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853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B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我们学过他的渔家傲秋思。C宋濂,明代散文家。送东阳马生序即“送给东阳县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赠言”,是一篇赠序。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字词书写2 . 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鲁迅倔( ju ju)强地弃医从文,“笔杆子”之下,他的文字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w )痛绝,却警醒了一代中国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能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qi( )的耗子俯冲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也能全面揭示广mo ( )无垠的宇宙。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老严的选择手续办好了。老严捧着那张表,小心翼翼地说。鲜红的印章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妻子叹了一口气。当年为与自己团聚,他毅然舍弃大机关的锦绣前程,调回革命老区。然而这次,她委实难以接受。此刻,半年来的一点一滴像开闸的洪水,又涌出来。“什么?你疯了吗?”听到老严要自主择业,上山种脐橙,她的一双眼睛瞬间要把眼皮撑破。从军几十年,待过大机关,当过参谋,搞过政工,正儿八经的“文武双全”,正团职将近十年,条件优异,为什么放着体面安稳的日子不过呢?几十年来相濡以沫、很少红脸的夫妻,遇到了罕见的十字路口。自主择业四个字犹如一颗巨型炸弹,迅速在家族里炸开了锅。乍一看,仿佛三十年的拼搏付诸东流。大伙儿挨个劝说,老严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时间,老严深切体会到啥叫四面楚歌。面对亲朋好友的轮番“轰炸”,老严没有退缩。经过数个不眠之夜,他的决心坚如磐石,没有丝亳动摇。“改革开放已经这么多年,多少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的道路越来越宽阔。我们俩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哪里敢想现在能住上这么敞亮的房子,不正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吗?”办手续的前一天,老严心平气和地向妻子掏心窝。良久,妻子拍了拍老严的手,算是默许。时光定格在这一年,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表格终于盖完章,老严跨上摩托往三江镇飞驰。一百五十亩荒地,五十年租期。他缓缓把纸合同放进皮包,默默走上一座小山头,环顾坑洼不平、躺满泥沙碎石的山地,一股豪气在胸腔激荡。一个四十六岁的创业者,正式打响了人生的第二场战役。从此,一顶黑色鸭舌帽,一件T恤衫,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成了老严的标配。一千米的电路,他自己猫着腰一段一段接通,只请了几个小工打下手。又嫌小工动作不够麻利,将近两千米的灌溉水管和输药管,干脆全由自己一手包办。栽种、施肥、打药、除草,样样自己动手,一片不毛之地渐渐打理得纹路分明,井然有序。对最核心的种植技术,常常通宵达旦研读专业书籍,书桌上堆了厚厚一摞,老花镜也早早戴了起来。遇到难关,他主动请教专家。尽管如此,每一个过程依然容不得半点松懈,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种植脐橙的前两三年是纯粹的投入期,看不到什么回报,还要不断往山上投钱。但老严始终热情如初,像抚养孩子一样,悉心呵护每一棵树苗。每埋完一次肥料,他都傻呵呵地笑上一阵,仿佛看见盘绕的树根张开大嘴吸吮食物,然后沿着枝干向上输送营养。他需要等待。三年后,受到慈父般关怀的小树苗们茁壮成长,首批两千余株,头年挂果两万五千斤,进账四万元。看着张牙舞爪的嫩叶随风摇曳,一只只硕大的果实装车上市,老严脸上终于浮现出久违的笑容。第四年,挂果十一万斤,收入十六万元。第五年,挂果超二十万斤,收入二十余万元这样一张连专业果农也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单,令人刮目相看。就算黄龙病来势汹汹,他的脐橙也基本没受侵犯,个个色泽光鲜。记者来了,考察团来了,冷清的果园猛然间人头攒动。老严成了名人。望着漫山遍野黄澄澄的一片,亲朋好友们也不得不摒弃成见,心生敬意。紧接着,安装电路、水路,栽种、施肥、打药、除草,修猪栏,建板房今年元旦,老严的新“领地”向我开放。漫山的雏苗幼树花枝招展,数根橡胶皮管沿泥土直贯而下。猪圏里一片宁静祥和,母鸡带着小鸡们闲庭信步。这儿,老严充分展示出“旧貌换新颜”的卓越本领。当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走出农村,成为一名军官;几十年后,他脱下军装,重新成为一个农民。这不是开倒车,又退回原点吗?不,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才能孕育的升华,是一次崭新的出发。老严很早地领悟了改革开放的真谛,把“创业”这个充满光辉的词汇,演绎得淋漓尽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真谛。3 .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老严的第一次创业历程。自主择业,签订合同_埋肥料,丰收4 . 本文开头釆用了什么叙事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 文章第段为什么说老严“似乎又回到了原点”?6 .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他缓缓把纸合同放进皮包,默默走上一座小山头,环顾坑洼不平、躺满泥沙碎石的山地,一股豪气在胸腔激荡。7 . 文章以“老严的选择”为题,有什么好处?本报记者田利平报道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内见到了王小草。除了11岁过春节时穿过一次新衣外,至今17岁的她穿的还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小草现在在某出租汽车站打工,每天干些擦桌子的杂活儿,一个月能挣400元钱。