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961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朝末年的小说家施耐庵。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D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给加点的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翩(_)然销声n(_)迹风雪载(_)途(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文中“次第”的意思是_;“年年如是”中“是”的意思是_。(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的表达方式;画线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题。(甲)木质的村庄王芸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盛夏,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族谱上可查找到源头。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的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成长的记忆渗透着被老宅过滤的光线的质感,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那是时光的馈赠,也是无法挽留的遗憾。无法,却又拼力想去挽留。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前一日进屋时,因为老宅低调的门脸、高耸的板壁、紧凑的结构,木匠师傅们想了很多种办法。此时,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乎有它稳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虑了。不远的天井一角,堆放着比人高的沙土、瓦当,瓦当是从老宅屋顶上揭下的,有着让今天的匠人称羡的结实质地。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儿。进门的一侧厢房里,也有木匠师傅在忙,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此不疲地将时光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们改善生活空间,生活质地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也有老宅被移植。它们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吟,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选自人民日报)(乙)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杨(主持语):冯骥才在为全中国56个民族做一次地毯式的文化普查和整理保护。这个听起来十分庞大的目标,冯骥才在酸甜苦辣中,一点一点靠近。杨: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这根神经被触动了?冯:触动我应是在上世纪1990年到1991年的时候,我去周庄。那时候周庄没名气,正面临改造。我看见老远河岸边上有一幢房子探出来,它留下一个倒影,房子边上还系着一叶小舟,简直跟画一样。他们说,这幢房子马上就要被拆了。旧房主现在都在拆老房子,要把木头卖掉,然后用那个钱来盖一个水泥的新房子。我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不觉得可惜?他说你还不知道,这幢房子不仅好看,柳亚子当年搞南社就是在这里。当时我说,好,需要多少钱?他说需要3万。我说我在上海正办画展,原先我办画展是不卖画的,现在刚好有些台湾人找我买画,我卖两幅小画,准备几万块钱把这房子买下来。我回到上海就把画卖掉,跟当地联系,当地一听说是我买,马上就涨到15万。杨:啊,我以为是降到1万。冯:结果涨到15万。杨:这回来了个冤大头。冯:我说怎么办,那就再卖掉几幅画。后来他们说你别卖了,如果你再卖的话,它还会涨价;但你已经做了一件好事,他不会再拆了,因为他已经知道它有价值了。后来这幢房子果然保留下来了。杨(主持语):相对于“保护”的艰难,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却快到不可想象。冯骥才奔走呼号、上山下乡,只为用最快的速度摸清民俗文化的家底,即便如此,这项计划也将耗时十年。然而从2003年“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冯骥才都是靠着自酬资金,在支持着几乎所有的经费支出。冯:后来又一次,我们决定开有关年画的全国性旅游会议,当时我觉得没有办法开,也没有那么多钱。有山东人说,冯先生,那你到潍坊来开吧,所有的费用都由我们花销。我们就到山东去了,在开会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出版社叫学苑出版社,那个社长也是山东人,挺义气,他说:“那么杨家埠卷(木版年画全集之一)这本资料画册我来出版。”他说他给我出书一分钱不要,他走后,到了第三天,我忽然得到一个消息,他被调动工作了。我当时觉得一切全都落空,那时候我想,我必须得有一笔钱,正好国家允许搞私人基金会,我来做这件事吧。但是我怎么办,我必须画画,因为我手里的画已经不多了。那时候,我白天要跑到各部门去,我管着各式各样社会上的事情,又管着小说协会的事情,我必须夜里画画,那几个月画到什么地步,你看,这手有这么大一疙瘩。杨:真是啊,非常突出。11冯:非常突出,就是那么画到十月份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腕子弯不过来了,有个东西挡着,我一摸已经起来那么一疙瘩。可我觉得我还必须继续画,才能把这两百万卖出来。后来我的好朋友赵文瑄,他是台湾的演员,喜欢看我的散文和小说,有时候到天津来找我要一本书。他知道这个事了,他说冯老师感动我好几次了,就让我也感动他一次吧,他正好有一笔一百万的稿酬,他说全交给我的基金会。12杨:他也很棒。13冯:非常棒,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我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14杨:您说过,没有情怀,就传不了文化。15冯骥才:让青少年热爱,迷恋传统文化,根底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只有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关切社会难点、加强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深化校园里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才能使我们的“80后、90后”热爱传统文化,具有文化情怀。(初读)3 . 阅读木质的村庄思考老宅面临着哪几种命运?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4 . 请阅读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根据上下文补全第段杨澜的采访词。(品读)5 . 结合语境,赏析木质的村庄第段的句子。进门的一侧厢房里,也有木匠师傅在忙,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6 . 木质的村庄第段写到“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明明村庄被“填植”后更“丰美”,为什么又说“被抽空”?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7 . 阅读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第段周庄的老宅主人不断涨价,是因为他知道了老宅的文化价值,从而有了保护它的意识。B第段冯骥才谈到出版社社长赞助落空一事,意在说明抢救文化遗产自筹资金的艰难。C第段写赵文瑄赞助一百万,因为冯骥才不遗余力保护文化遗产的举动感动了他。D第段冯骥才说“我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指像赵文瑄那样仗义疏财、对朋友慷慨相助的人。E第段冯骥才认为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读)8 .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准备邀请一些致力于“挽留记忆”的人士到学校做讲座,木质的村庄的詹姓老人和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的冯骥才相比,你更愿意听到谁的讲座?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原因。9 . 木质的村庄第段末尾写道:“无法,却又拼力想去挽留。”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写到:“相对于保护的艰难,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却快到不可想象。”请结合两文分析“文化保护”为什么举步维艰。现代文阅读味精的食用(1)味精也被称作“味素”,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常用面筋或大豆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而制成。大豆、面筋都是富有蛋白质的食物,人们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煮沸数小时,让所含蛋白质,变成各种氨基酸,然后把溶液在低压下蒸发、浓缩,加入碳酸钙和适量的石灰,除去过剩的盐酸,再加入酒精,这时谷氨酸就以谷氨酸钙和氯化钙的复盐形式沉淀出来。把沉淀分离,溶解于水,再加入碳酸钠,蒸浓,便得到白色谷氨酸钠结晶体味精。(2)谷氨酸钠可以水解成谷氨酸,谷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它具有强烈的鲜味。据实验,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仍有鲜味。