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2)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5253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2)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2)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2)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2)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匀速的,步伐是_的,步韵是_ 的,步态是_ 的。孩子,我希望,在跑过草地的时候,你能小憩C( ),让那A png( )勃的生命滋润一下你枯燥的眼睛;在花园边,你能坐下来,让那姹紫嫣红的色彩渲D( )染一下你单调的生活;在落叶纷飞的树下,你能Bzh( )足,感悟生命的韵律和从容。也希望,你能够仔细地看看勤奋的蚂蚁,像它们那样执着向前; _,_ 。希望你能够认真地,像它们那样生活1 . 在A、B两处根据拼音写汉字。A. png( ) B. zh( )足2 . 在C、D两处给加点的汉字注音。C、小憩(_) D、渲(_)染3 . 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谐稳健优雅B稳健和谐优雅C和谐优雅稳健D稳健优雅和谐4 . 仿写划线的句子,使句子连贯。_,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发现昆虫的秘密吴孔明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动物标本展厅里,有一幅精心绘制的科普画。在它的右上部分,一只硕大的凤蝶占据了大约1/4的画面,散发着排山倒海的气场。作品说明道出了这幅画的奥妙:画中各个动物形象的大小,是由它们所属的类群在整个动物界中所占的比例决定的。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其中100万种以上是昆虫。昆虫这个“超级大纲”所包含的物种,在动物界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昆虫学家对昆虫做出了简单的定义,即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且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的节肢动物。若按此标准来筛选日常生活中的动物,你会发现,昆虫确实占了大多数:家中常有蟑螂、蚊子和苍蝇出没,书柜里或许还会有衣鱼;花园里,会遇见忙碌采蜜的蜜蜂和引吭高歌的蝉,还有憨厚可爱的瓢虫;河流或是湖泊边,飞舞的蜻蜓和豆娘很可能会成为你的美好记忆。事实上,昆虫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生物,它们对自然界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从珠穆朗玛峰到开阔的海面,都有昆虫的存在。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昆虫进化出很多习性:有些能通过远距离迁飞,到达数百千米以外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滞育来度过寒冷的冬季;白蚁、蜜蜂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分工,它们的化学通讯语言是一部科学的天书为了取食不同的食物,昆虫进化出了不同的口器,这让昆虫的食谱极为广阔,既有植食性,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和腐生性,使它们拥有在地球生态系统里“见缝插针”的生存技能。它们既可以生活在空中,也可以生活在地下和水中。不仅如此,昆虫还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它们既可以有性生殖也可以无性生殖,只要环境适宜,它们的种群数量就会在短期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类在文明的黎明时期,就已经和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千年来,人类不断地享受着昆虫给予的恩惠。古代,黄帝的妻子嫘(li)祖发明了养蚕和缫丝的方法。除此之外,蚕所在的鳞翅目作为昆虫纲第二大家族,也因其成员蝴蝶的美貌在人类文化里留下了丰富的印记。蜜蜂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蜂蜜等多种营养品,很多昆虫本身也是人类的食品。更重要的是,昆虫是很多植物的传粉媒介,它们是植物进化的重要推手。可以说,没有昆虫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人类。伟大的昆虫,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吸食人畜血液并传播疾病的昆虫,曾是人类社会的噩梦。时至今日,在一些医疗体系薄弱的地区,像寨卡病毒等通过昆虫传播的传染病仍在剥夺着体弱之人的生命。人类与昆虫的关系,是一部充满爱恨情仇的史书。在这一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里,我们展示了昆虫独特的生存技能,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事实。昆虫既能使人类丰衣足食,也能使人类遭受病痛与饥寒的折磨。因此,尽管今天人类的科技水平与古代社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更为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昆虫,仍然是一项值得长期奋斗的任务。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人类要学会和昆虫和平共处,只有彼此尊重才能有共同的未来。(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8)5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动物展厅里,一只凤蝶标本占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版面,是因凤蝶在动物界所占比例决定的。B判断一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首先可以从外形上看它的身体是否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看它是否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C昆虫面对自然界常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例如它们的部分器官进化了,生活习性改变了,繁殖能力也增强了。D昆虫是自然界植物进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衣食之需,而且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6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昆虫这个“超级大纲”占据地球已知的150万种动物的三分之二,它们的捕食范围已经扩大到地球的各个角落。B蜜蜂这种昆虫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分工,它们为人类提供了蜂蜜、蜂王浆等多种营养品,它自身也是人类的食品。C人类与昆虫的关系密不可分,昆虫是植物进化的首要因素,没有昆虫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人类社会。D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要学会与昆虫和平共处。虽然由昆虫传播的疾病仍然威胁着人类健康,但我们依然要与昆虫和睦相处。7 . 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介绍有关昆虫知识的说明文,文章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幅科普画引出昆虫这一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选文为了向读者普及自然界中众多昆虫的进化、捕食以及与人类的不解之缘,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C选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列举许多事例,既有助于作者对昆虫进行介绍,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D选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昆虫的定义、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小说的语言我初学写作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这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张岱写两个老者去逛一处园林,一老者说:“真是蓬莱仙境了也!另一个老者说:“个边哪有这样!”生动之至,而且一听就是绍兴话。写对话就应该这样,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一点人物性格、神态,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可是现在不少青年同志写小说时,也像我初学写作时一样,喜欢让人物讲一些他不可能讲的话,而且用了很多辞藻。