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77132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苍茫 旷野 陈词滥调 漫不经心B . 装钉 浮躁 名副其实 歪风邪气C . 缭草 急躁 一筹莫展 轻歌曼舞D . 禁锢 狼藉 人才倍出 纷至沓来2.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B .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C .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D .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根据提示填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2)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_,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3)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 (5)李清照渔家傲中“_”一句,写的是云涛翻滚的壮美景象,“_”一句,表明词人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4. (5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开展讲座活动。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久违、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莅临、光临)指导!”临别时,梁教授赠你一本书,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阅读、拜读)!”(3)【礼节习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5.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龙则灵(_)谈笑有鸿儒(_)可以调素琴(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 . 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C .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D .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写秋日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古之情,音韵婉转,格调苍凉悲慨。B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联,实写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生动传神。C .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其中“秦苑”和“汉宫”用了借古称今的写法。D . 全诗除了第一句含有议论的成分,其余诗句都是寓情于景,没有议论。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尔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 , 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座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座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然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节选自朝花夕拾)(1)选文写了“我”的两次摇头,各是因为:_;_。 (2)“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3)结合作品内容,请你介绍一下范爱农是怎样的人。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宋威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1)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3)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素质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旅馆里,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相遇了。城里人是来“乡村游”的,本来他打算回城,却错过了回城的最后一班车。乡下人是打工回家的,本来他想直接回家,也错过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车。城里人先到,登记时,他要包下一个房间,可是服务员说,乡村不比城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因为床位有限,一个人只能住一个床位,其他床位还得留给其他人住。这样,后到的乡下人就跟城里人同住一室。乡下人进来时,城里人已经洗漱好了,正躺在床上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看电视。“你好。”乡下人跟城里人打招呼,城里人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作答。乡下人没有理会城里人的冷淡态度,他把一个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了床边,这是他的全部行李了。乡下人看了城里人一眼,开始脱鞋。立时,一股臭味弥漫开来,城里人皱了一下眉头。“什么素质?”城里人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这个细节被乡下人捕捉到了,他的脸红了一下,赶忙提着鞋进了卫生间。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趁着乡下人去卫生间,城里人把钱包从公文包里拿出来,藏在了枕头下。过了一会儿,他想了想,又把钱包重新拿出来放在床垫底下,并用力地压了压。乡下人显然心情不错,他吹着口哨,躺在那富有弹性的床上,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说:“真舒服啊。”然后,他递给城里人一支烟,城里人摆摆手,拒绝了。城里人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烟来自己抽上。看城里人没有与自己交流的意思,乡下人把刚张开的嘴巴闭上了。屋子里只有电视机的声音,播放的是一部爱情电视剧。乡下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城里人则东一眼西一眼地瞟,显得心神不宁。过了一会儿,城里人的手机响了。“亲爱的,我真是倒霉透了,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城里人开始抱怨,“现在住在一个该死的旅馆里,床铺硬得像石头,空气也不好,还不安全。”城里人说着,看了乡下人一眼。接完电话,城里人的情绪一直不好,一直抽着闷烟。乡下人的手机也响了,“老婆,是你吗?我明天就到家了,你等着我啊。我告诉你啊,我现在住在旅馆里,这床可舒服啦,软软的,被子白得直晃人的眼睛,下次我带你来享受享受。什么?花钱?挣钱不是为了享受吗?辛苦挣来快活用,你说是不是?”乡下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时间在流逝。不知道是因为接了老婆的电话激动,还是因为电视节目吸引着乡下人,总之,乡下人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丝毫没有要入睡的迹象。乡下人不睡,城里人自然也不敢睡。因为他的钱包里有一万元钱呢。乡下人也挺难受的。他也希望城里人尽快入睡,他挤了一天火车,已经很疲倦了,但他不敢睡,因为他的鼾声很大。城里人和乡下人彼此就这样各怀心事地对峙着。城里人心情烦躁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乡下人接连不断地抽着烟。乡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是第二天早上,乡下人醒来时,城里人已经走了。乡下人看着城里人乱糟糟的床铺,说了句,城里人怎么这么没素质。乡下人仔细地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又把城里人留下的乱糟糟的床铺也整理好后,才提着蛇皮口袋出了门。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选自短小说)(1)善用对比是本文一大特色。根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里的情节概括。 人物城里人乡下人情节对比_热情打招呼,洗脚,晾鞋怕钱被偷,把钱包藏在床垫底下_跟妻子打电话,不停地抱怨_担心钱被偷,一夜无眠,清早匆匆离开_(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3)小说结尾处才交代“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这样写妙在哪里? (4)城里人、乡下人都认为对方素质低,原因是什么?文章以“素质”为题,其深刻含义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素质的认识。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实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4-1、4-2、4-3、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5-1、5-2、5-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1、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7-1、7-2、7-3、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1、8-2、8-3、8-4、8-5、9-1、9-2、9-3、9-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