四,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是其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讲,现代生态学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从野外考察转向实验分析。 从定性走向定量。 研究重点转移,从个体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 从自然生态转向人工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 从理论走向应用。3环境环境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环境是指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因此,随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意也随之改变。4.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5.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发生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中有一些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6.生态作用7.生态适应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适应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生活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时,会形成相同生活类型,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性具有相似性,这种适应性变化称为趋同适应。8.生态反作用;9.种群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10.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系研究种群的生态学,即从某种意义对一个种的地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11.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生长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扩展,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12.生态对策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13.竞争同种或不同种的许多个体,对食物和空间等生活的必需资源有共同的要求,因此当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就称为竞争。14.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苔藓植物的共生体,地衣靠真菌的菌丝吸收养料,靠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果把地衣中的真菌和苔藓植物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再比如白蚁和肠内鞭毛虫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还有蚂蚁和蚜虫;豆科植物与根瘤菌;15.生物群落物种多样化指地球上的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16.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17.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18.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19.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20.生物循环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生物循环的核心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2、熟悉:1.生态学主要研究对象有机体及其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基础生态学起源于生物学,它是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四个不同生物组织层次为研究对象的。2.环境的功能及其特征3.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性质,(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4)水生植物溶氧量,光谱(5)陆生植物温度,阳光2)生物因子。(1)植物因子植物之间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2)动物因摄食、传粉、践踏等。(3)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5.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导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会引起许多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会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6.生物与环境相反作用的基本形成;7.研究种群的意义我们研究种群一定有他的现实意义,比如如何充分利用鱼类资源,如何控制害虫的爆发,这些的根本都是种群数量,而种群数量与种群的特征是分不开的,这些特征包括 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8.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均匀型(uniform)随机型(random)成群型(clumped)9.种群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10.群落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一)生物组成的多样性 一个群落总是包含着很多种生物,其中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我们在研究群落的时候,首先应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最简单的方法。 (二)植物生长型和群落层次性 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常常极不相同的外貌,根据植物的外貌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生长型如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这些不同的生长型将决定群落的层次性。 (三)优势现象 在组成群落的成百上千个物种中,可能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活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就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的存在常影响着其他生物的存活和生长。 (四)相对数量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测定物种间的相对数量可以采用物种的多度、密度、盖度、频度、体积和重量等指标。 (五)营养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和各自所处的位置,这种取食关系决定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11.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主导组分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只是伴随植物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植物的演变的基本原因是先定居在一个地方的植物,通过它们的残落物的积累和分解,增加有机物质到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的性质(包括肥力),同时通过遮荫改变了周围的小气候,有些还通过根的分泌给土壤增加某些有机化合物,这样群落内环境发生改变就为另外物种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当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对原有植物自己的生存和繁殖不利,于是就发生演替。12.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基因库的改变。