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社会认知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4176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社会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社会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社会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社会认知v 第一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v 第二节 印象整饰v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v 第四节 社会行为的归因第五讲社会认知v 社会认知-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v 社会认知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社会认知研究直接涉及到“个体如何主动地创造自己行动的框架。”v 第一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v 社会认知是包括对人的知觉、印象、判断以及对人的外显行为活动原因的推测和评价,是社会认知活动发生和进行时所经历的几个主要过程,它们互相联系组成了完整的社会认知活动。:v 社会知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仅仅指与人有关的知觉。v 社会知觉又称对人的知觉或人际知觉,是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认知过程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行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v 社会印象-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v 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的外表的记忆,其中也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的记忆。 社会判断-经过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我们已经进入社会判断这一综合分析和推论阶段。“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v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v 1、认知者因素 认知者(社会认知主体)本人的认知经验、世界观、价值取向、人格或个性特征。例棒球、斗牛图v 2、被认知者因素 即认知对象的谈吐、表情、姿势、行为方式或风格等。(印象整饰论述)v 3、交往情境图书馆、party遇见老同学可推测其身份v 三、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v 1、社会认知与寂寞 如果人们只注意生活中消极方面,那么他就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寂寞;长期寂寞的人也经常陷入贬低自己的消极作用圈v 2、社会认知与焦虑 焦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如害羞女生与噪音v 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v 心脏病v 负性情绪 紧张处理 免疫系统疾病 v 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第二节 印象整饰v (一)印象整饰的概念 印象整饰,亦称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 印象整饰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v 印象整饰充分说明社会认知是认知者和被认知者之间的互动过程。v 在认知者对被认知者加以知觉并形成印象时,被认知者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完全可能也确实能够通过对自己的装束、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的选择来影响或改变认知者对他的印象。 v (二)印象整饰的作用 它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在不同的情境,每一个体都承担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每一种情境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期待。为了更好地适应,个体就要实施有效的印象整饰。 成功的印象整饰,其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己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但理解并不一定表示个体就会按社会要求行事。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整饰。v (三)印象整饰的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在都知道对方不断评价、判断自己,从而产生各种印象,它会影响对方的反应。所以个体往往选择恰当的言辞、表情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印象整饰是一种社交技巧。其策略大致有: 1按社会常规或以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人的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知觉。因而个体往往留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v 2隐藏自我。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 3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4投人所好。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形成良好印象,往往投其所好,采取自我暴露、附和、谄媚、施惠等不恰当手段.v (四)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v v (四)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v 印象整饰,即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是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创造出一个恰当印象。人们自然会对人类社会行为本身的表演性和虚饰性发生疑惑:在人类的交往和互动中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存在虚伪性和欺骗性?v 其实,印象整饰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你运用这种手段或曰技巧达到什么目的。 就其积极即正面意义而言,成功的印象整饰可以用来调节与润滑人际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印象整饰的技巧来赢得他人或他国的好感、给予他人或他国一定程度和规格的礼遇却是极为常见的事了。从这样意义上说,印象整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结果。 v 脸与面子:印象整饰v “早先年,大家庭的主人变穷以后仍然要下馆子,到馆子里去即便是吃了个两三文钱的烧饼,也要摆出吃了什么山珍海味的面孔走出来。”他们要装着在桌上写字,将手指上蘸了唾沫去粘掉在桌上的芝麻;装着思考后的顿悟大拍桌子,将掉在桌缝里的芝麻震出来。(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资料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偏差无非是在人们的社会认知过程中,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特殊的反应。v (1)首因效应v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解释。 应指出,了解首因现象的存在,促使我们要全面了解他人情况,避免“先入为主”.v (2)近因效应 v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个经典实验。具体的做法是,在让被试阅读有关詹姆性格的两段描写文字之间,有一时间间隔。即先阅读(詹姆内向性格描写)一段后,让被试做数学题或听历史故事,再读第二段(詹姆外向性格描写) 。这时对被试进行的詹姆性格的评价起决定作用的已不是先阅读的那段材料,而恰恰是后阅读的那段材料。v 在社会知觉中既存在首因效应,又存在近因效应,那么,如何解释这似乎矛盾的现象呢?换言之,究竟在何种情况下首因效应起作用,何种情况下近因效应起作用呢?v 有人指出,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大作用;还有学者认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者起作用,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v (3)晕轮效应(以点带面效应)v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这就象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即月晕或称晕轮)是月亮光的扩大化或泛化一样,故称之为晕轮效应。 