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17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基础运用(24分) (共5题;共24分)1. (10分) (2019肇庆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 (2) _,一览众山小。(望岳) (3) 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的诗句是:“_,_。” (5) 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 (4分) 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_改为_“这布是华丽的!精至的!无双的!”_改为_他们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栽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_改为_因此他摆出一副更娇傲的神气。_改为_3. (3分) (2019七下水城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口气。B . 看到生活艰苦的孤儿,想到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我自然而然地哭了。C . 他总是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很有主见,喜欢随声附和。D .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4. (3分) (2019北部湾模拟)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班长路上偶遇英语老师后,上前说:“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B . 班长对同学们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C . 提起老张,老李对小张说:“令尊当年和我是同事,他做人堂堂正正,我很敬重他。”D . “礼轻情意重。”小妮将画作花开富贵送给闺蜜,“这是我亲手画的,还望你海涵。”5. (4分) (2019澄海模拟) 以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25日发的一个说明的主体内容,请认真阅读,简要概括统编语文教材选择古文的基本原则。 陈涉世家是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语文统编教材工作启动后,语文教材编写组从思想立意、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等角度,吸收以往各个版本教材的优点,结合教材的整体设计结构,综合考虑安排选文。在古文方面,教材既注重经典性,又兼顾多样性,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中编选最具代表性的,且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文章。同时,在三科统编教材编审过程中,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三科编写组根据学科特点,统筹安排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的相关内容。陈胜、吴广起义是初中历史必须讲述的内容,因此,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考虑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八年级上册从史记中选择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周亚夫军细柳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文章篇幅较短小、情节性较强,比较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6. (10.0分) (2019濠江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故不为苟得也_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乡为身死而不受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 . 孟子认为,人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一点合乎人性。C .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可以用来做本文第段的一个事实论据。D .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7. (9分) (2018七上平潭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 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孔子观于周庙_虚则敧_(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恶有满而不覆者哉!(4)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 8. (10.0分) (2019九下黑龙江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芦苇吴培金每当清晨在古黄河边跑步的时候,总能看见数只水鸟在河面上游荡。它们真的是无家可归,因为河边几乎没有芦苇,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夜的。于是,我想起来家乡广阔的芦苇荡,那里可是水鸟的天堂啊。我的家乡在大运河畔,那里的滩涂广阔,芦苇也就一茬一茬地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苇根;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春天,芦苇从地底下钻出的嫩芽,饱受几场春雨之后,迅速地拔节,舒展叶子,那大片大片的滩涂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这时候,鸟儿也忙着在芦苇丛里做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孩子们行走在嫩绿的芦苇丛里,摘来许多芦叶裹“喇叭”。先是用一片小的芦叶卷成发声的“哨子”,然后一片接一片地裹成“喇叭”状,看谁裹的“喇叭”长,吹得响。你听,有的粗浊,有的清脆,有的细长,有的宏亮。一时间,芦苇“喇叭”声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和着悦耳的鸟鸣声,好一场乡野音乐会啊。夏天,芦苇长得最快,有的芦苇长到两三米高,芦苇叶子有一尺来长,似一柄长剑。风吹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个季节,是家乡的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他们看到地里的麦子被南风吹得金黄,他们闻到了麦子成熟的气息,立即拿起早已磨快的镰刀,走进麦地,开镰收割,那真是“黄金铺地,老少弯腰”,抢收麦子的景象非常壮观。三五天之后,大片田里几乎全露出了白花花的麦茬,与芦苇荡的一片葱绿形成鲜明对比。此刻,麦场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农民们翻场、扬场,各管一行,忙着累着快乐着。很快家乡人听了到布谷鸟的叫声,就忙着犁田插秧。于是,一片片水田里,倒映出村姑农妇们弯腰插秧的身影。水田里女人的嬉闹声,夹杂着汉子粗壮的叫喊声,惊得水鸟扑棱棱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又引起了芦苇丛里的一串串响亮的鸟叫声。芦苇成熟的时候,芦花开始在秋风中怒放,那真是芦花似海。这时的芦苇显得苍老了,叶子不再翠绿,杆子粗壮结实。它们是在等待人们收割吗?收割芦苇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割起两三米高的芦苇不仅耗费体力,有时还要趟到没膝深的冷水里去割。家乡人不怕受累,挥动镰刀砍倒大片大片的芦苇;家乡人不怕吃苦,趟进冷水中收割芦苇,芦苇根扎破双手、脚板也不吭一声。孩子们也快乐地加入到收割芦苇的队伍中,他们找鸟窝,拾鸟蛋,抓水鸟,像野鸡、黄莺、芦喳子,放在芦苇编成的鸟笼里,唧唧喳喳的乱蹦乱叫。孩子们把这些鸟儿当作宝贝一样宠着、养着。晚上,生产队里留割芦苇的人会餐,各家的小孩子也可以跟着大人沾沾光,比如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丝。割倒的芦苇被捆成捆子,码成垛子,一垛一垛的芦苇,将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大量的芦苇被送到造纸厂作造纸的原料,家乡人还用芦苇作房顶上的屋笆,就是用芦苇扎成的芦笆子,上面盖上麦草或红瓦。手艺人还用芦苇编席子等生活用品。他们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用碾子压平,然后那双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用芦苇篾条编织成光洁溜滑的芦苇席。那时家家户户睡觉都用芦苇席子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前些年,家乡招商引资办起了芦苇编织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据说销路很好,效益不错。冬天里,家乡的河边滩涂是一片肃杀景象。