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1) 外因动态演替外因动态演替是指由于群落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演。如气候性演替土壤性演替动物性演替火成演替人为因素演替2) 内因动态演替内因动态演替是指群落内部的植物体改变了生态环境而引起的演替。1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4.食物链的类型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15.生态金字塔的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16.生态系统的分类1. 森林生态系统,2. 草原生态系统,3. 海洋生态系统,4. 湿地生态系统,5. 农田生态系统17.生态效率的种类能量摄取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利用效率3、掌握:1.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先,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其次,生态学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取得很大进展。第三,生态学在理论、应用方面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第四,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是其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讲,现代生态学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从野外考察转向实验分析。近年来,诸如受控生态系统、微宇宙、人工模拟实验室等,被大量应用于进一步揭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使得生态学进入了实验研究时期。 从定性走向定量。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遥控技术等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系统学、工程学等的相互渗透,使群体生态学的研究进入了定量化阶段,数学生态学、定位生态学、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新领域不断涌现。 研究重点转移,从个体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20初到50年代的动物生态学,已把种群的数量变动问题作为中心,而植物生态学则着重发展群落的结构、演替和经典的植被分析。近20多年来,在迫切要求解决环境、自然保护、资源管理、害虫控制等课题的影响下,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迅速发展。现代生态学以整体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已成为新的领域 从自然生态转向人工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自人类产生以来,自然生态系统或多或少地受到干扰和破坏,在人口爆炸的时代,自然生态系统几乎不存在了,因而对半自然(或人工的)生态系统(或受污染生态系统)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门。 从理论走向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与人类的整个实践领域密切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学者认为,生态学原理是指导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环境科学工作者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了许多重大环境问题;农学家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解决粮食问题;生态学与经济学密切结合,生态经济学(或经济生态学)应运而生。城市规划也纷纷要求生态学工作者参加研究、设计和评价。另外,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多层利用和物种共生原理的生态工程思想也逐渐为社会所接受。2.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3.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点;4.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在自然界,植物一般均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从植物他感作用的角度来看其种间结合的关系是形成群落的原因之一。1.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在农林业生产和管理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2.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3.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很多,但大体上又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关于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至今报道不多,目前认为他感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5.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与掌握多样性指数是丰富度和均匀性的综合指标,有人称为异质性指数或种的不齐性。计算公式: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设种i的个体占群落中总个数的比例为pi,那么随机取种i两个个体的联合概率应用(pi,)* (pi,)或(),如果将群落中的概率合起来,就可以得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即:假设取样总体是一个无限总体,那么的真值是未知的,它的最大必然估计量是, 用:作为总体的一个估计值(它是有偏差的)于是(常用公式)例如:甲群落A、B两个种的个体数分别为99和1,而乙群落中的个体数为50,按照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则:乙群落的多样性高于甲群落,造成两个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的不均匀性,从丰富度来看,两个群落是一样的,但均匀度是不同的。2.香农-威纳指数:信息论中熵的公式原来是表示信息的紊乱和不确定程度的,我们也可以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这就是种的多样性。计算公式为:。H为信息量,即物种的多样性指数,S为物种数目。可见,乙群落的多样性高一些。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含两个因素:1种类数目,丰富度2.种类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6.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自然保护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因此岛屿生态理论对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有指导意义。一般来说,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数,面积越小,支持的物种数也少,但是有两地需要说明:1.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2.对于某种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的更好。另一个问题是同样的面积下,大保护区好还是小保护区好决定与:1.若每个小保护区支持的都是相同的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的种。2.从传播流行病而言,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治传播作用。3.如果在一个相当异质的区域中建立保护区,多个小保护区能提高空间异质性,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4.对密度低,增长率缓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的特性,较大的保护区是必须的。保护区过小,种群数量过低,可能由于近交使遗传特征退化,也易于因遗传漂移而丢失优良特性。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1.能减少被灭亡的风险2.