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721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B恐龙无处不在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C大雁归来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D时间的脚印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有偏离主旨之嫌。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自然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有傲然挺立的白杨,伸着绿如f( )翠的叶子向你致意;这里有奇崛而不枯j( )的石榴,挥着l( )离的花骨朵向你欢呼;这里有盘qi( )卧龙般的紫藤萝,有争yn( )斗艳的奇花异草,让人不能不zh( )立流连!三、现代文阅读念朴素旧物 棒槌李汉荣它是木头做的,浑厚朴素,完整的、彻头彻尾的木质,没有一点铁或塑料,没有漆,没有化学,没有商标,没有被买卖的经历,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情,没有充当旗杆的想法;世上没有比它更纯粹的木质器物了。你看,木的凳子上少不了几根钉子,木的拐杖上也会有龙凤装饰,唯有棒槌,它完整地保持着木的形象和本质,它是完全的自己。也许上万年了吧,从变成棒槌、来到河流的那一天,它就是这个样子,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它没有任何变化,它不需要变化。它一开始就把简单变成完美。河流喜欢它这个样子,衣服喜欢它这个样子,温柔的手们喜欢它这个样子。它自己也喜欢这古老的样子。它也许是我们唯一能看见、能把握的古老的事物了。握起它,你就知道在诗经的上游,那些女子们用棒槌清越的声音,为河流押韵,为生活押韵,为风雅颂押韵,为古国的历史押韵;你自然也就知道,风平浪静的日子,母亲们用轻松的心情,把河流挽成柔软的身段,把生活收拾得有模有样;河水涨起的时节,她们用忧愁的手势,细心劝说暴躁的河流,反复揉搓不安分的日子。你随意打开一卷古书,你都会看见,男人们总是用刀剑一次次把河流搅浑斩断,是母亲们流着泪坐在河边,握起浑厚的棒槌,千万遍地诉说着,直到浑浊的河渐渐变清,直到发皱的生活又找到了自己的款式。我相信,最有诗意的河流,是母亲们守护的河流;最动人的诗歌,是棒槌为之押韵的诗歌。几万年了吧,这棒槌仍是几万年前的样子,诗经里的样子,唐诗宋词里的样子,孔夫子看见过的样子,陶渊明在南山溪水边看见的样子,李白在“长安一片月”,听见的“万护捣衣声”,那捣衣的棒槌就是这个样子,西施用过的棒槌是这个样子,曾经握在我母亲手里的,也是这个样子。我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见它了。很可能,它与我们擦身而过,头也不回地远去了。没有了它,河流成为真正的流浪汉,没有了棒槌的韵脚,没有了浑厚的回声,没有了生动的倒影。河,没有诗意,没有风情,没有灵魂,没有缅怀也没有回忆。这时候,我才知道,诗经和唐诗里的河流已经一去不返,匍匐在我面前的,是漂白粉漂着的河流,是农药毒着的河流,是污水污染着的河流,是洗衣机搅着的河流,是钓鱼竿钓着的河流,是正在死去的河流。我必须赶快回一趟老家,找到母亲用过的那个棒槌,把它永久收藏起来,这该是河流留下的最后一点把柄,凭着它,我才能想象河的上游,那万古千秋的岁月的上游,那神话的上游,传说的上游,母亲的上游,诗意的上游。我将握住它,沿着河流行走,我将不停地用它制造声音,为死去的河流招魂3 . 结合生活体验,在第段划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连贯。4 . 第段划波浪线语句描写了河流现状,是否显得过于堆砌与罗嗦?请从情感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5 .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 . 从作者对棒槌的吟咏中,可以看出他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7 . 积累链接:王维在山居秋瞑一诗中叙写洗衣姑娘欢声笑语,打破月色宁静,寄托其高洁纯朴的情怀,请默写出该诗的颈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读书要懂得“取”和“舍”易中天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书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分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呆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泽。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8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书能够反映人的品位,一个经常阅读没思想、没分量的人品位就很可疑。B很多人之所以主动读书,最重要的目的和动机是希望通过阅读提自身的修养和品位。C最初读书时,要学会对书目有所选择,这样书读得多了,就会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鉴赏力。D博览群书不但要做到数量多,而且品种要杂,阅读的经验丰富了,品位自然也就有了。E年轻人思想活跃,常常阅读古书籍,虽然能增其厚重,但是会妨碍其创新思维的培养。9 . 本文第段有什么作用?10 .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 . 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读书”与“选书”之间的关系。四、其他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_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_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12 . 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近义词:(_)(_)(_)(_)反义词:(_)(_)(_)(_)13 . 在文中 内填上适当的标点14 .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15 . 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16 . 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1)_(2)_17 . 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18 . 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其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