谷氨酸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因此味精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炒菜、做汤时加点味精,会使汤、菜更加鲜美,因此能使人增加食欲,诱发消化液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味精又有补充营养之功。(3)有入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保健组织和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早已确认,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所以食用味精有利于改进和维持大脑的机能,使精神振作。对神经衰弱以及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均有一定疗效。味精还可作为药剂来使用,医疗上常用口服或静脉滴入的办法,治疗肝昏迷病人。因为谷氨酸钠和血液中过多的氨结合成谷氨酰胺,可以使肝昏迷病人症状迅速好转,血氨值下降,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4)不过,使用味精应特别注意温度,注意烹饪方法。烧菜时,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如果烹调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炒药、做汤时,应在临出锅时放入,且不要把它放在加有碱或小苏打的菜中,以免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而失去鲜味。(5)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否则,可能产生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会导致高血糖,另外,味精也不是越多越鲜,炒菜,做汤时,放适量味精,能起到增鲜作用就可以了。味精放多了,反而会感到舌头发麻,产生一种似咸非成、似涩非涩的怪昧。(选自千万个科学故事,有删改)10 . 下列对味精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有补充营养之功。B有利于维持和改进人的大脑机能。C对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很有疗效。D能使肝昏迷病人血氨值下降,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11 . 下列对说明语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中加点词“常用”,说明制作味精都是用大豆和面筋作为原料的。B第(2)段中加点词“据实验”,强调了“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仍有鲜味”这一说法的科学性。C第(4)段中加点词“轻微”,准确说明了“毒性”的程度。D第(5)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如果删就变成完全肯定,与事实不符。12 .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主要说明味精的制作过程。B(3)一(5)段说明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但过量食用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C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味精的功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激滟风流。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氩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材料二)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豫剧根植中原,有昂奋勃发的宏大气魄,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古今兼具、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不难不涩、南北易懂的中州韵音,质朴无华、宽厚浩然的文化风貌,反映现实、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众格局等。豫剧妆容“浓墨重彩”,不论生旦净末丑何种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生角画的各有不同,各种各样的脸谱更是五花八门,惟妙惟肖。(材料三)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的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日草根特性。然而,即使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依旧面临很大的挑战。京剧的发展应该着重两个方面:一是京剧观众,再是京剧本身。对于京剧观众,大家都会说观众层要从娃娃抓起。但做的时候却很敷衍:只关注那些喜欢或有京剧天赋的孩子,做几个讲座、唱几台戏、组织几个学校的社团。这或许不过是隔靴搔痒,只能影响少数的青少年。而青少年们,他们对京剧的细节服装、唱腔、表演等更感兴趣。而对于京剧本身,首先是现有节目的局限性。仅仅是少许的传统剧目,观众总会感到乏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故事题材多样,作者们的创作来源可谓取之不尽。怎样给京剧注入鲜活的、更贴近当下群体生活的能量,是京剧传承与发展的重中之重。13 . 下列成语中,与戏曲文化无关的一项是( )A有板有眼B粉墨登场C插科打诨D桃李春风14 .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黄梅戏,豫剧,京剧”得以位列五大剧种繁荣发展的共同点。15 . 结合(材料三)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两条可行性建议。(链接材料)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 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以往、过去。16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杂然相许(3)甚矣,汝之不惠(4)是山余亦未登(5)向吾远游冀雍17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19 . 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五、句子默写2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兔从狗窦入,_。(十五从军征)(2)最爱湖东行不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闲来垂钓碧溪上,_。(李白行路难(其一)(5)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_,君子好逑。(诗经)(7)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9)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1 . 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_。诗中“会当”的意思是:_。22 .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写出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钟”是聚集,写出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割”是分,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看到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诗人内心生发了归隐的意愿。23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24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1)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描绘了一个个大自然的精灵,其中有_,“它们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黄蜂是一个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它们虽然能够建造出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巢穴,却“完全不具备反省的能力”;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_”。(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_)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八、作文25 . 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掌声,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名词。它可以表达肯定和赞美,也可以表达尊重和鼓励。你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感染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耕耘打动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震撼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可以是个人或集体;可以是非凡人士或普通人物;还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请以“我把掌声送给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