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093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连翘(qio) 巉(chn)岩 晦(hu)暗 楔(xi)形文字B . 蓦(m)然 斡(w)旋 羁(j)绊 挟(xi)而不服C . 冗(rng)杂 闭塞(s) 幽悄(qio) 强(qing)词夺理D . 糜(mi)子 龟(jn)裂 襁(qing)褓 白雪皑(i)皑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赎罪 鼓燥 步履蹒跚 俯拾皆是B . 妥帖 官衔 寻欢做乐 鸿篇巨制C . 怯懦 磐石 精兵减政 惨绝人寰D . 狼藉 蛊惑 义愤填膺 骇人听闻3.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B .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C . 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D . 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 , 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4. (2分)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全力做好高考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确保道路畅通,让学子安心应考。(在“交通安全”后面加上“管理工作”)B .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打造精品服务平台。(删去“能否”)C . 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国产人工智能机器人,从生产、设计到研发都在青岛完成,现已实现量产。(将“生产”调到“研发”后)D . 麝香追风膏的主要成分是由麝香、独活、海风藤等配制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将“功效”改为“疗效”)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5. (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越明年,政通人和,_。(范仲淹岳阳楼记)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沉舟侧畔千翻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遥看是君家,_。(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王维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_,_。”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句子是“_,_。”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6. (7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宋江和兄弟宋清两个送武松。待他辞了柴大官人,宋江也道:“大官人,暂别了便来。”三个离了柴进东庄,行了五七里路。武松作别道:“尊兄,远了,请回。柴大官人必然专望。”宋江道:“何妨再送几步。”路上说些闲话,不觉又过了三二里。武松挽住宋江说道:“尊兄不必远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宋江指着道:“容我再行几步。兀那官道上有个小酒店,我们吃三钟了作别。”三个来到酒店里。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梢棒,下席坐了。宋清横头坐定。便叫酒保打酒来。且买些盘馔果品菜蔬之类,都搬来摆在桌子上。三个人饮了几杯,看看红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将晚,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大喜。武松纳头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边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与武松。武松那里肯受,说道:“哥哥客中自用盘费。”宋江道:“贤弟不必多虑。你若推却,我便不认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缠袋里。宋江取些碎银子,还了酒钱。武松拿了梢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武松堕泪,拜辞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门前,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来。(1)本文出自_,作者_。 (2)金圣叹点评“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门前,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来”一句“写宋江写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今年68岁的张爷爷这两天有点轻微感冒,不过爱旅行的他还是打算今明两天去杭州玩。下面是杭州的天气图,请结合该图,给张爷爷提三条出行建议。(要求:语言流畅,礼貌得体,80字左右) 杭州天气图今天晴转多云2126微风明天小雨转中雨915风力46级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一点一横长,回答下列小题。 一点一横长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中读书。他两眼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不准吃饭。“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写错了,重来!”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一声,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鳅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渐凝重。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了,他才看到我在练毛笔字,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爷孙俩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小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悄悄的。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照进来,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写毛笔字。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迹,便无心事去深入练习了。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摹不多,常是目临。有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人不见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1) 第段中爷爷“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我”的棱角被磨平了吗?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加以说明。 (2)第段中“左行右回,一起一落”指的是下列哪个笔画?( ) A . 点B . 横C . 撇D . 捺(3)爷爷对“我”写字有哪些具体要求? (4) 文中“气息”一词出现了三次,在第段中“气息”的意思是_,第段还指_,第段更有_的感情。 (5)说说你对标题“一点一横长”含义的理解。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0. (14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不亦说乎:_人不知而不愠:_吾日三省吾身:_传不习乎:_可以为师矣: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哪些?写出来个与同学分享。 (4)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对你的启发。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素娥:嫦娥。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1)两首诗中的“中秋月”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两首诗都是通过描写中秋月来抒发情感,那么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请以“醉人的,是那_”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俗话说: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关键在于我们个人对它的认知和态度。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5-1、5-2、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6-1、6-2、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1、8-2、8-3、8-4、8-5、9-1、9-2、9-3、9-4、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0-1、10-2、10-3、10-4、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11-2、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