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884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A商鞅变法B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2 . 它是目前世界上己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仿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现己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它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编钟3 . 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尧传位于舜B启继承禹的位置C舜传位于禹D黄帝打败蚩尤4 .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B秦军战绩辉煌完全得力于秦始皇的文治武功C六国自身改革的失败导致无力抗秦D商鞅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主要推动者5 .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A尧B启C舜D禹6 . 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C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有很多发明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7 . 下图反映的是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某一单元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8 . 下图是某为老师在复习“春秋战国”时期板书,板书中“大变革”处内容应是A文明起源B国家产生C社会转型D政权分立9 .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列各项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关的是A群居生活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捕鱼10 . 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11 . 据史记记载,禹年轻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统治范围广阔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12 .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3 . “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在泪光里撒下第一粒稻种,烧好大大小小的陶器,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这首诗歌是对我国古代哪一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描述(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4 . 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A河姆渡居民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15 . 你认为在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是A卿大夫B士C平民D奴隶16 .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小麦和玉米B水稻、小麦和粟C小麦、黍和粟D水稻、黍和粟17 . 在原始部落联盟时期,有一个极好的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机制,它是民主的雏形,尧、舜禹三位就经历该项制度,可惜被启破坏了。它是什么制度( )A禅让制B世袭制C推举制D嫡长子继承制18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如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类曾经居住在(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半坡村19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土地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C人口和青铜器D人口和牲畜20 . 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中央集权制度D分封制21 . “少康以收夏众,遂灭过戈,复禹之绩。”这描述了发生在古代潍北大地上的著名战役是A潍水之战B少康复国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22 . 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相连正确的是( )(1)在秦国主持变法(2)道家学派创始人(3)夏朝建立者(4)“人文始祖”A(1)-a(2)-c(3)-d(4)-bB(1)-b (2)-a (3)-d (4)-cC(1)-c(2)-d(3)-a(4)-bD(1)-d (2)-c (3)-a (4)-b23 .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4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句中天下为家的主要标志是( )A禅让制的出现B世袭制的出现C公有制的出现D私有制的出现25 .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禹26 . 如下图所示的一个铁耙,他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A原始社会时期B夏朝时期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27 .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内容纳入同一个学习主题,则该主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A中华文明探源B大变革的时代C大一统的时代D大分裂的时代28 . 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学派治国主张的是A“为政以德”,以“礼”治国B“法治”,中央集权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29 . 学者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南水北调30 .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诗歌描绘原始居民生活是 (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二、判断题31 . 某班历史课堂剧出现如下情景:陈胜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领导贫苦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这一场景真实可信吗?请说明理由。三、综合题3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2)材料二中平王何时迁都洛邑?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简明中国史读本(4)材料三中“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指的是这一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33 .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治安策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1)材料一中“周朝的制度”指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举出两个)(3)依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主张?为了监督地方官吏、豪强,防止为非作歹,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四、论述题34 . 材料论述题秦王朝开始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敌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中华文明解说词。(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判断题1、三、综合题1、2、四、论述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