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533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有诗歌305篇,关睢是其中的名篇。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C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它真实地反映了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艰难生活。D变色龙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B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C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D牛奶营养丰富,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二、现代文阅读生机丰子恺去年除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其情形是这样: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别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跑到磁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磁盘来供养它。这磁盘很大、很重,原来不是水仙花盆。据磁器店里的老头子说,它是光绪年间的东西,是官场中请客时用以盛某种特别肴馔的家伙。只因后来没有人用得着它,至今没有卖脱。我觉得普通所谓水仙花盆,长方形的、扇形的,在过去的中国画里都已看厌了,而且形式都不反这家伙好看。就假定这家伙是为我特制的水仙花盆,买了它来,给我的水仙花配合,形状色彩都很调和。看它们在寒窗下绿白相映,素艳可喜,谁相信这是官场中盛酒肉的东西?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看它开好才好。如何带法?颇费踌躇:叫工人阿毛拿了这盆水仙花乘火车,恐怕有人说阿毛提倡风雅;把他装进皮箱里,又不可能。于是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找寻它的下落,原来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勿碍。”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勿碍,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是为第一次遭的旱灾。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其情形是这样: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被孩子们发见了,水仙花就遭殃:他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埋怨阿毛不先将石子洗净,就代替他做这番I作。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掇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雨花台石子浸着水,映着太阳光,光泽、色彩、花纹,都很美丽。有几颗可以使人想象起“通灵宝玉”来。看的人越聚越多,孩子们尤多,女孩子最热心。她们把石子照形状分类,照色彩分类,照花纹分类;然后品评其好坏,给每块石子打起分数来;最后又利用其形色,用许多石子拼起图案来。图案拼好,她们自去吃年糕了;年糕吃好,她们又去踢毽子了;毽子踢好,她们又去散步了。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见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见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自晨至晚,浸了十来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勿碍。”再叫小石子给第三次遭的是冻灾,其情形是这样的: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患难迭起。其生机被这些天灾人祸所阻抑,始终不能开花。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提了去!这回不致忘记了。”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原故。”就掇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珠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房间内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没有人查问。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哟!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赶快拿进来,放在火炉边。久之久之,盆里的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阿毛说:“乌者。”我觉得的确有些儿“乌”,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想来生机没有完全丧尽,还有希望。以问阿毛,阿毛摇头,随后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是为第三次遭的冻灾。谁说水仙花清?它也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烟火气的。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1936年3月【注释】甏(bng):瓮一类的器皿。3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l)踌躇(_) (2)憔悴(_) (3)埋怨(_) (4)料峭(_)4 . 本文按照怎样的记叙顺序展开全文的?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 . 请从文中找出水仙花遭受的几次灾难。6 . 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正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7 . 水仙花在孩子的手中又遭遇了一次灾难,但在作者笔下却丝毫不见埋怨,可见他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感情?我们长春出版社(七上)的教材中曾经选人了一篇丰子恺的散文,同样表达了这种情感,题目是什么?8 . 最后一段“我”见了水仙花后“心中大快”,原因有哪些?作者由水仙花的遭遇想到人间的事,想到个人、家庭、国家和民族的事,这是什么写法?9 . 请分析“生机”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一颗糖,一世暖张君燕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从攥紧的手心里取出一颗糖,小心翼翼地撕开糖纸,慢慢地将糖放进口中,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每每此时,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肯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直到他的母亲恶狠狠地喊着他的名字,小颜才恋恋不舍地拿起镰刀,迈开细长的双腿到后山去割猪草。小颜的母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颗糖,甚至有时连饭都不给他吃。有次放学,我和小颜结伴回家。我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即将入口的时候,却在眼角的余光中留意到了小颜眼神中的渴望,我轻轻咬下半块糖,把剩下的半块递给小颜。小颜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满脸的天真和烂漫。也许是因为半块糖的缘故,小颜和我成了最好的伙伴。小颜长得瘦弱,又总是沉默不语,便时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可无论同学们如何欺负,小颜总是默默承受。然而有一次,小颜却和别人打了起来。高年级的同学知道我口袋里有糖,就把我堵在回家的路上。“放她走!”一直沉默的小颜突然开口道。那些同学根本没有把小颜放在眼里,便和他扭打起来。平时看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他们最终落荒而逃。而在家里,小颜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样子,无论母亲如何打骂。后来小颜考上外地的大学,才结束了不堪回首的时光。我们都替小颜庆幸,觉得在苦难里浸泡的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小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东西。没想到,毕业之后的小颜竟然回来了!他放弃了外面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工作之余,小颜悉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给她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她换上新衣服,推着她在阳光晴好的小路上散步。仿佛幼时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在他面前的是视他如宝的亲生母亲。