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20部编版)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2256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20部编版)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20部编版)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20部编版)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20部编版)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作者英国作家都德,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B回忆我的母亲是朱自清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C春望泊秦淮南乡子 京口北古亭怀古这三首爱国诗篇的作者都是唐代人。D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2 . 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天子且至B天子为动所以动心忍性C劳其筋骨上自劳军D一怒而诸侯惧 惧其不已也二、字词书写3 .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发展和出现,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无人配送模式,正在给快递行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带来新思路与新sh(A曙 B暑)光!(甲)(A巨大 B庞大)的外卖骑手大军虽然能够完成配送中99%的路程,但面对将外卖交到食客手上的最后50米路程,很多时候单靠骑手无法完成。例如对于不少高档(Adng Bdng)小区和办公楼宇来说,出于安全考虑就会(乙)(A一纸禁令 B明文禁止)外卖骑手进入。在外卖小哥无法入楼的情况下,只需将外卖放置到机器人体内,再设定好送货位置信息,机器人就能够自动上楼完成最后50米的配送。(1)根据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处_ 处_(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_(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修改句: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皇佑三年(一0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我在院中徘徊,而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节)4 . 纵观全文,分条归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事迹。5 . 文章第3节为什么要写衡王刻“寿”字的史实?6 . 文章最后一段别有韵味,请简要品析它的妙处。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7 . 为什么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声长叹,是一种“大彻大悟”?读了这篇文章后,除了要学习范仲淹的的忧乐观以外,你认为还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阅读张梅的天地间一株麦子一文,回答小题。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麦子伴着秋霜种下,经过寒露的浸泡,在万物萧疏的季节里,她却独自将生命的绿色抹在空旷寂寥的田野,成为农人冬日里的诗行。因此,小麦是生命的悖反。在严冬中仍没有停止生命的跋涉,在雪被下演绎着一个冬天里绿色的神话,成为生命的另类。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初春,返青的麦苗最先将生命的信息传递出来。一场春雨,几阵春风,走到麦田里,似乎能听到小麦拔节的声音:劈啪,劈啪令蜷缩一冬的人们不由得心潮澎湃、血管贲张。馈我一粒种子,便有万粒归仓;贻我一丝春雨,便能忘我生长。麦子似乎要急于回报农人,以接青黄。所以,麦子是一种懂得感恩的庄稼。麦子扬花了,田野里便熏蒸着馥郁的麦香。清新绵长,似融进千年岁月的佳醪,浓而不醉,使人神清气爽这便是麦花的清香。然而,你见过麦子的花儿吗?即使麦田如海,也望不到一丝花痕,因而人们很少记起咏赞麦子,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招摇的花儿:油菜花的绚烂铺张、桃花的矫情妩媚麦子花即实,实即花,花实一体。为了成熟,她连美丽也省略了。 然而,你也不必叹惋忧伤,因为它已将生命里最浓重的一笔在最后宣泄出来。你看,那如阿尔的阳光一样灿烂,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摄人心魄的金黄,才是生命的颜色。它张扬而不失厚重,辉煌而不显娇媚。然而,麦子美丽的极点又是生命的终点!布谷鸟叫了,黄鹂叫了,五月是农人的节日。农人蘸着月光在磨刀石上磨起悬了一年的镰刀,磨成一弯新月,映着月光试一试刀锋,刀刃遂将月光斩断,簌簌落了一地。中午,割麦人一般是不回家的。麦海无边,麦粒爆裂。太阳火一般地炙烤,急于归仓的小麦哪容得下农人喘息,割麦人只好嘟囔一句:“火里麦啊!”此后,便是上场、脱粒、晾晒、收仓。啄木鸟敲响林子的寂寥,古老村落的舂声也应声而起,从千年而下,悠长、邈远。现在,这种舂具虽然已为现代先进的机械所代替,成为博物馆里的悬挂,但这千古的舂音却如我心脏的律动,同频而跳。将水发过的黄澄澄的麦子放到石臼中,在舂杆的起落中,掌舂人肃穆、矜持。那不是一般意义的劳作,而是在进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仪式。至今,在许多农村,还保留着上新麦坟的风俗。在夏至前后,新麦下了场、入了仓后,将新麦磨成面,选最好的雪白头遍面做成面食。用新出笼的白面馒头或者刚出锅的水饺,来祭拜天地和亡人,表示吃上了新粮。在农村,只有吃上了新粮,才算实实在在地踏进了生命的另一个年头。月华如水。麦子如一位思想者在月光的点化下肃立、沉默,一肃立就是千古,一沉默就是万年。无需用语言表达,麦叶轻扬,麦穗昂首,一切皆在神与神的相遇间。我至今才明白:万物皆有神思,都是田地间的精灵。再一次置身麦田,屏息、凝神,刹那间,我感觉双脚扎根,双臂舒展,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8 . 作者写“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是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请具体说明。9 . 文末说“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 你从文中“我至今才明白:万物皆有神思,都是田地间的精灵”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不少于两点)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11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与徐公/孰美D盖/石性坚重12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为)13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选文第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选文第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14 .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5 . 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五、句子默写16 . 默写填空。水何澹澹,_。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小草也清得逼你的眼。春潮平两岸阔,_。次北固山下 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乡书何处达?_。 次北固山下夜发清溪向三峡,_峨眉山月歌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念长安故园正是江南好风景,_。江南逢李龟年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对雪唐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17 . 诗人当时的心情和生活状况如何?从何可知?18 . 诗中哪一个字是诗眼?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七、语言表达19 .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八、名著阅读20 . 名著知识填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这部小说以主人公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的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九、作文21 . 任选一题作文。题一:让蓝天更蓝题二: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任选其中一题作文;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