细长的保护区,有利于迁入。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为3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由于他们是依据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划分的而与分类类群无关,所以称为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包括所以绿色植物,藻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依靠生产者的。消费者是依靠活着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直接吃植物的叫一级消费者,吃动物的叫二级消费者,杂食动物,还有食碎屑者。也包括寄生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功能是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渣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最简单的无机物并把他们释放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重新吸收和利用。因此除细菌和真菌两类主要的分解者外,其他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也在发挥作用,如秃鹫。甲虫、白蚁、蚯蚓和软体动物。有人把他们叫大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叫小分解者。8.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导致种群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说。该学说认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小的抗干预能力(resilience),容易导致物种灭绝。如由一种捕食者和一种被捕食者构成的简单系统,如果捕食者的捕杀能力强或被捕食者逃避能力弱,就很容易造成被捕食者灭绝,接着捕食者也无法存活,整个生态系统立刻瓦解。如果增加被食者品种或增加环境隐蔽条件或逃避通道,则可增加被食者生存的机会,从而增加了系统持续性或稳定性。任何生态系统都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复杂的构成成分和相互联系途径,因而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关系,以及复杂而有效的能量与物质流转、循环方式。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中,局部地方遭受外力干预受到破坏以后,容易被自我修复。农田和人工单种植物造林是人为简单化了的生态系统,很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经常需要大量人工调节才能维持系统生产。有的学者对复杂性-稳定性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能简单把信息网与食物网加以类比,因为信息的流通是自由的,而食物网中食物是经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有拒绝被吃倾向,因而是阻碍食物网自动流转的。有的学者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是环境稳定性决定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而不是反过来。依照这一观点,认为复杂生态系统内物种间相互依赖性更强,一个环节的破坏会造成链锁效应。例如热带森林中以某一植物种子为食的鸟能吃它并帮助进行种子散布。如果该种植物死亡则会使以种子为食的鸟在一段时间内无种子可食而不能生存。因此,热带森林系统复杂性反而说明其生态脆弱性,而不是稳定性。因此热带森林保护更值得生态学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视。9.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两个基本的过程,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别之间和各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但是他们是不同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量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面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而进行,但是这两个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能量通过呼吸过程被释放出来用于做功的时候,该化合物被分解并以较简单的物质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园林设计(一)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1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一、科学依据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虱而蔚薇万所以了菌森擞计的首要间题是要有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们和大众的需要。三、功能要求设计者应该根据大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等内容来创造舒适的景观空间四、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2.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三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适当的情况下有所侧重。熟悉: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掌握:“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二)园林布局1 立意立意:立意是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无论什么样的园林样式,都反应园主的设计思想。A:神仪在心,意在笔先(立意的重要性)B:情因景生,景为情造目的在于抒发作者对造园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和激发的思想感情。2 布局3 园林布局基本原则了解:总体设计;立意熟悉:1.“相地合宜、构图得体”的意义这是明代园林哲师计成提出的理论,他把相地看成园林成败的关键。古代“相地”即造园的选择园址。选择的依据是把造园的思想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比较、筛选。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不宜做居住区或其他开发的地段作为城市公园绿地,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相地合宜、构图得体”是园林规划设计师重要任务。2.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园林的内容是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园林的形式是其内容存在的方式,内容与形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无形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园林的内容决定形式,园林的形式依赖内容,表达主题。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作为一定内容的园林形式,可以成为另一种园林形式的内容。同时,由于内容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破除旧的园林形式,创立新的园林形式。3.园林构成五大要素A:地形 是园林的骨架B:植物 是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也包含动物。C:建筑 建筑和建筑的组合。D:广场和道路E:园林小品4.园林的形式分类规则式: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 .地形:在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倾斜的平面组成.水体:外轮廓为几何形.广场与道路:规则对称的几何形.建筑:主体建筑群和单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设计多为主体建筑和次要建筑与广场/道路配合,形成控制全园的中心.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格局.园林小品:放置在起点和终点等地方.