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练习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186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练习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练习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练习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练习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8九上德州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俨(yn)然 垂髫(tio) 溯(shu)洄B . 清冽(li) 悄(qio)怆 俶(ch)尔C . 器皿(m) 壬(rn)戌 篆(zhun)章D . 窈(yo)窕 寤寐(mi) 间(jin)隔2. (2分) (2016台山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B .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C .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D .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3. (2分) (2017九下大石桥月考) 对语法分析不确的一项( )太多的人总是惋惜时光的残忍和成长的无奈。其实,成长真的是一个毛毛虫羽化成蝴蝶的过程,总是要经历过蜕变的疼痛才可以更好的迎接巧克力一样未知的世界。所有绽放开的笑容或是没有人看见的眼泪,在若干年后回首时,都会是你意想不到的!未来的道路不管是崎岖还是畅通,都需要你一个人去独自品尝和体会。A . 第句中“崎岖”“畅通”都是形容词,“品味和体会”是并列短语。B . 第句是个单句,句子的主语是“眼泪”。C . 第句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将“惋惜”改为“叹息”D . 第句“未来的道路不管是崎岖还是畅通,都需要你一个人去独自品尝和体会。”是一个条件复句。4. (2分)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B . 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C .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D .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5. (2分) (2017九下大冶月考)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B .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在自然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与饥饿、寒冷、恐惧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C . 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D . 变色龙蒲柳人家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6九上常熟期末)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语文是一座芬芳四溢的百花园。徜徉在百花园里寻寻觅觅,争鲜吐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瑕接;陶醉于鲜花丛中指点江山,击扬文字,品头论足,使人流连忘反。阅读,是用灵魂的摄影机不停地拍摄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写作,是扛起文字的锄头勤恳地植下一大片脆绿的新苗。文言文刚在老梅树的枝头上绽放出一朵朵鲜嫩欲滴的奇葩,现代文已经在白玉兰的花蕊里洒满了一缕缕争奇斗艳的芬芳。错别字_正确字_三、 句子默写 (共2题;共7分)7. (4分) (2016广州)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它吹黄了小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它传送着笛声“_,_。(春夜洛城闻笛)”它陪伴过游子“_,_。(次北固山下)”8. (3分) 名著阅读。(1)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汤姆刚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证印第安乔。B . 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塑造的一个“顽童”形象。C .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二郎神奉旨捉拿孙悟空,二人大战,孙悟空最终被二郎神降服。D . 黄狮精得到三件兵器后,筹备开“钉耙会”庆贺,需要猪羊,差两个小妖下山去买。(2)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耷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腿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这段文字选自_,选段中的“他”是指_。用简洁的语言写一个与“他”相关的情节。_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 (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的憧憬。(2) 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17七下遂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尧(y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n)。尝射于家圃(p),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n)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 ,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1)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公亦以此自矜 矜:_ 康肃笑而遣之 遣:_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 见舟而畏之 畏:_(2) 甲乙两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 A . 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B . 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C . 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D .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3)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 . 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B .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的点头赞许他的射技C .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D . 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4)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5) 翻译下面句子。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 (20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温度的“微行动”当世界被跃上互联网这个超大平台后,“微”什么成了时尚。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微电影,还有微内容、微创新等等,真是“微”字滿天飞。但或许你没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微行动,却也在演绎着许多微感动,让社会产生了微进步。那是个西北风呼呼的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我从图书馆出来,裹紧衣领朝家中疾走。这时一个拾荒的老人骑着一辆前后载滿纸板盒的自行车从我身旁驶过,突然一阵风刮过,老人的自行车不由的晃了几下,随即扎在车后的一块纸板掉了下来。老人见状猛的刹住自行车,车停了下来,但老人被夹在前后的纸板盒中间,一时跨不下车来,他把头扭向后面,目光盯着离自行车几米远的那块纸板盒。这时,一位白领模样的姑娘已从人行道上走过去,正弯下腰,捡起了那块纸板盒。见老人夹在车上动坦不得,她赶忙急走几步,拿着纸板盒来到自行车前,帮老人把纸板盒塞进车后的纸板堆里,又把捆扎的塑料绳紧了紧。老人没想到一位漂亮时髦的姑娘,会帮她捡起这块对她来说是“垃圾”的纸板盒,一时呆住了,只是对她傻笑,连谢谢也忘了说了。姑娘扎紧绳子后,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了。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在心里为她点了个赞!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出地铁站,要到不远处的公交终点站换车,赶去参观一个展览。快到公交站时,一辆穿梭巴士正好进站。不一会,一位八旬老太太走到车门前欲上车。只见她用手抓住门旁的车把,一只脚蹬上踏板,另一只脚却怎么也跨不上,一下、二下,还是沒跨上。老太太换了个脚,紧了紧抓车把的手,一使劲,人还是上不去。我见状,赶走几步,想上前扶一把老太太。忽见旁边闪出个小伙子,从后面搀着老太太,把她扶上了车。我上车后,只见小伙子把老太太安顿在靠窗的位子,帮她刷好敬老卡后,俯身对她说,阿婆,你一个人出来要当心。老太太感动的连声向他道谢。我开始以为小伙子也是乘这辆车的,谁知他与老太太打完招呼后就下车走了。我用赞许的目光送他下车,看着他走进灿烂的阳光中。有一年深秋,我去太湖畔的一家疗养院体检,早晨空腹在检验科抽血。因排队人多,为方便护士操作,排队者都事先把外套的一只袖子脱了,衣服就披在肩上。轮到我抽完血,我忙着用右手按住左胳膊上的抽血处,站起身时,忙乱中左边原搭在肩上的衣服脱落了,衣角垂在地上。我见衣服拖在地上,正想抽开按在抽血处药棉上的手去拉衣服,这时从后面疾步走来一位小护士,轻轻的帮我把垂在身后的半边衣服拉起,重新披在我的肩上,我顿时有一种在家般的温馨。我转过身正要向她表示感谢,她轻盈的身影已飘走了。不一会,又看到她微笑着在为其他疗养员服务,我郑重的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其实在我们的周围,类似的微行动有许多。如扶一把上车踉呛的老人,等一等赶未班车的乘客,让一让乘轮椅的残障者,或者把路旁的香蕉皮扔进垃圾箱,把撒在路上的碎破璃捡起来。这些微行动都是些极其细微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或许,就是这些微小的行动,启动了微传播,展示了微价值,让生活有了微变化。当每个人都用自己散发着微温暖的行动去暖和世间这条大被窝时,这被窝就会被渐渐地暖热(原载新民晚报2015年3月10日,拉萨晚报2015年3月11日,社会福利杂志2015年第4期) (1) 本文写了哪些有温度的“微行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我郑重地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请你揣摩一下此时“我”的心理活动。(4)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微行动”的认识。材料一:“爱心微行动”是一个帮助弱势群体,亲力亲为去做一些微小的善事,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的民间非注册公益团体。材料二:2016生活微行动的主旨就是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公益行动,号召大家慢下脚步,净净心神,用一些力所能及的微笑改变,来帮助自己和别人缓解心理焦虑。12. (20分) (2017七上濮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小题。站在山脚下的人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不是吗?”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文中划线句“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3) 自选角度赏析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最成功的一种写作手法并说明理由。 (4) 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的两个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7八下个旧期中) 任选一题作文。(一)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二)题目:成长路上, 伴我同行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6-1、三、 句子默写 (共2题;共7分)7-1、8-1、8-2、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1、9-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1、10-2、10-3、10-4、10-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