有的小说写农民,讲的却是城里的大学生讲的话,大学生也未必那样讲话。不单是对话,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入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中所见。对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写景,就是写人。我曾经坐火车经过张家口坝上草原,有几里地,开满了手掌大的蓝色的马兰花,我觉得真是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我后来写一个孩子坐牛车通过这片地,本是顺理成章,可以写成:他觉得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但是我不能这样写,因为这个孩子是个农村的孩子,他没有念过书,在他的语言里没有“童话”这样的概念。我只能写:他好像在一个梦里。作者对所写的人物的态度、感情,决定一篇小说的基调。鲁迅写故乡伤逝和高老夫子肥皂的感情很不一样。对闰土、涓生有深浅不同的同情,而对高尔础、四铭则是不同的厌恶。因此,基调也不同。我觉得一篇小说的开头很难,难的是定全篇的基调。如果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把握住了,调子定准了,下面就会写得很顺畅。如果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把握不稳,心里没底,或是有什么顾虑往往就会觉得手生荆棘,有时会半途而废。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总是有个态度的,也是有感情的,在外国叫做“倾向性”,在中国叫做“褒贬”。但是作者的态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单独表现,只能融化在叙述和描写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这叫做“春秋笔法”。正如恩格斯所说: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说出。(文/汪曾祺,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8 . 文中借张岱写两个老者的对话表明了写人物对话的要求,下列对这段对话的分析符合这一要求的一项是( )A对话生动之至,写出园林如蓬莱仙境般美丽。B对话虽然只有两句,却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C对话中运用了方言,写出了绍兴的语言特色。D对话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不漂亮,没有深义。9 . 下列对“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叙述、描写的内容要真实反映作者眼中所见。B叙述、描写的语言要和作品中的人物相统。C描写景物要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达人物感受。D小说的人物形象要与整体环境气氛相适应。10 . 下列有关“小说作者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对所要写的人物持有自己的态度和感情。B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决定了作品的基调。C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把握不稳会使写作受阻。D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和感情不应在小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湖中人鸟声俱绝(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听觉方面写景,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孤寂的情怀。C作者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舟子的喃喃之语是引俗人之见,以正面描写表现“相公”之痴。D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甲)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问:“晦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罪何至尔?”复对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乙)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注释)对:回答。舟楫:泛指船只。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角黍:即粽子。14 . 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三处)适 在 街 上 信 步 见 地 上 草 绳 一 条 以 为 有 用 遂 拾 之。15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然则罪何至尔然则:_ 谓之竞渡谓:_16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A屈原以五日死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楚人以舟楫拯之D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17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晦气何能自来?”(2)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18 . 读完(甲)文后,你有何感悟?(乙)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五、情景默写19 . 诗文名句填空。某小组同学举行古诗文中常用意象知识的梳理活动,请你也来参加。组长意象是鉴赏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元素。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请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举一例说明。小明月常引发离愁别绪,寄托思乡思人之愁。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1)_, 月是故乡明。小红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2)_。小亮落花常传递伤春、惜春之愁绪,感叹人生之无常。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3)_。小云羌笛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边塞诗中常见。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_。小明东篱表达悠然自得、超凡脱俗之情趣。如陶渊明的饮酒:(5)_,(6)_;又如李清照的醉花阴:(7)_,(8)_。组长被赋予典型意义的意象还有很多,如“青鸟”、“梧桐”等等。这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柳”这一意象通常表惜别,但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所以具体意象还应具体分析!小红哇,经过这次学习,越发觉得自己不够了,怪不得虽有嘉肴中说:(9)_。小亮子曰“(10)_”,说的就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大家一起继续加油哦!六、诗歌鉴赏阅读与赏析:菩萨蛮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注释暝:昏暗。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金饼:比喻圆月。20 .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21 .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七、名著阅读22 . 根据诗歌的节选,写出相对应的诗歌名称。(1)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_(2)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_八、作文23 . 作文。请以“,有句话早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对象,如,“爷爷”“老师”“校长”等等,然后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 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2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朗读者系列图书,主编董卿在第一部分“遇见”中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写故事,抒写真情,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对比阅读1、五、情景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