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47489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枣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枣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 核【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 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3. 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教学方法】齐读,分读,讨论,总结【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1. 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蹊跷(q qio) 掐指一算(qi) 故弄玄虚(xun)殷切(yn) 嫣红(yn) 玛瑙 (m no) 山坳(o) 厂甸(din)核潜艇(qin) 匀称(chn) 镶嵌 qin 国j籍。理解词意并会用“托付、安顿、蹊跷、分量”组成短语。2.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如:(1)正音方面:“分量”中的“分”是多音字,在此读“fn”,不读“fn”。二、课文学习的导入师: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每一颗花草树木,每一片土地,每一滴水的思念之情呢?在我们眼里几颗普通平常的枣核在海外游子起了怎么样的作用?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所要告诉我们的。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效的作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引导:“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1. 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3)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4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体感知:2.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理清文脉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枣核”2.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她带几颗枣核。索枣核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见枣核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说枣核第四部分: (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点名主题。议枣核体悟情感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棵枣树因为她思念家乡。 2.开头是怎样巧设悬念的?有何作用? 索要急切,不明用途。一设悬念如获至宝,不宣用途。再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真相,引人入胜。 3.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 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4. 哪些句子描写思乡的行动?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 暂未做)选材特点:以小见大。探究 一、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对比,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二、 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什么”? 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亲情 因为: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结尾的内涵: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质疑: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咬文嚼字: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若改为“她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领“我”踏访后花园,别的什么都不问,“劈头”就问“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归纳课文内容: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个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拓展延伸:思念自己的国土、思念自己的家乡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真正的领悟到了不管我们走到哪儿,身在何方,我们的思乡爱国之心永远都不会变的。最后我们边听边欣赏无数海外游子向往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凝聚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结束这一节课,会唱的同学们一起唱。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作业】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把它写成一篇故事【板书设计】枣核萧乾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见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说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议枣核民族之情点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