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提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你从来没有恨过你的继母吗?”小颜轻轻地笑了:“没有,从来没有。其实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和爸爸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而且她始终坚持没有让我辍学。就像你当初给我的半块糖,那份甜,氤氲了我的整个童年。在生活里,她也给了我一颗糖,那一点点甜,化作了温暖我一辈子的暖。”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情景,我们把糖含在嘴里,就那么任糖在嘴里慢慢融化,直至渗透到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多年以后,我们甚至回忆不起糖的味道,但只要看到当年珍藏的糖纸,那些甜蜜的点滴便会卷土重来,暖暖的,将我们包围。原来,当年的一颗糖,早已溶解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了映亮一世的暖。(选自情感读本生命篇2017年第1期)10 . 梳理段内容,仿照示例,补充概括文章写了“小颜”的哪几件事。(1)_轻咬半块糖,开心感激(2)_考上大学,庆幸感叹(3)_11 .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12 .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他们最终落荒而逃。13 . 联系全文,从结构上和内容上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陵园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14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15 . 选文中哪些文字表明国内外人士对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敬仰?请摘录在下面。16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17 . “至1929年基本完成”一句中“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8 . 根据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吕彦直的钟形设计被选中的原因是什么?情无赝周海亮那把执壶一直跟随着他们。1942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染满尘埃。擦擦,釉黑斑蓝;敲敲,音色沉美。“文化大革命”时被抄家,家里被砸得稀烂,父亲挨批斗回来,竟从一堆碎片里找到它。擦擦,釉彩灵动;敲敲,声如骨牙。到后来,连唐钧都怀疑,到底是执壶逃过两劫,还是执壶帮他们一家人逃过两劫。其实那时,唐钧和父亲都没有料到一把壶能值这么多钱。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将它看得比生命还重。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时间越久,越有感情。可是现在父亲病了,很严重。他需要一笔钱。唐钧就想到了执壶。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卖掉执壶,等于要了爸的命。”唐钧说:“也许卖掉执壶,能救爸的命。”妻子说:“能保证不让爸知道?”唐钧说:“不告诉他就行。”妻子说:“你以为能瞒过去?”唐钧长叹一声,说:“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朋友听了,眼珠子就直了。朋友也许比父亲更喜欢那把壶。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极佳的执壶的价值。几年前他曾有意买下这把壶,却被唐钧的父亲骂了一顿。“真打算出?”朋友问。“真打算。”唐钧说。“老爷子同意了?”“同意了。”“拿来!价钱好商量。”壶就卖了。唐钧查过很多资料,这绝对是一笔对得起这把壶的价钱。现在父亲住进医院,他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熬过来。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万一熬不过来,他想用这笔钱带父亲到处转转。之前,父亲一直想去一趟西藏。可是父亲突然很想看看那把执壶。“你哪来这么多钱?”父亲问他。“借的。”“我怀疑你把它卖了。”病床上的父亲说,“这几天,我总是心神不宁。”“壶在家里呢。”他低着眼睛,不敢看父亲的脸,“您那么喜欢它,我不会卖掉它的。”“我想看看壶。”父亲固执地说。没办法,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朋友说:“君子不夺人所好要不这样,壶你拿回去,钱你送回来。”唐钧只得把父亲病重的事情跟他仔细说了。朋友想想,说:“君子不乘人之危还可以这样,壶你拿回去,钱算我借给你的。你给我补张借条就行。”最终,唐钧既没有给朋友补一张借条,也没有把壶拿回去。不过他捧回了一把执壶的赝品。他问朋友:“这样行吗?”朋友说:“相信我,别说你爸,就连业界专家,都很难分辨出来。”父亲捧着壶,细细地看,笑了。是咱家那把!他说,看来你果然没有说谎。唐钧笑笑说,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怎会卖掉呢?心里,却隐隐地痛。再痛,也认为自己做得没错。他不否认执壶的价值,但他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无价之宝,在父亲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父亲没能熬过来。但父亲安然地死去,几乎没有痛苦。父亲走后第九天,他将执壶还给朋友。朋友细细看过,擦过,小心地把壶收起。唐钧问他:“哪弄来的赝品?”朋友说:“这不是赝品,这就是你卖给我的那把执壶。”唐钧有些吃惊,忙问:“为什么不弄个赝品?”朋友笑笑说:“你父亲对这把执壶的感情这样深,假如真是赝品,我相信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他虽非专家,但是自家的东西,他绝不会看错。”“不会吧?”唐钧有些不太相信。“找个世界上最像你的男人冒充你,你认为他能不能看出来?”朋友说,“当他发现你拿了赝品给他,他会怎么想?或许直到离去,他都不会安心。”“可是万一我把它弄坏了呢?磕了,碰了,或者不小心打碎”“我相信你肯定不会。”朋友笑笑说,“在你心里,只要父亲喜欢,哪怕它是赝品,也价值千金,需要小心呵护”“万一我发现它不是赝品,死不认账呢?难道你不怕我昧下它?”“你肯定不会。认识这么多年,我对你的这点信任还是有的。”朋友笑着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的孝心更有价值呢?花瓷无价,艺术无价,历史无价,但更无价的,其实是我们的亲情、爱情、友情为一把壶,你会这样做吗?”19 . 文章情节围绕什么线索展开?围绕此线索主要写了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答:_。_;_;_;父亲死后儿子归还赝品发现竟是真执壶。20 . 文章中两次出现“擦擦”“敲敲”有什么用意?21 . 小说中的那位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2 . 文章结尾写唐钧与朋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三、句子默写23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子夏曰:“ 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2)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出作者夜晚登城远望,看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之景的两句是: _,_。(4)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少顷:不一会儿工夫。致:使。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24 . 解释加点的词。(1)一狼洞其中_(2)狼亦黠矣_(3)大狼闻声仰视_(4)意甚仓皇_25 . 翻译两个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6 . 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A友人惭,下车引之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两狼之并驱如故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7 . 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 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28 . 同样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2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瞑,招月伴人还。(1)这首诗三、四句很有画面感,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请结合诗人表达的情感,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六、作文30 . 题目:成长中的一束光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现代文阅读1、2、3、4、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