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763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项中字形或划线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融洽(qi) 和谐 雅致B . 暂时(zhn) 凝聚 幽静C . 走廊(lng) 缺陷 疏远D . 巷道(hng) 赋予 妖娆2. (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_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 ,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人生如茶,有时也是一种_成全。A . 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B . 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C . 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D . 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3.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B . 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C . 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D .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12月18日进行了亮灯仪式,标志着澳门口岸工程正式进入收尾及口岸设备。(在“设备”后加上“调试阶段”)4. (2分)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 .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C .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D .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5. (2分)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 . “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 . 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 . 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饮茶始于何时陈 雍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2)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学者的推测证 据_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_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饮茶始于先秦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唐朝_(3)文章第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5)把握文章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_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_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_7. (7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剥 豆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盒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1)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和_。(2)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角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选自冯梦龙智囊侯嬴)(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 赴:奔赴B . 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辞:离开C . 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 诚:如果D . 公子遂将晋鄙兵进 将:率领(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侯嬴为信陵君进献了哪几条“齐计”?请简要概括。 9. (26分)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项羽本纪赞(西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 , 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想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注】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因曾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世习称楚霸王。后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重(chng)瞳子:双瞳仁。伐:义同“功”。(1)解释下列各组划线的词。 将:遂将五诸侯灭秦_ 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_然:然羽非有尺寸乘势_ 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_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_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_(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及 羽 背 关 怀 楚 放 逐 义 帝 而 自 立 怨 王 侯 叛 己 难 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4)对项羽兵败乌江一事,杜牧、王安石的诗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5)对于项羽,司马迁、杜牧、王安石都有自己的评价,你怎么看?请综合诗文内容具体说说。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0. (8分)在下面横线上,根据原文,填写句子。 (1)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白头吊古风霜里,_。(陈与义登岳阳楼) (4)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孟子二章) (6)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 (7)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无限春意;“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11. (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初中学校以“你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吗”为主题随机调查了200名学生,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调查情况喜欢看电影不喜欢经常看时间紧很久没看内容不适合很少看票价太高很少看看电影人数1028727812比例(%)51436396(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_(2)根据以上结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六、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0分)12. (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格列佛游记作者是_,主人公是_(国籍)格列佛。 (2)在慧骃国里,马是_,而人形动物_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13. (6分)名著阅读。(1)小王子是_国作家_的代表作,文中写到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历程,其揭示了大人们_的德行。(2)下列关于小王子的内容和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A . 小王子在旅途中遇到了智者狐狸,最终领悟了“爱就是责任”的真谛,回到了他珍爱的玫瑰花身边。B . 点灯人是小王子到地球之前,唯一一个被他认为可以做朋友的人。他劝告小王子去访问地球,因为地球闻名遐迩。C . 作者给小王子居住的小星球标号,表面上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实际上是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D . 小王子篇幅短小,浅显简洁的语言、丰富大胆的想象、曲折别致的情节、淡淡散发着的哀愁、处处闪烁着的哲理 ,使这部散文集充满了诗情与智慧。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作文题目:这里,也是我的舞台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1、6-2、6-3、6-4、6-5、7-1、7-2、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8-1、8-2、8-3、9-1、9-2、9-3、9-4、9-5、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0-1、10-2、10-3、10-4、10-5、10-6、10-7、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11-1、11-2、六、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0分)12-1、12-2、13-1、13-2、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