地上,那层层的枯黄的芦苇叶子,经受了风吹霜打、雨雪冰冻,它们化作了泥土,为地下的芦笋根提供养料,来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将破土而出。啊,这生生不息、质朴顽强的芦苇,多像家乡的勤劳善良、坚韧乐观的农民。近年来,家乡人开垦滩涂种粮食,把水塘河湾改造成鱼塘子养鱼,大片的芦苇地消失了,那芦花似海的景象不多见了。但家乡的芦苇还是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遥远的记忆。我多想回家,看一看大运河畔秀美宁静的水乡风光,闻一闻家乡芦苇的清香气息,听一听芦苇丛里的啾啾鸟鸣,欣赏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的壮景。(1) 快速阅览文章,根据内容填空。 春天,芦苇迅速拔节,_。夏天,_,人们在芦苇的陪伴下幸福劳作。秋天,_,芦苇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冬天,芦叶渐渐枯黄,_。(2) 文中划线句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什么好处? (3) 最后一句中的“壮景”,能否改为“美景”?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 阅读全文,说说以“家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9. (17.0分) (2019玉州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染高三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读。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么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叽没了。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敦厚些的邻居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式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散发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邻居们心里狐疑A,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净扯吗?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赌客们玩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五元。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养活。杨直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子的大光,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向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B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C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D地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了主意,于是写了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偶然看见一个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愣,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最后把手停在了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但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并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了一棵脆绿茁壮的苗儿!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杨直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1) 下面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处“心里狐疑”写出了邻居对杨直父母的懒惰、低俗、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反感和指责。B . B处的“一眼不眨”生动形象写出了杨直看吴爷爷象棋残局时的专注神情。C . C处的“一眼不眨”写出了吴爷爷对杨直处于这样家庭环境能够不受影响,始终坚定自己信念的赞赏的神情。D . D处的“目光炯炯”写出了杨直从老爷爷的眼神中读懂了老爷爷对自己的赞赏和鼓励,让他得到鼓励,树立信心。(2) 下面对文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句侧面表现了杨直对学习的专注与痴迷,不会因环境的不利而影响自己的学习。B . 第句表现了杨直始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自强自立。C . 第句写芽儿抵抗住了来自巨石的压力,茁壮成长;实际写出了杨直在那样不利的家庭环境下能够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的第一个梦想。D . 第句写出了杨直考上清华大学,除了他写的满分作文以外,还有他自己端正的学习态度,老师的关怀教育和同学的无私帮助。(3) 下面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杨直在这样不利的家庭环境下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的第一个梦想。B . 对于杨直的父母来说打麻将比参加家长会更重要,他们语言粗俗,不顾忌影响儿子;在家设赌局,而且抽红,赚昧心钱;不给儿子做早饭。对于这样的家庭环境,杨直都不受影响,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C . 杨直在吴爷爷的鼓励下,发愤图强,自强自立,最终还能实现自己的梦想。D . 杨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被家庭所影响,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0. (50分) (2019七上椒江期末) 根据要求,完成写话。 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春可谓是感官信息运用的经典之作:用视觉来写小草的鲜嫩、春花的艳丽,用嗅觉来写泥土的气息、春天的芬芳,用听觉来写婉转的鸟鸣、牧童的短笛;用触觉来写春风的温柔和煦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通过感官准确传达出来,令人陶醉向往。请你选取某一景物,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然后加以描绘。80150字左右。四、 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11. (10.0分) (2019吉林) 名著阅读。 (1) 下列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施耐庵水浒传B . 司马迁世说新语C . 吴敬梓西游记D . 蒲松龄资治通鉴(2)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钢铁般战士的故事。B .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父母的家信摘编。C . 格列佛游记以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航海冒险经历为线索,揭露并批判了日本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D . 艾青诗选涵盖了诗人艾青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艾青的作品主要描写土地、太阳、火把、黎明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的走。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署,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选自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段体现了当时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语段中写道“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联系全书,简要回答祥子如此拼命拉车的原因。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24分) (共5题;共24分)1-1、1-2、1-3、1-4、1-5、2-1、3-1、4-1、5-1、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6-1、6-2、6-3、7-1、7-2、7-3、7-4、8-1、8-2、8-3、8-4、9-1、9-2、9-3、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0-1、四、 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