这是她自13岁来京打工以来拿到的最高工资,两个月前她每月只挣300元。再往前,她在餐馆里刷碗,端盘子,挣钱就更少了。但是一个月前她刚给家里寄了600元。她上初一的大弟弟刚刚辍学务农,此外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一直由她弱小的肩膀承担着。在她记忆中,父亲一直很陌生,十天半月见不着一次面。据妈妈说他们结婚时父亲已开始赌博成瘾,为此夫妻俩不是打就是吵。小草的父亲也曾去陕西的小煤窑里打过工,但每次都是借钱买车票去,借钱买车票回。小草13岁时,得食道癌的爷爷住到她家。那年夏天爷爷一个多月吃不下去饭,劝父亲戒赌也不起作用。有一天下雨,家里屋顶哗哗地往下流水,爷爷拉着小草的手说:出去打工吧,这个家只能靠你了,弟弟上学得靠你,你妈身体不好也得靠你,将来挣了钱,盖间好房。13岁的小草找到北京一家小餐馆干些刷碗之类的零活儿。半年过后,居然攒了1000元。带着这1000元她回到家乡,她跟母亲说,她要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读书。于是她又接着上了5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居然考上了初中。(当时升初中要考试)初中上了一个学期之后,她交给妈妈的1000元用完了,不得已再次被迫离乡进京打工。在这一个学期中,她在河南岳城中学初一年级200多名学生中,考试成绩一直是第二或第三,还拿过4个奖状。1997年春节她第二次来京时继续在餐馆里做勤杂工,后来当了服务员。餐馆一年之后拆迁,老板娘看她可怜,就把她介绍到丈夫所在的单位某出租汽车站工作。打工期间她继续地给家里寄点儿钱。今年4月份她回家收割麦子时,从邻居口中得知,钱被父亲从邮局取走后赌了个精光。家徒四壁,上初一的弟弟不得不辍学,这让小草很伤心。她看实话实说征集节目话题,就写信建议做一个关于赌博的节目,前天她成为这个节目的现场观众。在节目嘉宾中两位戒赌者致了富,小草说:我不羡慕他们致富,我只想有个安宁祥和的家庭,穷点儿没关系,父亲能戒了赌,回家过正常生活就行。她说自己特想用自己挣的钱继续上学。不久前她刚从一个电脑培训班结业,现在她还想学英语。白天干完活儿后,小草便回到宿舍读书看报。令记者惊讶的是,她写了很多记录自己经历的文章和上千首歌谣。在一首爸爸你别赌了中,她写道:爸爸,是你赌博害了这个家,让它一直在风雨里挣扎。我多么希望你不再赌了,让可怜的妈妈享一天福吧。答应我好吗,爸爸,回到这个社会回到这个家,在我心中你将仍然是一个好爸爸。8 . 找出对这篇新闻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 )A叙述了王小草的现状。B叙述了王小草的家庭状况。C叙述了王小草打工奋斗的经历。D叙述了社会各界对王小草的关心,援助。9 . 第(7)段中“居然”一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10 . 从最后两段看,王小草目前有两个强烈的愿望,这两个愿望是什么?11 . 你觉得王小草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渐行渐远的炊烟王本道书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友人馈赠的油画,画面上是典型的北方乡村冬天的景象:皑皑白雪覆盖了田野山川,近处的一幢茅草房几乎被大雪淹没,然而屋顶却升腾着一股炊烟,丝丝缕缕,袅袅娜娜,渐次化入苍茫的天际。读书写作的间隙,我常常面对那幅油画发呆,对于炊烟的种种怀想也随之丝丝缕缕漫上心头。自幼长在城里,青少年时代对炊烟并无清晰的记忆。真正与炊烟结识还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下乡插队时期。记得下乡的当天,先是由火车、卡车交替着把我们送到离家数百里的穷乡僻壤。在公社院里参加完一个热闹的欢迎大会后,几百名同学便化整为零,分别坐胶轮马车或是步行到自己所在的青年点了。我和二十几名同学由前来迎接的生产大队长引领,走了十几里山路,抵达青年点所在的村庄,已是薄暮时分。从未离开过家的我们,猛不丁来到一个荒僻的山村,心中笼罩着孤独、无助的愁云,大家谁都不说一句话。正走着,我看到眼前的村庄较高处的一幢房子里升起一股灰白色的烟雾是炊烟,紧接着两股、三股,似乎接到号令一样,几乎所有的房舍,都有炊烟升起,高低错落的村庄如同沉在五里雾中,水墨丹青般美妙。伴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腾,树枝和干草散发的清香和着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立刻有了一种归属感,孤独无靠的心也渐渐踏实了。如纱似雾的炊烟,陪伴着我们在乡下的插队生活。每天清晨,值班做饭的同学都要很早起床,点起炉灶,拉响灶旁的老风箱。随着风箱“呼哒、呼哒”的响声,灶火渐渐旺了起来,接着便动手将和好的玉米面团成一个个玉米饼子,贴到大铁锅的锅沿附近,而铁锅中间那冒着蒸汽的沸水,则要放进些蔬菜什么的变成菜汤。干完一天的农活,当朴素的天际织满绚丽的彩霞,我们与农民兄弟们荷锄踏上回家的乡间小路,远远就会看到各家屋顶随风摇动的炊烟,不同的香味在小村里漫溢。辽南山区由于土地贫瘠,农家的柴草也显得紧缺,用当地农民的话说:“锅里吃的、锅底下烧的是一样的价钱。”每逢干活休息时,当地的社员们都不闲着,他们满山寻找枯枝败叶,收工时带回家去做柴草用。每年秋收分配,生产队不单要将每家的口粮做出精确的计算,还要将打场后剩下的玉米秸、玉米骨棒,甚至地里收割后的庄稼根茬,都按人头分配到每一个家庭。时间久了,闻到炊烟的味道,我竟能分辨出哪家做饭用的是什么样的柴草。几年的乡村生活,我对炊烟产生一种浓重的情结,温暖、浪漫、缠绵说也说不清楚。炊烟让我谙熟五谷杂粮、各种菜蔬如何变成饭菜摆上餐桌,了解了农事稼穑的繁忙、悠闲与炊烟的瓜葛。炊烟是农耕社会的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图腾,是广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气,是最具温情的人间烟火。无论走到哪里,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不会感到孤独。炊烟在告诉我,在遥远的地方,有叫做家的温暖的地方。怀着对炊烟的思慕,国庆长假期间,我重返辽南山区,想去品味一下弥漫在山村里那久违的炊烟。然而那千百年来延续的乡间人家的气息,那平淡地述说着乡村往事、牵动着游子思乡情愁的炊烟已不见踪影,仿佛化入了虚无的梦境。以往喧闹的乡村,如今显得那么沉寂,见不到孩子们的戏耍,听不到鸡鸣狗叫。一些院子“铁将军”把门,终年不开,另一些开着门的院子里,只能见到沉默的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经过合村并校,本该就近上学的孩子也到很远的地方去寄宿读书了。