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I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721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和平/应和贮蓄/伫立称职/称呼涨水/头昏脑涨B粗犷/旷野似的/似乎着落/着火笨拙/咄咄逼人C嘹亮/瞭望看护/看见睫毛/轻捷环绕/饶有兴味D晕倒/黄晕调羹/调度元宵/云霄山脉/含情脉脉2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ABCD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市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为世界描绘的愿景,也是中国为世界找到的人类相处之道。C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会徽由六个元素组成,富有活力与动感,表达了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特质和地域特色。D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二、字词书写4 .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多少个 (i)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s)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黄省三嗫嚅地:李先生,我实在没有路走 父亲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故乡的小镇吴建我常去江南,熟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小镇;我作客中原,领略过“驴马满街转”的山区小镇;我远游云南边陲,欣赏过芭蕉树掩映竹楼的傣家小镇然而,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故乡小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古时候,这里梓树成林,绿遍乡野,因此,人们把她取名为“林梓”。早先,古镇就一条窄窄的石街,不到一里长。两边是一些木拼门的各式店铺,一家挨一家,鳞次栉比,店堂正门大多贴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九江”的红纸对联。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镇西头是一座石桥,通扬运河从桥下浩荡北流。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小镇人。【A】小镇的黎明是欢快的。晨曦初露,四乡八村的农民便头顶晓星残月,肩挑手提,来小镇赶集。人们的木屐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板街上,叮咚作响,似一支悦耳的晨曲,唤醒了酣睡中的小镇。此时早起的商家已卸下门板开始招揽顾客。蒸笼上的包子热气腾腾,烧饼店里的油香弥散在空中。张婶的小吃摊前是最热闹的,一条旧长桌临街搁着,四周是几张板凳。一只用油桶改制成的炉子成天燃烧着,大铁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阵阵热气,花上一元钱就可以喝到一碗又嫩又香的豆腐脑儿,上面必定漂着青绿的葱花。镇上的潮糕店小有名气,用本地产的糯米磨成米粉制成的潮糕,清香四溢,甜美可口,独具风味。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下驾,品尝潮糕后大加赞赏,从此林梓潮糕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店铺里的老师傅边做边卖,生意十分红火。【B】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集市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或蹲或站,一脸憨厚相,一身土布衣。他们虽也讨价还价,但决不缺斤少两。地摊上农副产品应有尽有。青菜、包菜、蒜葱还闪着亮晶晶的晨露;盆里鲢鱼、鲫鱼时而摆尾游弋,时而又蹦又跳;大公鸡、小鸭子在买卖人的手中扑腾着、挣扎着日头渐高,赶集的人陆续散去。此时,高出屋顶被熏得乌黑的烟囱,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炊烟。【C】小镇的夜是静谧的。只有镇公所门楼下挂着的两盏大红灯笼,映出一团橘红的亮色,给小镇的夜平添了一份朦胧的诗意。【D】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5 . 文章题目为“故乡的小镇”,开篇却写到了江南的“水乡小镇”、中原的“山区小镇”、云南边陲“傣家小镇”,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 文章第段中说“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我”留恋些什么。7 . 结合上下文,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8 .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为什么?故乡的小镇似从江南移来。一座座茶楼临河而立,赶集的农民带着自己劳动果实换来的喜悦,登楼小憩。热情的小伙计从烧得通红的火炉上,拎下直喷蒸汽的大铜壶,总是向被饮浅了的茶盏里勤勤地斟着,把小镇的早晨和人间的情愫斟得滚热滚热应该放在_处,理由: _9 . 本文与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都以回忆家乡为题材,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两位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甲】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摘自故乡的小镇)【乙】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跟下。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摘自本命年的回想)【甲】_【乙】_“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n然。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y。竹_甲_(即/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_乙_(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_丙_(淡泊/淡薄)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屈。10 .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情趣n( )然心旷神y( )唱和_(A.h B.h)折腰_(A.shB.zh)11 .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博大精深 淡薄B既 源远流长 淡泊C即 博大精深 淡泊D即 源远流长 淡薄四、句子默写12 . 按课文原句填空。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故园东望路漫漫,_。(逢入京使)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不畏浮云遮望眼,_。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予独爱莲之_,_。(周敦颐爱莲说)陋室铭在生活情趣上从反面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五、对比阅读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注:欻(x):忽然。瞰:窥视。昧爽:黎明。缢:吊死。逡(q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直:同“值”。罹:遭遇(祸患)。13 . 第一小组的同学对画线句的朗读停顿产生了分歧,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我赞同_理由是_。14 .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文言词的意思,在成语中多有留存。以下是第二小组同学整理的成果,请你将他们的汇报内容补充完整。(1)“恐前后受其敌”这句话 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成语“腹背受敌”中的“敌”正是_的意思。(2)在“顾野有麦场”中,“顾”的意思是“看,视”,成语“左顾右盼”中,“顾”的意思也是“看,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文中“眈眈相向”的意思是_,由这里“眈眈”的意思,我联想到成语“虎视眈眈”。(4)在“场主积薪其中”一句中,“薪”的意思是“柴草”,我想到带有“薪”字且字义相同的成语是_。15 . 以上两个关于狼的小故事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情节、形象、主旨中任选一个方面,概括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并作简要说明?六、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栎:同“栋”,一种乔木;茗:茶的稚称。16 .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17 .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七、语言表达18 . “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八、名著阅读19 .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你读了原著后,认为赛珍珠这样取名的原因是什么呢?九、作文20 .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1)世界上什么最快乐?有人说艺术家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品,有人说是孩童在沙滩上搭建城堡,有人说是母亲为初生婴儿洗澡,有人说是医生手术成功,给病人带来第2次生命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赞许的目光,等待假期的来临,等待2008奥运的召开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也是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