自然式: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从地形、水体、种植、建筑、广场与道路、园林小品)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然式交替组合。没有形成控制中心的轴线。5.园林设计的三种方法轴线法(规则式)法国凡尔赛宫苑、意大利的台地建筑式园林、印度的泰姬陵园的规划。山水法(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为典范。分为四类:帝王宫苑、私家宅园、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区)。综合法介于两者之间。掌握:1.园林布局基本原则构园有法,法无定式功能明确,组景有方因地制宜,景以境出掇山理水,理及精微建筑经营,时景为精道路系统,顺势通畅植物造景,四时烂漫一:构园有法,法无定法(1)主景与配景A中轴对称B主景升高C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D构图中心位能E渐变法(2)对比和调和A空间对比B虚实对比C疏密对比与其他(3)节奏与韵律(4)均衡与稳定(5)尺度与比例二:功能明确组景有方,三:因地制宜,景以境出。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六:道路系统,顺势通畅。七:植物造景,四时浪漫。在合理的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组织游览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区、景点,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2.园林植物配置要点要考虑1.四季景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不同的气候条件有不同的特色。2.设计专业园,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受到群众的喜爱。3.水生植物区:园林水体中,水生植物以耐水湿的为主,樱花,桃花、隶棠、红枫、枫香等。4.温室、盆景区5.苗圃:在管理区开辟出一处地方,苗圃区一般包括温室、仓库、荫棚、管理用房。(三)园林设计的程序1 园林设计前提准备工作2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设计说明书、方案图纸)3 局部详细设计阶段或绿化设计阶段4 施工图设计阶段熟悉: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和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的内容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1. 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和公园设计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1:5000)。3.公园周围城市环境特点。4.地段的能源情况,水源、电源。给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情况。7.植物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等情况。8.材料来源及施工情况,苗木、山石、建材等。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和投资额度)。图纸材料:要求甲方提供:(1.地形图1:2000,1:1000,1:500范围内总平面图,应标识地形、标高、现状物,要求保留和拆迁的部分,四周环境。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提供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满足建筑单体设计及其周围的环境详细设计。3.要保留的主要建筑的平立面图,平面注明室内外标高;立面图标明尺寸、颜色等。4.现状树木分布图,1:200,1:500,树木位置等。5.地下管线图1:500,1:200,要求与施工的比例一致平面图外,还应该有剖面图和管径的大小,压力、标高和坡度等。)3.现场踏勘;4: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分析文件定出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编制进行公园设计的要求和说明,包括:A: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系B公园所处地段特征和周围的环境C公园的面积和游人容量D公园总体设计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要求E公园地形设计F公园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G公园建设的投资匡算)总体设计方案阶段1. 主要设计图纸内容(1) 位置图:示意性图纸,表示位置(2) 现状图:现有的资料,分析整理,进行综合评述,抽象的概括出来,分析四周道路的情况,根据主次干道的情况,确定入口的大概位置,在现状图上,可以分析公园设计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便为功能分区提供参考。(3) 分区图:进行大概的功能划分,反应不同的空间,分区的关系。(4) 总体设计方案图:应该包含内容:第一:公园与周围主要单位的名称,公园与周围园界是围墙或透空栏杆要明确表示。第二:公园主次或专用入口。第三:公园地形总体设计意图。第五:全国植物设计图,此外,应明确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 。(5) 地形设计图:根据造景的需要,要标明各个标高。(6) 道路总体设计图:标明各个出入口,主要广场的位置和环路的位置,道路宽度、排水纵坡,初步确定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7) 种植设计图(8) 管线总体设计图:上水水源的引水方式,水的总量及管网的大致分布,管径的大小,水压的高低及其排放方式,北方还要考虑供暖方式,锅炉房位置。(9) 电气规划图:总用电量,电缆敷设照明,广播,通讯等。(10) 园林建筑布局图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要有几个方案的比较。不同的方案反应不同的构思。2.鸟瞰图:3.总体设计说明书:包括:位置、现状、面积,工程性质、设计原则。功能分区。设计主要内容.管线、电讯规划说明。管理机构4.工程总匡算掌握: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等。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公园绿地分5大类11小类。即综合公园 ,含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含有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另外还有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道路绿化:指道路两旁的绿地和行道树居住区绿地: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居住区绿地属于专用绿地(包括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范围内的绿地),也称其为环境绿地。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和居住区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反映和表现居住区的面貌与特色。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宅旁庭院绿地、公共建筑绿地、道路绿地等,构成居住区绿地系统。也可以说小区的绿化系统是由宅旁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中心绿地(即中心花园或中心公共绿地)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二、居住区绿地的指标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指标也是城市绿化指标的一部分。因此,居住区绿地指标也反映了城市绿化水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地指标也不断提高。专用绿地:专用绿地又称为公共建筑绿地,包括居住区的医院、学校、旅馆、影剧院、图书馆、老人活动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托幼设施等专门使用的绿地。二、园林施工与养护(一)园林绿化施工1、了解:1.种植土理化性状良好,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2.客土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栽培基质改善理化性质。3.土球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圆球状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4.裸根苗木挖掘时根部不带土或仅带护心土的苗木。5.假植苗木不能及时种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临时性填埋的措施。6.