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0863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C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D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D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3 .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祥子在小福子家中没找到她。后来,曹先生告诉他去白房子找,结果知道小福子已上吊死了。B我即将离开日本,藤野先生叫我到他家中,给我一张他的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珍重”。C朝花夕拾中常常出现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如无常五猖会社戏。D格列佛准备了两根和普通棍棒差不多大小的圆棍弹奏古钢琴,这圆棍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用老鼠皮裹起来,这样敲起来既不会伤琴键的表面,也不会妨碍音乐。4 . 对下面语段中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溪流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正因为要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金属般的声响;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幽潭之中,便有了自己不可测的深沉。A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溪流的“宣告”显示了它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B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艰辛的步伐”强调了前进路途中的坎坷不平。C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摹了溪流欢快流淌时喧嚣的声音和优雅的姿态。D第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展现了溪流历经种种磨难依然坚忍、乐观的精神。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蹋败伎俩烦躁不能自己B惧惮仲胀尴尬微不足道C潦倒交卸渴慕月明风清D跋涉赋闲狼籍步履蹒跚6 .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这是为什么呢?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ABC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7 . 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加点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u)“为”字的笔顺是:丶丶B追溯(s)“为”字的笔顺是:丶丶C追溯(s)“为”字的笔顺是:丶丶D追溯(shu)“为”字的笔顺是:丶丶8 .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栩栩如生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巧妙绝伦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巧妙绝伦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栩栩如生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9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方困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中国家谱潘道正家谱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等,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5万多种,其中又有2万多种家谱流落海外。家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娃氏源流、家族迁徒、世系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历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隋书经籍志有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原有的王侯将相失去世袭势力,社会格局重新划分,制谱有了其必要性。不过先秦时,家谱体例简单,一般只按世系先后记述宗族人名和交代人物关系。汉代以后,加谱不仅记世谱,而且记姓氏起源及官职等。汉代初期问世的世本有“叙黄帝祖世所出”,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迁居、名号等,被认为是中国家谱的首创之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制定家谱为官方掌握,官方的重视使修谱之风盛行。当时门阀等级森严,流行以婚姻集团为核心的综合家谱。在唐代中后期,民族大融合,门第更替,谱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且私家修谱逐渐流行。到了宋代,中国家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宋代许多文人学士都积极参加修谱并创制谱例,著名的“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就是由欧阳修和苏洵两个大文学家创立的,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前代相比,其功能由以往的“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本族伦理教化作用。在这一时期,私家修谱进一步发展,取代了官方修谱,成为家谱主要的编暴方式。明清时期,私家修谱蔚然成风,家谱的形式结构、内容也更加完善精密。一部体例完备的家谱大约包括谱名、谱序和凡例等30多项。家谱的价值主要有两个:一是丰富的史料价值:二是具有纽带作用,即所谓“家之有谱,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中国人有着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这跟千百年来家谱的维系有很大的关系。(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有改动)10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的隋书经籍志是中国第一部家谱。B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所以一直被官方所掌握。C宋代文人学士积极参加修谱并创制谱例,欧阳修创立的“小宗谱法”对后世影响很大。D明清时期的家谱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形式结构、内容已经非常完善精密。11 . 阅读第段,概括各时期家谱的内容或功能。12 .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要查询一个人的相关信息非常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认为还有制谱的必要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香椿的味道李红霞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湿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藩,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钓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噢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地像是这位老者北上了灵动的结,将盘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冇香樁芽。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赫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族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于是,便怀抱这些香,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道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裏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千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酷,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中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別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夭的味道。(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13 . 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炸香椿、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14 . 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15 . 第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6 . 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7 . 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18 . 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三、句子默写19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莫说相公痴,_。(张岱湖心亭看雪)(2)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心态平和,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_,_”。(3)_,_。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20 . 给加点字解释华捉(_)而掷(_)去之 歆废(_)书而观(_)21 . 翻译下列句子又尝同席读书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22 . 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3 .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24 .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彩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六、名著阅读25 . 请选出正确答案:“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A阿尤纳斯B尼摩船长C尼德D康塞尔七、作文26 . 写作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感动着你,给你温暖,给你启迪,给你力量:也许是一种情感,也许是一个眼神,一本书、一句话、一首歌请以“总有 感动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600字以上。(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