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235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长妈妈”和“闰土”就是阿长与中的“阿长”和故乡中的“闰土”。B诫子书与出师表两篇文章均出于蜀相诸葛亮之手。前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后者言辞恳切,反复劝勉后主,体现了一个“忠”字。C“唐雎不辱使命”、“怀疑与学问”、“端午的鸭蛋”、“登飞来峰”,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D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我”的视角作为文章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更是将文章的讽刺力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我”这个叙事者充满了莫泊桑的理想和希望。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按顺序写出相应的汉字。秋天的徐马荒,静m安闲,黄叶落满小道,林间一sh时吹过的风发出落雨般的轻响,芦苇荡里被惊起的鸟儿轻ji地飞向蓝天,蒿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未遭人为破坏,这才是纯cu的自然。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淡定的秋色曾妈妈的平凡故事理由岳母曾志去世十年,至今仍是家中鲜活的话题。她经过无数次重大革命运动的磨练,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色。由于理念、追求以及生死历练而形成了人格特征的一贯风貌,即使在后来我所见到的常态生活环境中,也深深刻下原先的样子。曾妈妈退休以后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享受中组部正部级待遇,但家中私事,她不指使保姆,不麻烦司机,也不有劳家中任何人,每天为买菜而奔波,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每当晨曦微露,曾妈妈就提着一个用旧了的布口袋,挤在照熙攘攘的人流中。她买菜既要新鲜,还图个便宜,这样就得顺着摊位细挑慢选,来回一两个小时,署往寒来从不中辍。她老人家还有一条规矩,从不接受晚辈上交饭费,这么一来,摆到餐桌上的饭菜水准就成为问题,单调,寡味,五六口人能有两三个菜就不错了,而她总是把上一顿的剩菜拿来自己吃。如想改善伙食,只能自己也去买莱,再把实物送到曾妈妈的厨房,而且要把握分寸。我知道妻子陶斯亮就因买过几样时令菜被她数落。她对我这个女婿似乎宽容一些。不光买菜,买家庭日用品的路程更远,曾妈妈也不肯叫公家配备的司机,而是去挤公交车。二十多年前的公交车站秋序混乱,上车全凭强弱相争的丛林法则。一次遇到一群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蜂拥而上,瘦小的曾妈妈落在最后,踩在车厢踏板上,只挤进半个身子,不料司机“叱当”把门关上,重重地夹住她的头部。同车人惊呼:“夹住人啦!”句机才把车门打开。曾妈妈觉得头部不适,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脑震荡”。休养时去看她,她认真地问:“你们看看,我的头有没有被夹扁?”看样子不像开玩笑。身为医生的陶斯亮说:“没有,夹扁是不可能的事。”看着老人家将信将疑的神色,我的心里一沉。曾妈妈已是古稀之人,腿脚不复当年。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候,一个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坚持自己的信念,竟然显得特立独行,还有几分悲壮。她的家居至今在我眼前仍浮现出那张铺在餐桌上的塑料布,那是一幅白地印着绿色图案的塑料台布,每天吃饭都要面对它。年深日久,中间已发黄、变脆,又被砂锅或水杯烫出许多烙印,终至有一天裂开口子。我本想,去商场挑选一幅漂亮的台布送给曾妈妈,但陶斯亮告诉我,那样的结果一定是被妈妈把新台布叠好后放进箱子里,她还会用旧台布。有一天坐在餐桌前,忽然眼前一亮,台布上裂开的大洞没了,细看原来是曾妈妈把中间的破洞剪掉,又将尚未破碎的两头调到中间再缝起来,虽然短了一截儿却还能凑合。陶斯亮有一位台湾朋友来家做客,看看家中陈旧的沙发和摇晃的桌椅,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又发现了这块台布,大为惊讶地说:“没想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这样过日子!岂止半块台布,就是餐巾纸也被她撕成一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日渐富裕,家中餐桌上多了纸巾。曾妈妈认为取之于木材的纸巾用来太奢侈,她把每张纸巾都撕成半张,再叠成一摞备用。看她耐心地一张张地撕纸巾,我总觉得那动作背后有未曾言喻的象征意义。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门庭若市,有求她办事的,也有纯粹出于关心的,她一概热情招待。她深知自己曾任组织工作的敏感性。当客人临走时,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有一年夏天,曾妈妈去北戴河,需要提前返回北京,她擅自买一张硬座票,既不叫司机又不坐中办的专列。当时我和陶斯亮都不在身边,听朋友说,他在人头涌动的车站遇到曾妈妈正站在大太阳地里排队,十分吃惊,连忙要带她去贵宾休息厅,曾妈妈硬是不肯,弄得他进退两难,不得不选择陪曾妈妈在那儿傻硒。有六十多位朋友为曾妈妈举办了一次庆祝入党七十周年的活动。当主持人朗诵了一首真挚动人的赞美诗之后,曾妈妈接过话筒,向大家深鞠一躬,说了一番肺腑之言:“今天大家这样热烈地为我祝贺,我实在很惭愧,我为党做得太少,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我跟随党走过七十年,凭的是信仰、信心和坚强,从不动摇。”我想,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因信仰而造就的集体性格:勇敢、忠贞、舍己为人、清廉正直、自律内省这些也是人类社会对人格的审美共识,谁能说没有普甘价值!1998年6月21日,曾妈妈走了。当我们清理遗嘱遗物时,发现许多个发黄的工资袋,每个袋里装着老人家每月省吃俭用省下的两三百或三四百元,而且每个袋都注有年份月份,排列有序,以示来源的清白。在遗嘱中说明把这些钱全部捐献。看着那些发黄的工资袋,我热泪盈眶,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一张拼凑的塑料台布,还有曾妈妈把纸巾撕成一半的动作以及送客拒礼时的一溜小跑。我忱然有悟:这个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在常态生活中,刻意走向平凡,仿佛一池秋水般淡定安详,心清似水,净无杂尘。这位在战争年代百死一生的传奇女性,几乎用她的后半生去执着地迎接一场新的挑战如何在和平岁月里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有删改)3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晨曦(_)奢侈(_)婉谢(_)肺腑(_)4 . 曾妈妈在战争年代里是位传奇女性,在和平岁月中,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一贯风貌。文章记述了她退休后的许多平凡小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5 . 文章恰当地安排材料,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在写到曾妈妈家居时,详细地写了那块破旧的塑料台布,以此突出了曾妈妈怎样的形象特点?6 . 台湾朋友环顾曾志家中陈旧的摆设及用品时,大为惊讶地说:“没想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这样过日子这句话对于刻画曾妈妈来说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这样写对表现曾妈妈的品格有什么好处?7 . 精彩的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文中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曾妈妈的形象,请分析下面句子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几种方法?