修剪在种植前对苗木的枝干和根系进行疏枝和短截。对枝干的修剪称修枝,对根的修剪称修根。7.短截从枝条上选留一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以刺激侧芽萌发。8.分枝点高乔木从地表面至树冠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9.鱼鳞穴为防止水土流失,对树木进行浇水时,在山坡陡地筑成的众多类似鱼鳞状的土堰。10.浸穴种植前的树穴灌水。11.软容器囤苗将苗木种入软容器(软容器为可降解的材料)中,掩入土中常规养护,移植时连同软容器一起埋入土中。2、熟悉:1.施工前准备4.1 掌握资料4.2 熟悉设计4.3 现场勘查4.4 制定施工方案4.5 编制施工预算4.6 重点材料的准备4.7 做好现场准备4.8 其它注意事项:劳动力、机械、运输等应事先由专人负责联系安排。2.制定施工方案包括的内容4.4.1 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特点、工程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4.2 施工方法:确定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施工,劳动力的来源,是否有社会义务劳动参加。4.4.3 编制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4.4.4 施工组织:指挥系统、部门分工、职责范围、施工队伍的建立和任务的分工等。4.4.5 制定安全措施、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成活率指标。4.4.6 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水源、电源、道路交通、料场、库房、生活设施等具体位置图。4.4.7 施工方案应附有计划表格,包括用电、用水、劳动力、进度、苗木、材料机械运输、防尘降尘措施等。3.植物材料和种子的选择的原则5.1 植物材料:植物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5.2 种子: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掌握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 85 以上。4.木本苗木使用应符合的规定DB11/T 21120035.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的规定5.1.2 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下列规定:5.1.2.1 一、 二年生花卉,株高一般为10 cm 50 cm,冠径为 15 cm 35cm,分枝不少于3个4个,植株健壮,色泽明亮。5.1.2.2 宿根花卉,根系必须完整,无腐烂变质。5.1.2.3 球根花卉,球根应茁壮、无损伤,幼芽饱满。5.1.2.4 观叶植物,叶片分布均匀,排列整齐,形状完好,色泽正常。6.种植前土壤处理6.1 种植或播种前应使该地区的土壤达到种植土的要求。6.1.1 覆土0.6m以内粒级为1cm以上的渣砾和2 m内的沥青、混凝土及有毒有机垃圾必须清除。6.1.2 土壤疏松,容重不得高于1.3 g/cm3。6.1.3 土壤排水良好,非毛管孔隙度不得低于10 %。6.1.4 土壤pH值应为7.08.5,土壤含盐量不得高于0.12 6.1.5 土壤营养元素平衡,其中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0 g/kg,全氮量不得低于1.0 g/kg,全磷量不得低于0.6 g/kg,全钾量不得低于17 g/kg。6.2 绿地地形整理应严格按照竖向设计要求进行,地形应自然流畅。6.3 草坪、花卉种植地、播种地应施足基肥,耧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4 平整土地后,应采取防尘措施。6.5 园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最小种植土层厚度应大于植物主要根系分布深度(见表1)。表1 园林植物主要根系分布深度 单位:cm植被类型 草本花卉 地被植物 小灌木 大灌木 浅根乔木 深根乔木分布深度 30 35 45 60 90 2007.苗木种植前的修剪9.1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根据根系大小、好坏对树冠。进行修剪,保持地上地下部生长平衡。 9.2 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9.2.1 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保持主侧枝分布均匀,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叶芽上方短截,可剪去枝条1/52/3,有主尖的乔木应保留主尖,如银杏只能疏枝,不得短截,国槐、栾树等耐修剪树种不得抹头修剪。 9.2.2 常绿针叶树,只剪除病虫技、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技。 9.2.3 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分枝点高应大于2.8 m,分枝点以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 9.3 灌木及藤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9.3.1 有明显主干型灌木,修剪时应保持原有树型,主枝分布均匀,主枝短截长度应不超过1/2。 9.3.2 丛枝型灌木预留枝条大于30 cm,多干型灌木适当疏枝。 9.3.3 用作绿篱、色块、造型的苗木,在种植后按设计要求整形修剪。 9.3.4 藤木类苗木应剪除枯死枝、病虫枝以及影响观瞻部分,上架藤木可剪除交错枝、横向生长枝。 9.4 苗木修剪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9.4.1 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 9.4.2 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位于留芽位置上方0.5 cm。 9.4.3 修剪直径2 cm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 9.5 对于生长季移植的落叶树, 根据不同树种在保持树形的前提下应重剪,保证成活。8.树木种植施工质量规定10.1 在北京地区树木种植应以春季为主,雨季可种植常绿树,耐寒的落叶乔木可于秋季落叶后种植。10.2 种植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0.2.1 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10.2.2 树木植入种植穴前,应先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不符合根系要求时,应修整种植穴。10.2.3 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加支撑立柱,同时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10.2.4 种植深度一般乔灌木应与原种植线持平,个别快长、易生不定根的树种可较原土痕栽深5 cm 10cm,常绿树栽植时土球应略高于地面5cm;竹类可比原种植线深5 cm;树木种植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踏实。10.2.5 种植裸根树木时,应将种植穴底填土呈半圆土堆,置入树木填土至l/2时,应轻提树干使根系舒展,并充分接触土壤。10.2.6 带土球树木入穴前必须踏实穴底松土,土球放稳,树干直立,随后拆除并取出不易腐烂包装物。10.2.7 种植植篱应由中心向外顺序退植;坡式种植时应由上向下种植;大型块植或不同彩色丛植时,宜分区分块种植。10.2.8 绿篱、植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冠幅大小均匀搭配。10.2.9 假山或岩缝间种植,应在种植土中掺入苔藓、泥炭等保湿透气材料。10.3 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10 cm15 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加设盲沟,以利排水。10.4 树木支撑、固定、浇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0.4.1 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 15 cm20 cm的灌水围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10.4.2 种植乔木应设支撑物固定。支撑物应牢固,基部应埋入地下30 cm以下,绑扎树木处应加垫物,不得磨损树干。10.4.3 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三日内浇透第二遍水,十日内浇透第三遍水。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再筑堰时,不得损伤根系。10.4.4 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刷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