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41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一种澄明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却不易得。就连夏先生这样的职业读书人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許下大愿:“今年要少写多读。 ”其实,如果做不到“少写多读”,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这种心境是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对于因为工作关系而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这种享受更不易得。ABCD2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方便患者,提高效率,我院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详情请见告示。B本次摄影展展示出的这些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平凡生活。C为了惩戒失信行为,市文明办、市法院今年第四次联合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D本次电视问政,将现场公布“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单位的年终考评总成绩。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商酌(zhu)自出心裁愧怍(zu)不可思议B狡黠(xi)言简意赅鄙薄(b)高官厚禄C荒谬(mi)眼花瞭乱磕绊(pn)左睇右盼D褴褛(l)万籁俱寂揣摩(chui)误入歧途4 . 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把胳膊肘支在桌上,两手张开,托住自己的脑袋,憔悴得一如恹恹欲睡而又努力支撑着的学生。B在我眼里军队中人要有一种刚强的气息,一种不折不挠的气质。C春天来了,小伙伴们结伴春游,小溪边的野花格外美丽,我忍不住采了一朵,这真是妙手偶得的美丽呀!D老母亲拿着死去儿子的照片,触目伤怀,悲痛不已。5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A伏尔加河B圣劳伦斯河C多瑙河D密西西比河6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更需要果决的判断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拒绝不像选择那样,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A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令人心情舒畅;使我们头痛目眩。B令人心情舒畅;使我们头痛目眩;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C令人心情舒畅;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使我们头痛目眩。D使我们头痛目眩;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令人心情舒畅。7 . 下列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将近一百年了。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C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8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怠慢(di)行辈(xn)屹立(y)戛然而止(g)B搁置(g)沙砾(l)山麓(l)帷幕(wi)C一摞(lu) 沼泽(zho)喧嚷(rng)雾霭(i)D糜子(m)眼眶(kun)蓦然(m) 大彻大悟(ch)9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本册所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其中。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陈佳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却往往更注重实用: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要的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攻势凌厉地抢占着传统阅读市场,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读书的功用显而易见。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识,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法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无用”的阅读常常萌芽于一颗对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当求知的欲望带领着人类穿过重重迷雾后,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无用”的阅读不是生存或者生计所必需的。2012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人们希望通过他的获奖,“唤起国人对好书的热爱,走进书本,沉湎其中,重回20世纪70年代的阅读时光。”在那个时代,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一定会留下痕迹。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恒久、绵密。因为无故乱翻书,因为不带任何阅读的预期,因为起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当女作家铁凝还是一个少年时,她读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的题记:“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时,深受震动,她说“这两句话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它给你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造成的重击。“无用”的阅读可以跳脱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无用”的阅读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我们收获“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感动。一本好书,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无用”而折损了它的价值。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而不是说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学业,为了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读。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10 . 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证思路。11 . 文章第段说,“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请具体说明“阅读行为”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12 .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3 . 结合文本,简要阐述“无用阅读”的价值。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成各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14 . 文章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总的评价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去加以表现的?15 . 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那些旧事在作者笔端娓娓道来,有种醇厚的味道。请从下列两个句段中任选一个品析。(1)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16 .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要求?17 . 文章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怎样的感情?试结合一处细节加以体会。三、文言文阅读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迨:等到。 倍:同“背”,背诵。18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患记问不苦人 (_) 迨能倍诵(_)迨能倍诵乃止 (_) 咏其文 (_)19 . 翻译“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0 .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1 .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四、句子默写22 . 填空。(1)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3)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4)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攀条折其荣,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7)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8)农务各自归,_。(陶渊明移居(其二)(9)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10)中国自然山水,别有一番境界。在陶弘景笔下,是四时俱备的“_”;在吴均笔下,是“_,千丈见底”的奇异之水;在郦道元笔下,是“_,隐天蔽日”的巍峨高山。五、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3 .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心乐之(3)佁然不动(4)以其境过清24 .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5 .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6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六、诗歌鉴赏27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甲诗描绘了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出了的边塞景色。(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七、作文28 . 请以回眸处,尽是深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享受。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