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调研测试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0211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调研测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调研测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调研测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调研测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到了五月,他就会撺掇一群小伙伴到屋后不远的山上去采杨梅。B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C .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D . 何教授的这番话真是震耳欲聋 , 让在场的学者们敬佩不已。2.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修改:删去“由于”。)B .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修改:“人物”改为“形象”。)C . 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修改“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D . 一个人能否在生活中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修改:删去“否”。)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风休住,_!(李清照渔家傲) (2)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微君之故,_?(诗经郑风式微) (4)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5)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表现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的句子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n chng(_)。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n li f q(_)地睡不了觉。 (3)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o xn y y (_)地缓缓地向对岸驶去? (4)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fi qn wng sh(_)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一期间,湖北黄鹤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黄鹤楼,可以免费领取价值60元的景区门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止十月八日,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黄鹤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了去,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对材料2中人们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文气究竟从何而来。(100字左右)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方山子 ,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注释】方山子:苏轼的好友。原名陈慥。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矍:惊奇地注视(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的词。 方山子亦矍然_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从文章第段中_一词可见方舟子归隐的原因。 (4)比较桃花源记与本篇文言文,试分析陶渊明笔下桃源中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苏轼的朋友陈慥一家居于山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原因 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 , 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 , 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东汉王充论衡别通)【注】类,种类。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道:指先王之道。(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说:_人不知而不愠 愠:_犹为闭暗 犹:_其为闭暗,甚矣 甚:_(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B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C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D . 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4)【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文学作品阅读 牵记一场雪张峪铭灰沉沉的天是雪的序幕,冷冰冰的雨是雪的使者,当一切演绎到极致时,雪就飘然而至。雪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匆匆过客,当主人将茶捧到他的跟前,茶叶酽香还未飘散,客人却起身离去了,留下的是主人无着落的热情和失望。其实江南不是没有一场大雪的,可在记忆中搜索,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童年的冬装是没有过渡层的,里面一件布褂,外面就罩上了一件棉袄。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未等看清,雪粒已融在掌心。当雪真的纷纷扬扬时,大人们往家里挤,小孩子却跑向更深的雪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我真不知道雪怎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它虽将寒冷带到人间,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老屋里,长辈用树蔸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时有大人探头探脑地推开门,拍掉身上的雪,悄悄地围坐上来。火盆成了一个标靶,处在暖暖靶心的我,望着红脸关公似的人们,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他的聪慧来。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我牵记着雪,有时又不得不压住自己的私欲。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能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了黑白两色,如书画中的诗意飞白,可春天来临,地面上的坑穴洼地,冰面上的枯枝断梗一切如旧,雪后的泥淖,黏靴绊脚的,更让人心忧意烦。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诗是有喜怒哀乐的,它将雪事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不妨碍我牵记一场雪,一场迎候春日的雪。(1)文中回忆了关于童年的雪的三件事情,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事件感受野地玩雪 _有温情_(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句子的加下划线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矜持”在句子有什么含义?(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作者牵记一场雪,究竟牵记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 (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读书与创造力“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说说第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4)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根据要求,完成写话。 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春可谓是感官信息运用的经典之作:用视觉来写小草的鲜嫩、春花的艳丽,用嗅觉来写泥土的气息、春天的芬芳,用听觉来写婉转的鸟鸣、牧童的短笛;用触觉来写春风的温柔和煦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通过感官准确传达出来,令人陶醉向往。请你选取某一景物,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然后加以描绘。80150字左右。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洋溢地告诉她,他选择了一条道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士的行列。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是经受了不少痛苦。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B)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1)选段(A)中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请联系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所受的痛苦。 (2)根据选段(B)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3)你从保尔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4-2、4-3、4-4、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9-1、9-2、9-3、9-4、9-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