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 又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v 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其他品质也因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 v (4)社会刻板印象v 人们的社会认知偏差不仅发生在对个人的认知中,也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v 一般说来,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会表现出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相似性。如同一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大致相同的风俗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v 职业、年龄、性别、党派一样的人,在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也较为接近。如商人大多较为精明,知识分子一般文质彬彬,女性温柔体贴等这些相似的人格特点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知当中,并被固定化,便产生了社会刻板印象。v 社会刻板印象对人们的社会认知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看,刻板印象本身包含了一定的合理的、真实的成份,或多或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此,刻板印象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v 社会刻板印象对人们的社会认知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从消极方面来看,由于刻板印象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它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v 如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比如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的,而女性则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 第四节社会行为的归因v 一、归因理论v 归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它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第四节社会行为的归因v 一、归因理论v 人们行为的原因提出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努力等。外部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v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 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v (1)客观刺激物;v (2)行动者;v (3)所处关系或情境;v 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v 认为对上述三方面因素进行考察的结果,将得到三种信息: 1.区别性 2.一贯性 3.一致性v 1.区别性(distinctiveness):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 如果行为的区分性低,则观察者可能会对行为内部归因;如果行为的区分性高,则活动原因可能会被归于外部。v 例如,一名今天迟到的员工是否经常表现得自由散漫、违反规章纪律。v 2.一贯性(consistency):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 例如,如果一名员工上班偶尔迟到,但并不总是迟到,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则表明这是一个特例,行为的一贯性较低;而如果她每周都迟到两三次,则说明行为的一贯性高。行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越倾向于对其作内部归因。v 3.一致性(consensus):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比如,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就高。从归因的观点看,如果一致高,我们对迟到行为进行外部归因。如果走相同路线的其他员工都准时到达了,则应认为该员工的迟到行为的原因来自于内部。v 凯利对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归因过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做了比较细致、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但是,他的三度理论也遭到了人们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是指他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性,使之成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脱离了普遍人归因活动的实际。v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于所发生的事件,并不是多方面观察,收集足够的信息而后进行归因,而往往是利用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某些固定的联系,根据自己的需要、期望,凭借有限的信息,对行为结果经济、迅速地找出原因,而并不象统计学家那样对信息资料进行繁琐的分析。v 二、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v 1. 基本归因错误v 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把他人行为看成是行动者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其稳定的人格品质的一种系统反映。此时,人们往往忽视某种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基本归因错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它的影响,处境困难的人常常被认为是咎由自取,他们的困难是他们自己造成 原因:1、可能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评价结果,而忽视外因对行为的影响。 2、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v 2归因中的自利偏差v 和基本归因错误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是“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这一归因偏差指的是,尽管我们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人格因素,但我们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即随情境而变,这在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时更是如此。(非动机性) 评价者(观察者)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于较稳定的内部因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行动者)对自己行为归因时,却倾向于作外部的归因。 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v 为什么在看待他人和看待自己时会存在上述这种差异?一种最为可能的解释是,自己行为和他人行为的突出程度不同,因此知觉和认知的效果也不同。具体来说,作为行动者人们不能清晰地看见自己是如何行动的,这时自己的行为就不那么突出,而影响自己行为的外在环境因素却很突出,所以很容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反过来,作为他人行为的观察者时,他人的行为就成了知觉对象,而环境则成了模糊的知觉背景,所以人们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行为者自身。(非动机性)v 当行为是成功的、获取了良好的结果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环境或外在条件使然),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能力或其他人格品质使然);v 当行为本身是不好的、失败的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能力或其他人格品质使然),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环境或外在条件使然)。简言之,在归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我服务的偏向”。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