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检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798154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杞人忧天骇人听闻披蓑带笠咄咄逼人B力不遐供随声附和怪诞不惊畏罪潜逃C居心叵测疲倦不堪惊慌失措美不胜收D人迹罕至莫不关心神采奕奕呼朋引伴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推进全民阅读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B受强震影响,尼泊尔约有2至3万个左右的工厂变成废墟。C“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D随着社会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使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终于合并统一。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装弶(jing)妖娆(no)襁褓(qing)重蹈覆辙(do)B亵渎(xi )喑哑(n)阴晦(hu)强聒不舍(gu)C骈进(pin)恣睢(z)忐忑(t)恪尽职守(k)D旁骛(w)潮汛(xn)枘凿(ru)怒不可遏(h)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洪振秋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4 . 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5 . 品味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6 . 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C第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请言含蓄隽水,富有表现力。7 .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 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三句名言或诗句。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9 . 依次填在文中横线句中的词,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A布局配合映衬层次B配合映衬布局层次C布局映衬层次配合D映衬层次布局配合10 . 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11 . 所选文段采用的是说明结构。12 . 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三、句子默写13 .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1) 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2)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3) 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四、对比阅读(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14 .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1)公亦以此自矜矜:_(2)康肃笑而遣之遣:_(3)而求其所以没所以:_(4)见舟而畏之畏:_15 . 翻译下面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_16 .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方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17 .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五、诗歌鉴赏18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六、名著阅读19 . 名著导读。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1)_ (2)_七、综合性学习20 . 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隐含着人们对重大变故的解读。学完雨的四季一课,七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以“感受风雨,冷暖自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项目设计下面是已经设计好的两种活动形式,为了使这次综合性学习更加充实,请再补充两种活动形式。示例形式一:举办“自然风雨”图片展形式二:举行“风雨诗文”朗诵会形式三: _形式四: _(2)素材积累从你所学的诗词(曲)中积累上下相连的两句描写“风雨”的句子。我的积累:_八、作文21 . 写作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为期两天的运动会在激情与欢呼声中结束了。或许你是小小方队中的一员,拼尽全力只为迈出整齐的步伐;或许你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儿,斗志昂扬,只为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或许你只是观众席上一名为同学欢呼的啦啦队员,为健儿们送去祝福与鼓励是你此刻唯一的追求;你也目睹了全班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奋勇拼搏的那份执着与感动。这些画面留存在我们的心里,今天,让我们用心灵的笔触,唤起那些温暖在心头的故事。请以“2019,运动场上的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班级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总有一缕阳光留存在生命的深处,让我们久久回味、时时温暖:那一缕阳光,也许是父亲的爱抚、母亲的叮咛,让我们摆脱烦恼的困扰;那一缕阳光,也许是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关怀,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那一缕阳光,也许是一本书、一幅画、一个人、一抹景让我们在顿悟中感受温暖,在震撼中砥砺心志。一缕阳光,洒向心田,一种美妙,深入人心。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缕阳光洒向心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