据说现在乡村里做饭已经不用柴草,用的是液化气罐,除油烟之外,已无烟可冒,极少数用煤灶厨的人家,冒出的也是浓浓呛人的黑烟漫长寂寥的冬夜,我依旧在书房面壁。当目光再度停留在那幅油画上时,不经意间在画面的一角,发现与画面颜色并无二致的两个字:“呼唤”。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油画的题名我的大意,竟然长时间对此熟视无睹。我知道,油画与中国传统国画的区别,除技法与用料不同外,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在显眼处写有题款及画名,而油画有的并无题名,即便有也是在不显眼的角落,以不显眼的色彩题写,这样做似乎会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明明画面的主题是炊烟,而题名却是呼唤,炊烟在“呼唤”什么呢?那雪野之中的缕缕炊烟,呼唤着的是传统?是自然?是本真?还是回归?无论如何,于喧嚣中,将一颗平常心安顿在自足自悦里,才品得出生活的真味。(人民日报2015年01月10日12版)12 . 文章第段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3 .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子。(1)干完一天的农活,当朴素的天际织满绚丽的彩霞,我们与农民兄弟们荷锄踏上回家的乡间小路。(句中加点的“朴素”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2)炊烟是农耕社会的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图腾,是广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气,是最具温情的人间烟火。无论走到哪里,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不会感到孤独。(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语句)。答:_。14 . 作者在文中说“对于炊烟的种种怀想也随之丝丝缕缕漫上心头”,请概括作者对炊烟有哪些怀想。15 . 文章标题是“渐行渐远的炊烟”,品读全文,揣摩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四、句子默写16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报君黄金台上意,_。(李贺雁门太守行)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 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五、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囊:以往,过去,从前。17 . 解释加点的实词。(1)略无阙处(_)(2)属引凄异(_)(3)二人对酌(_)(4)越钱塘,绝长江(_)18 .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乙翁欲扶之/已而之细柳军19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0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21 .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何景象。(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六、诗歌鉴赏22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很精妙,请找出写下来,并说说这两个动词精妙在何处。(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颈联所呈现的画面。七、名著阅读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要求完成小题。23 .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斯诺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长征精神”已经成为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长征精神”。为了宣扬“长征精神”内涵,我校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请写出两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例:长征故事分享会24 .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出三条及以上并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八、综合性学习25 . 综合性学习。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活动。(1)(猜“孝”义)参考下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本义:(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A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特点一:特点二:(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40字左右)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4)(写“孝”语)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孝亲敬老的名言俗语,请写出一句。九、作文26 . 请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物品),或以之为线索叙述或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或抓住其特征说明,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示:(1)选一个具体的事物(物品)作为写作对象;(2)或以之为线索写人叙事,或托物言志,或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其主要特征;(3)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