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17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3月9日开始,一场人与机器的围棋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场大战在韩国首尔上演,一直持续到15日,共5局。大战之所以,是因为对战的双方是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连失三局后,李世石说:“AlphaGo很完美,但是并非,我始终认为它是有弱点的。我希望这只是我李世石个人的失利,而不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失利。”第4局势瞬间逆转,李世石取得宝贵一胜。最终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合缜密的逻辑判断,4:1击败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让世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A引人注目天衣无缝莫名其妙B举世瞩目天衣无缝不可思议C引人注目无懈可击不可思议D举世瞩目无懈可击莫名其妙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岛城的城市特色。B巴黎气候大会的目标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该协议将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依据。C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 900万,避免约1 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D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3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龟(u)裂的大地再也经受不住战争的折(zh)磨,每天都有惊慌失错的尖叫声,那是因为战争不断引起震耳欲聋的声音。B沧海桑田、斗转(zhun)星移、时过景迁,所有错过花期的忧伤,都会在岁月的羁绊(bn)中逐渐退色。C山道盘折,有野树蓬蒿(ho)相遮,拾(sh)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秋日里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心中涌起的喜悦自不可名状。D江水上游溪深源远,素湍(tun)绿潭,随处可见,两岸树木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虬枝硕叶,或扎(zh)根岩石,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美的享受,宛如世外桃源。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落寞 晕(yn)圈 谦(qin)卑 大彻大悟B秀颀 袅(nio)挪 蹂躏(ln) 吹毛求疵C镂空 冗(rng)杂 自艾(y) 鸦鹊无声D慨叹 骁(xio)勇 匮乏(ku) 稍纵即逝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李洪兴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5 .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6 .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 . 第段中将故宫博物院和有的场所、文保建筑、文物放在一起写,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8 .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美美与共”指的是什么?9 . 读完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文化走向“大千世界”有什么看法?现代文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一大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又只能兴叹。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三两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枝头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0 .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11 . 联系上下文,从下面句后括号内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修辞角度)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加点词)12 . 第段说“我”当年摘枣“悻悻离开”,第段又说“不再悻悻了”,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理解说说各自的原因。13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B第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后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 傅永列传注释:书:写信。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14 .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 (_)(2)即更刮目相待(_)(3)能手执马鞍(_)(4)倒立驰聘(_)15 . 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16 .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A吕蒙进步惊人和傅永发愤读书的原因各是什么?吕蒙和傅永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四、句子默写17 .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3)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6)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8),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钩一种弯刀。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18 . 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19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六、综合性学习20 . 综合性学习。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1)人们常用动物回报母亲的事例来教育孩子要孝敬回报父母,请写出一个你知道的动物报恩的典故,并作以解释。(2)小组要制订“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请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3)李丽同学在“孝亲敬老”主题班会讨论“孝”的内涵时,提出要多听听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多看看父母辛勤付出的举动,多回忆父母关爱的点滴镜头,多做点回报父母的事情,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父母”。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21 . 综合学习某校九年级(1)班围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以“走近对联,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根据下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所读到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年龄段1225岁(100人)3045岁(100人)45岁以上(100人)喜爱对联的人数比18%40%65%感恩父母的人数比20%45%70%_(2)活动中有个“拟对联,谢师恩”环节,已经有同学拟好了上联,请你填写出下联。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下联:_(3)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发言片段,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学生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溫暖。学生C说:感恩挫折,_,_。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据语境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_ ”改为“_”。七、作文22 . 作文以下两题选做一题。(1)生活中常有不少感动。感动,缘于危难中的大爱,困难中的相助;感动,英语梦想的点燃,理想的实现;感动,缘于矛盾的化解,友情的建立;感动,缘于人群中的笑靥,亲人间的牵挂一次叮咛,一语问候,使感动浸满心田。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求:(1)认真审题,写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不少于65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