作用是什么?当客人临走时,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8 . 作者清理曾妈妈的遗嘱遗物时,发现那些发黄的工资袋里,装着老人家每月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在遗嘱中老人说明省下的工资全部捐献,这一情景感人至深,它会让你想到前文哪些与“省吃俭用”有关的细节?请你简要地写出其中的两处。9 . 本文题为“淡定的秋色”,曾妈妈的淡定本色,不仅表现在战争年代,也表现在和平年代。纵观全文,曾妈妈保持的共产党员的淡定本色是什么?文章结尾饱含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曾妈妈怎样的情感?阅读坦,君子人格一文,回答小题。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坦字,将君子人格,表达得相当之形象生动。孔子的本意,是说君子不会患得患失,所以他能保持内心的平和淡定。孔子的这个意思,自然是极好的。事实上,坦荡的胸怀,不仅是面对物质利益的得失时应该有的,而且应该扩大到面对一切人生忧患时的态度。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后,他对人生的态度,还是那样坦然,毫不消沉。“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这首诗表明苏东坡已经融入了当地黎族人民的生活中,与他们打成了一片。沿着牛屎的痕迹寻觅归途,这与他在贬谪黄州时与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步月一样,都展示出一种清旷的襟怀、潇散的风度,实在是坦荡得很呀!“坦”是销尽了内心的块垒。让内心变得平旷空无,就像道家所言:“虚室生白。”内心毫无渣滓,清风明月一片,那自然是高明的。而这高明的清虚中,自然可以生出无穷的智慧,也就是“白”来。我读李白的诗歌,感觉他的心中,时时是有块垒的,“”相较于内心的坦荡,那是一种焦灼痛楚的心绪,太过强烈之后,对心脏自然是有很大害处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坦,因为摆脱了利害得失的纠缠;“举重若轻”是坦,因为办事干练,果断干净。反过来说,一个小肚鸡肠的人,绝不会坦;一个婆婆妈妈、优柔寡断的人,也绝不会坦。“坦”要有一种豁达的气度,要有一种干练的风度,也要有一种率性而为、不为世俗所拘的勇气。经过的事越多,也就愈懂得做人要坦荡。人在一生中,免不了被误解,被人诽谤,被嫉恨,甚至被陷害。面对这一切,如果有一份坦荡的胸怀,那就会淡然处之,一笑了之,绝不会过分去计较,反应过度。相反,一个修炼不到家的人,也许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不仅伤及无辜,而且更重要的是,伤及自己,何苦来哉?说文解字释“坦”:“安也。从土旦聲。”“坦”就是安,从土。这让我想到我家乡的江汉平原,一马平川,坦坦荡荡,辽阔无边,而又鸟语花香,池塘如镜,倒映天光云影,竹木藤蔓,真是美不胜收。一个人,能像大地一样坦荡,不遮不掩,也就能像大地一样,鲜花似锦,果实累累。10 . 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下列诗词哪句放在文中横线处合适。(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1 . 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12 . 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坦”的认识。材料:“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下列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3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猛浪若奔:(2)窥谷忘反:(3)横柯上蔽:(4)湖中人鸟声俱绝14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5 . (甲)文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描写“异水”,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16 . 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五、情景默写17 . 根据提示填空。 (1)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2)_,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_,_。(4)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天祥以“_?_。”表达他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忠心为国的民族气节。(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4分)冷香菊陈荣卿晚秋风紧晓霜寒,香阵飘飘透竹帘。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18 . 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二句的内容。(2分)19 . 从三、四句看,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七、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1)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斯诺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听到的贺龙的革命经历。八、综合性学习21 . 立德中学开展“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材料。(材料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够具体,分类回收的拉圾桶也不统一,“混装”“混运”现象严重,导致终端处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垃圾终端处理多为就近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严重污楽土地及水源。(材料二)下图是初三(8)班同学绘制的“生活拉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材料三)许多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复原法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日本在各个学段均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每年都会组织小学阶段的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英国每个家庭都有三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环卫部门的垃圾车也相应分成三种颜色,回收垃圾时三辆车同时工作。(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我国目前垃扱处理方式带来的弊端。(2)请介绍材料二中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3)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谈谈国外在垃圾处理方面给予我们哪些启示。九、作文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不能缺少美,就像生命中不能缺少空气。在不同人眼中,美丽有着不同的定义。美丽可以是墙上的画,也可以是内心的艺术修养;美丽可以是精致的妆容,也可以是自信的微笑;美丽可以是动人的文学,也可以是精妙的物理请以“美丽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情景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