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1308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铁为什么能极大程度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呢?因为交通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打通了交通,就等于打通了经济”!随着高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附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人口的流动。高铁为“一带一路”战略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阳光大道,促进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说,高铁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李代桃僵,互相促进,让中国的发展更上一层楼。1 .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中可以替换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B与日俱增C前仆后继D相得益彰2 .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BCD3 . 语段画双橫线句是病句,请作修改。二、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完成各小题。在那欢快的歌声里费伟伟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块地方是回荡着歌声的。我的家乡是无锡。很小的时候,学校成立了几支“小红花”少儿文艺宣传队。我有幸入选,常参加的节目是一头一尾:头里器乐合奏,我拉手风琴,还打过锣;尾就是大合唱。有时受演出场所限制,或邀请单位的原因,器乐合奏会减人,两架手风琴减一架,那肯定减我我是进了“小红花”才学的。有时也会减些别的节目,但合唱一般会保留,老师说观众喜欢。那时我很是不解,唱得很一般呀,比如我吧,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吗?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本来节目就少,再不认真,万一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了呢?再说,合唱人多热闹,多好玩呀。因为人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加些小动作。有一次,唱完最后一声,大家举手张开,做一个造型,后排就有人往前排那人的夹肢窝碰了下。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台下自然就笑倒一片。是故意?还是无意?故意无意自然都不会有人承认,那个笑出声的就吃了批评,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差一群小孩子嘛,观众谁会计较这个。到了领唱环节,季亮从边上跨前一步,站到麦克风前。季亮和我同桌,个头儿全班最小,但此时俨然换了个人,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声遏行云。观众们悄声私语,啧啧称赞,令我羡慕不已。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份荣光!我那时暗暗想。山不转水转。谁想到呢,这辈子还真有这么一天,我居然也跨前一步,出列领唱。那是二十年后,单位搞汇演,每个部门都出节目。我所在的部门合唱了长征组歌中的一曲。“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嗨”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小红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台下的目光顿时袭来,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站在舞台上时从未见过的。虽然领唱只有几句,但那歌声,伴着那些目光,后来常浮现眼前。同事告诉我,不是你唱得多好,但演唱时你那个投入劲儿、那个自在劲儿,还是挺有感染力的。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人民日报2019年11月9日有删减4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 .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6 . 文章第段“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在文中有何作用?7 .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森 林 水 滴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在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有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瞭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我喜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森林水滴滴了下来,也许是沿着我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我的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惊鸿一瞥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表面上看,好似一片宁静的山林,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原因。听过一则传闻: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他返身走进林里,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有办法!有办法!”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手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这种复杂的感情,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既有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又有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原因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但是细细一想,又不完全是如此。我们喜欢到森林去,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森林,没有树木,这世界将变得多么的寂寞和悲哀!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不论从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中国范围来说,它们的总面积都存在不断缩减的趋势。中国森林面积在国土中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比例。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它也还在逐渐减少之中,我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去,到森林覆盖面积雄居中国前列的福建去,都能听到人们谈论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中的话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隐忧。伐木丁丁的声音,并非是全可赞美的。那里面也有破坏安宁生活的刀斧之声呢!这样一想,我终于知道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原来,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这样一想,又觉得在快乐中是夹杂着一点忧伤了。 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 人们对树木,对森林,也都有一份理性的爱。有没有这点爱,可能也是一个文明人和一个愚昧自私者的分野。(有删改 )8 . 仔细读第段,说说作者是认为森林的景色是“壮观”的原因?9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两层语意。10 . 第段写了一则传闻,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 . 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情感。三、情景默写12 . 古诗文名句积累。(1)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夜晚的声音能勾起诗人的情绪。夜上受降城闻笛中“_,_”两句借芦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两句用风雨声编织诗人的报国梦。(4)与人交往,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求学路上,我们认为学习与思考应相辅相成,因为“_,_”。(都用论语中的语句回答)四、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 .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_”一词显示了两岸的宽阔,“_”一词描绘出风帆悬空的态势。14 .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五、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注释)(1)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2)浸淫:逐渐蔓延、扩展.(3)踬:被东西绊倒。(4)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15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足之履平地(_)(2)命童子取土平之(_)16 . 与“何以天下家国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何陋之有17 . 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18 .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_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六、综合性学习19 . 图文转换。观察下图,回答问题。根所组图,简要说明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_1979年2009年的变化体现了_对2019年的预测表明了_七、作文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范仲淹未及洞庭湖却“思接”岳阳楼,可见游览未必要亲临;苏东坡一生“历典八州”却拥有惊艳古今的有趣灵魂,可见艰难未必只有苦涩.其实,有时候,真实未必美丽,美丽未必真实;逆境未必是坏事,顺境未必是好事。“未必”是一种质疑的眼光,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上面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未必”为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师生姓名;用规范汉字书写。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情景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课外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