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5448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教学设计辽中县冷子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侯丹一、教材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是文章的总起部分,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第二部分(38自然段):具体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作者选择了他生平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和一道选做题。第一题是默读课文,并通过阅读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即“想想,课文讲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是落实“读懂课文内容”这一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习题还要求“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是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第二题是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这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第三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一些词语,是一般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带号的题是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有关孔子的故事书,供参考选做。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和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读懂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理解文中(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含义深刻的语句。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六、教学设计思路1、充分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初读时,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细读时,按几个故事依次指名学生轮读,竞读。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读懂课文内容。3、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富有内涵的语言进交流与评析,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扶放结合,组织学生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词。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及结构。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适当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为什么是伟大的呢?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名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预设及准备资料:(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ng)儒(r)祀(s)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学习读课文,互相评价。)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语,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文路,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这节课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文章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文章具体的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预设及准备资料:一、(1、2)孔子的生平。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默读1、2自然段主要把握:(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五、总结概括几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孔子以及他为人处事的哲理之中!六、作业1、完成小学生写字2、把孔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和同学听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3-8自然段。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3、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对孔子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上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孔子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1)请大家打开书,齐读第三段。(2)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是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孔子对子贡说的)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 C、“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 能说说吗? D、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E、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同学们找的都非常准确,老师把大家找到的用一个表格呈现出来)(3)填表(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5)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加小标题填表感情朗读 2、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个故事。 自学提示:(1)认真仔细的阅读读4-7自然段。(2)用“ ”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行为、神态的句子,再读一读。(3)小组讨论:孔子为什么这么说?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4)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课件展示)学习“提示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第二个故事。(1)学生汇报,填表。(2)质疑:A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饮盗泉里的水,书中有没有具体描写。(课件出示句子)这里的“厉害”是什么意思?(难以对付,难以忍受)。那你能把这种难以忍受的干渴读出来吗? B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和弟子是非常的干渴啊,那这时孔子喝了“盗泉”里的水吗?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3)孔子即使口渴的厉害,也能安守君子的节操,决不喝“盗”泉之水,这样的行为称得上品质高尚吧!那我们就把这种孔子在困难时安守节操的高尚品质读出来。第三个故事。(1)学生汇报,填表。(2)质疑: A“我刚刚梦见了我的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课件展示)核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句话?(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但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让学生理解孔子的心理活动准备理解下一句话。B、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C、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样的感慨?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和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D、“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引导学生感悟: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品质,逐渐走向完美。大家想一想,孔子说这些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循循善诱)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我手写我心:孔子曾经错怪颜回,从而悟出“识人不易”的道理,并能做到知错就改, 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我们也要向孔子学习。记得有一次。第四个故事。(1)学生汇报,填表。(2)质疑: A、“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课件展示)核心问题: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生读文中语句。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 “晚年”、“喜欢”、“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来理解。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谁能用朗读把孔子这种学习精神读一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感悟,体会难懂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善于质疑的学习精神。在体会了课文深刻含义之后进行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三、延伸拓展“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学习方法”(课件展示“学习链接”)(学生一起朗读,进行了解。)设计意图:进行课文拓展,扩大学生的认识。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1、同学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2、其实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4、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还很多,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还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论语故事大会,请同学们认真准备,看看谁是这一次的故事大王。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与习作指导,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整体回顾全文。召开故事会,为学习增添了兴趣。5、老师也写了一段小歌谣,与同学分享: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最属他。教学生,很有方,弟子三千美名扬。游列国,十四年,宣传主张欲国安。整经书,传后人,半部论语治古今。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诵读歌谣中结束吧!五、布置作业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巩固与拓展附、板书设计 21、孔子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不喝“盗泉”水 安守节操 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善于自省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