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20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烂漫(ln)诀别(j)淋漓尽致(ln)畏罪潜逃(qin)B澎湃(pi)累赘(zhu)悲天悯人(mn)忍俊不禁(jn)C歼灭(qin)镌刻(jun)不辍劳作(chu)惟妙惟肖(xio)D崩溃(bng)驰骋(chng)风雪载途(zi)家喻户晓(y)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C沪昆铁路横穿高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不久的将来,高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的宾语中心语是“敌阵”。B“溃退”是动词,“敌阵”是名词。C“三”是数词,“纷纷”是形容词。D“万船齐放”是主谓短语,“直取对岸”是动宾短语。4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B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校园防控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C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D是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衡量个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标准之一。二、现代文阅读故乡的番薯孙善文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薯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薯花,虽不起眼,却是那样盛张。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薯,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薯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薯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薯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薯,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薯块的五分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薯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薯根越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榕树根,一条一绦,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薯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20世纪80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都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薯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月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薯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陋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许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玻璃瓶种上了番薯,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番薯已换了角色。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5日)5 . 请按照顺序理清文章中与番薯有关的情节,补全下面空缺的地方。6 . 第段所写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 . 文章对番薯的描写十分生动,试对此加以赏析。8 . 为什么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可以温暖“我”的情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壶口走笔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轰轰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地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10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11 . 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12 . “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人文特点与本文的主旨,分两点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3 . 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什么会“满足”?14 .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三、句子默写15 . 默写。(1)独怜幽草涧边生,_。(滁州西涧)(2)_,白水绕东城。(送友人)(3)无意苦争春,_。(卜箕子咏梅)(4)_,雪尽马蹄轻。(观猎)(5)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6)山水之乐,_。(醉翁亭记)(7)非澹(淡)泊无以明志,_(诫子书)(8)_,可以为师矣。(十则)(9)兄道友,_,兄弟睦,_。(弟子规)(10)与肩挑贸易,_。 (朱子家训)(1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_!(黄河颂)(12)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如少年中国说所言“_,_,少年强则国强”。四、对比阅读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注)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16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2)被服以立被_17 .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18 . 选文(甲)论证了_的道理;选文(乙)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_(用原文填空)。19 .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20 . 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五、名著阅读(题文)名著阅读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21 . (小题1)文字选自_(作家)_(作品)22 . (小题2)这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六、作文23 . 根据要求作文。自然界的沼泽很泥泞,但其中小小的水洼,却会映着天上的星,闪闪烁烁,明亮美丽;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就像沼泽困扰着我们,但人生的沼泽也会映着星。这星是希望之星、喜悦之星,体现了人性之美、人生之悟。你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星呢?请以“我心中的星”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可酌情奖励2分。(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名著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