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中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12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B春天刚刚来到,我虽然穿着棉衣,但仍然觉得不寒而栗。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D谈起网络游戏,她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B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所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C令郎、赐教、贤侄等是敬辞,而家慈、愚见、鄙人等是谦辞。D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3 .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递进复句。)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是个病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C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以上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在读书汇报会上,张珊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句中“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二、字词书写4 .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生命之美源于自然。触摸一缕阳光,你会感受生命的xun(_)烂;采撷一朵鲜花,你会嗅到生命的芬芳;lng(_)听一声鸟鸣,你会领略生命的惬意。与自然亲近,你会心 kung(_)神y(_);与生命相拥,你将充实丰盈。三、现代文阅读秋天的心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5 . 本文在第段和第段两处都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6 . 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7 . 文章以“秋天的心”为题,“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8 .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锅碗瓢盆和谐曲安谅老傅师傅是明人的忘年交,他告诉了明人这么一个家庭故事。那天,老傅师傅老俩口饭后散步回到家,老伴径直走进厨房,“咦,刚才一水池的锅碗瓢盆哪里去了?”再扫视了一下厨房,见铁锅搁在熄了火的灶头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老伴心里便生出些欣慰,媳妇终于动手洗碗了。儿子和媳妇不和老俩口住。他们只是隔三差五地来探望他们,自然也蹭上一顿午餐或晚餐的。之前吃完了,也就说声“拜拜”就告辞了,留下满桌的杯盘狼藉。老伴也不怪他们。他们来,就是老俩口快乐的时光。可近年来,老伴干点活就时常累得腰酸背痛的,留学回来的小孙子察觉到了。每餐之后,他便主动去洗碗,让奶奶坐着休息。这把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儿子目睹儿子这般懂事和主动,就坐不住了。有几回,饭后,他见儿子站起收拾碗筷,也连忙站起身动起手来,帮着甚或抢着把锅碗瓢盆洗刷了。这两天晚上,儿子和孙子都外出了,媳妇来吃饭。演员出身的儿媳,一双手自皙而细嫩,早知道不是于这粗活的料。可婆婆毕竟年老体弱了,她总不至于熟视无睹吧?这天晚餐后,老俩口把锅碗瓢盆都搁置在水池里,也不急着洗涮。他们对儿媳说,他们想去小区溜达一会,这有意无意地留下了一段空间余地。“你觉得媳妇会洗碗吗?”在楼下溜达,老伴还幽幽地问了一句。老傅很洒脱:“我看会,就是不洗,也可以理解。反正都是我们的孩子,别为此郁闷呀。”“那当然,都干了一辈子,我会用什么怨言。他们毕竟是孩子。”老伴也宽谅地一笑。没想到,水池里空空如也。媳妇竟然真把碗筷清洗了,她心里好不高兴。连着几天,老俩口饭后散步回来,水池里的碗筷都不见了,媳妇真不赖呀!老婆婆心里感慨着。可渐渐地,老伴发觉了异样,怎么碗橱里的瓢盆少了?老傅师傅说:“你真是脑袋瓜子坏了,怎么好这么猜测怀疑什么呢?碗筷又怎么会少呢,吃饭也吃不下去呀?”他笑呵呵的一番话,把老伴也逗笑了。后来的一天,她把碗盘点了点数。过几天,又暗暗点了点,还诚如老傅所言,一个都不差。她内心责备道:“自己真是老糊涂了!”这天,儿子来了,白天出去了一会,带回一个沉甸甸的挎包。她不小心碰了一下上儿子大惊小怪地竟把挎包挪开了。老伴怕儿子在外惹事,他大小也是个官儿,拿了不该拿的,是她和老傅最忌讳,也是反复督促提醒的。她趁儿子,上厕所,打开了挎包,竟是一叠簇新的碗盘,和自己家里常用的式样花纹都一模一样。她没吱声,但到晚餐后散步回来,她发现那只挎包空瘪下去。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地哪去了?她心生纳闷,可是见儿子、儿媳都还忙着洗刷水池里的锅碗瓢盆,脸上的笑,又如水波一般荡漾了。有一天,儿媳不好意思地对婆婆说,我做错了,还望妈妈别生气哦。她皱眉了,媳妇做什么了,怎么向她道歉?这些天,锅碗瓢盆都是她和儿子洗的,碗橱里碗筷放置得整整齐齐的,好像不少还被洗涤得更加新了。她与老傅卧室里咬耳朵。老傅才托出了谜底:儿媳怕洗碗,曾经把没洗净的碗盘扔到户外。老傅在室外溜达时发现了被丢弃的碗盘。他没吱声,怕老伴生气伤神。只是悄无声息地买了碗盘补充进去。结果,儿子回来也发现了,说了儿媳,还把爸爸买了碗盘补上的事,也都说了,自己也买了一叠碗盘。儿媳深感羞惭。一切都风平浪静。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可饭后,抢洗碗筷的事,在三代人之间时有发生。老傅师傅叙述着,明人耳畔仿佛响起了悦耳柔和的乐曲声。(选自新民晚报2019年4月7日)9 . 简要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与结局部分的内容?10 .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作答。(1)演员出身的儿媳,一双手白皙而细嫩,早知道不是干这粗活的料。(此句话含义丰富,在情节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批注)(2)她不小心碰了一下,儿子大惊小怪地竟把挎包挪开了。(请简析儿子“大惊小怪”的原因)11 . 写留学回来的小孙子主动帮奶奶洗碗有哪些作用?12 . 文章的标题有哪些含义?”四、对比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13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_(2)望其旗靡靡:_(3)三军可夺气气:_(4)朝气锐锐:_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15 . 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五、句子默写16 . (1)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17 . 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18 . “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七、名著阅读19 . 名著阅读。_国著名女作家_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_的妇女形象。(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一项:(_)A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辱。一次被约翰表哥发现她在看书,示意她到其跟前,却被他打,简反抗,却引来了里德舅妈,简被舅妈关进了红房子。B谭伯尔结婚后随牧师丈夫去了遥远的郡。由于她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在先驱报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菲尔法克斯太太聘用了她。C圣约翰想要去印度传教,他让简爱放弃德语改学印度斯坦语,并要娶简,简虽然知道圣约翰真心爱她,但她爱的是罗切斯特,所以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D简爱赶回桑菲尔德庄园,发现那座宅子已成废墟,得知疯女人伯莎梅森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被一根大梁砸掉了一只眼珠,另一只眼睛也跟着发炎,失去了视力,左手也被截肢了。八、综合性学习20 . 语言综合运用。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积极参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请阅读后完成问题。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本期“经典阅读”活动推荐的名著是:童年(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名人传(罗曼罗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1)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A.第_句,修改意见:_B.第_句,修改意见:_(2)为配合“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刊萌芽将开辟专栏介绍这四部名著,请为该专栏拟一个能涵盖四部名著主题的名称。_(3)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语句。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_5月18日,一个9岁男孩儿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拒绝烦恼,健康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1)(观点论辩)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有人认为这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趁早。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80字以内。(2)(故事链接)下图与初中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60字以内。(3)(对联征集)结合两则材料,选择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上联:少壮不经勤学苦下联:上联:贤才何须蝇蝇小利下联:九、作文21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一:这件事我做对了题二: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场场的离别。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诗歌除外)自选,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2、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