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099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习近平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B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C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D伪装者一经播出引发各界好评,曾经鲜为人知的演员靳东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2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在“玲羊”后面加“木雕”。B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去掉“使”。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把“加快”改成“提高”。D他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难忘印象。去掉“难忘”。3 . 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木、末、采、彩”的造字法分别是哪种?(分析: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分别为象形、会意、指事、形声)B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又留在了当代作家黄蓓佳的文字和心里。(分析:“湿雪留在文字和心里”是这个句子的主干。)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马说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D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都是通过细节来刻画的,并以此表现作品主题。4 . 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段,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B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时记载了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C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二、字词书写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稚,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摒息敛声的一刹那。(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掠_翘_(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分别订正:_改为_改为_三、现代文阅读中国画的骄徹清明上河图黎孟德清明上柯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画面漸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橹;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栀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 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 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席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街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鱗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 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如“香醪”“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統“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其可让人叹为观止!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巨幅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6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淸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河两岸的景物,展现的是美丽的田园景象。B本文作者是按照画面展开的顺序来介绍的,这样表述层次清晰,有条理。C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散点透视”技法,将远近人物、城楼房屋、铺内刀剪,均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赞叹!D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地位极高,实为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7 . 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B画中巍峨的城门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高潮部分。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8 . 下列场景没有出现在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项是( )A位农夫在田间劳作,眼前是一派早春的景象,麦苗在生长,杨柳青青。B城郊之外,商人旅客、达官贵人往来不绝,热闹非凡。C画上的木质小桥为典型的中国拱桥,占据画的中心,桥上车水马龙,但井然有序。D城内房屋密集,店铺林立,如酒楼当铺,酒肆歌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故乡的番薯孙善文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老家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薯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薯花,虽不起眼,却是那样盛张。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薯,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薯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薯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薯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薯,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薯块的五分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A.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薯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薯根越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榕树根,一条一绦,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薯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都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薯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月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薯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陋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B.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许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玻璃瓶种上了番薯,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番薯已换了角色。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9 . 通读全文,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章托物寓意,托番薯不管是在农村上餐桌,还是在城市变风景,都能随遇而安,寄寓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与思考。B文章围绕“故乡的番薯”,依次写了以下内容:接番薯,吃番薯,忆番薯,栽番薯,赏番薯,悟番薯。“番薯”是文章的行文线索。C文中“番薯”具有象征意义,就象征“我”这样的来到陌生城市,努力把生活过得像花儿一样的农家子弟。D“换了生活,同样活好”一句,表达了作者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0 . 文中,A句的动词使用与B句修辞手法都很有特色,请选一句赏析。11 . 第七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12 . 为什么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可以温暖“我”的情思?请分点陈述理由。四、句子默写13 . 默写古诗文(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_)(3)故园东望路漫漫,_。(_)逢入京使)(4)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6) 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7)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 _,_。五、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14 .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求而不得者也C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渔者歌日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实是欲界之仙都15 .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人不知而不愠B万钟于我何加焉/于我如浮云C故不为苟得也/不足为外人道也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入则无法家拂士16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论点,以一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B第二段列举“一箪食,一豆羹”,并将它与“万钟”进行对比,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C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的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D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式,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能力。文中很少使用生僻词语,通俗易懂。17 .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此之谓失其本心。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释)罟(g)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临圻(q):地名。18 . 请品读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诗,找出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19 . 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工于比喻,善于言情”。请结合诗句赏析。七、名著阅读根据本学期你读的名著,完成下列小题。20 . 傅雷家书在12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_及_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21 . 路遥平凡世界一书中写了孙少平和_、孙少安和_、田润生和郝红梅,这三对人物的经历和活动。22 .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在谈动这封信中,他劝青年人烦恼时应该怎样做?简述大意。23 . 简述保尔柯察金的四次生死经历。八、综合性学习24 . 综合性学习。初二(2)班拟定在12月15日上午8:00,在教室举办主题为“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网络词语小研讨)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同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一些网络词语,你如何看这种现象?(2)(电子阅读面面观)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同学们中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二是我们进行电子阅读的最有效方法。(3)(用互联网学语文)互联网对于你学习语文学习有帮助吗?请谈一谈生活中你曾经通过哪些互联网途径进行与语文相关的学习的。九、作文25 . 作文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多少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幽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请以“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