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39881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小明同学晚上9点才回到家里,爸爸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小明回答说:“放学后,老师又给我补课了,你晓得不?”B . 您来讲一次报告,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C .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D . 欢迎您到我家来拜访,您将感到十分荣幸。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首先第一个发言,在众人的注视下分外高兴。B . 我们清晰地听到小溪里潺潺的水声和粼粼的波纹。C .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D . 中山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体现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千古名句是:_,_。 (4)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月色便mng_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_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信中国,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信中国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书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第一期播出,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注】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在这里指信中国的观众。材料二: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空仿佛近在眼前。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书信的价值。 (3)有媒体评价:“信中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结合你所阅读的某部名著,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6.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湖中人鸟声俱绝(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是金陵人,客此(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奇”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B .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说明为一体。C .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从侧面表现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D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作者采用了宽视野,远镜头,营造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连成一片,白茫茫浑然难辨,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7.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 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太史公日: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注】鞅鞅:闷闷不乐。绛、灌:指周勃、灌婴。血食:享受祭品。(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忌,嫉妒)B . 如我能将几何(将军)C . 臣多多而益善耳(更加)D . 何为为我禽(被)(2)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4)作者认为韩信招汉王嫉恨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王蒙人们注意到了抗震救灾中焕发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人们为之而感动,而鼓舞,而骄傲。从可歌可泣的无数事实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人民灵魂中的一些稳定的、珍贵的、有意义的方面。我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抗逆能力与抗逆风格。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应将“人上人”理解为权势地位财产,而应该理解为品格与成就)无数这样的命题与信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精魂。这些是我们的辩证法哲学,更是我们民族性格文化力量。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唤起了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主义。正是我们严峻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培育了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与坚强。那么,正是天塌地陷的汶川大地震,显现了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与艰难奋斗,就是必然的了。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不少关于人们精神面貌的负面说法,而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意味深长的。其次我要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是一个大国,一个古国,一个文化上极有特点、极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爱国主义是无与伦比的。许多年前,我在国外讲学的时候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我戏言道:中国有唐诗和中华料理。为了我的这个说法,复旦大学附中还特别命题令学生作文。一位移民欧美的华裔学人曾经对我说,他们在欧美生活的最大遗憾是文化共鸣的缺失,如“_,_”的杜甫诗句就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近代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太多的考验、挑战、怨怼与污辱,我们也的确应该对之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更新完善,我们终于看到了民族复兴、优良传统弘扬、普世成果的汲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与现实。我们怎么能不珍爱自己的唐诗宋词与粤菜鲁肴、珍惜我们的生活乐趣与内心表达?不论是大陆内地,不论是港澳台,面对地震,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团队精神,使人们增加了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的不可分割、不可泯灭的信心。第三我要强调我们的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我们的文化强调和谐,强调仁爱、忠恕、礼义,强调民胞物与、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我们的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太多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严峻的现实与艰难的历史使命,使我们相当长期以来不能不更多地强调无情斗争的一面。近年来强调和谐、爱的奉献才刚刚开始,已经显露了成效。抗震救灾中有多少这方面的动人事迹啊。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与人类先进文明的价值观念互通互动的,我们同样感念世界各国人民与各国政府对于中国抗震救灾的支持。然而毕竟中国是太大了,振兴中华的任务是太艰巨了,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是太有特色了,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没有其他选择。(1)读完全文,说说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国? (2)作者说汶川“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请补充完整横线的句子(温馨提示:诗句出自月夜忆舍弟),请说说为什么旅居欧美的华裔学者说杜甫的这句诗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 (4)各国人民与政府支持中国搞震救灾,但作者强调“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能明白作者的深意吗? 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惟有少年心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摩着它的苍老。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很厉害,边角都磨成了弧型,突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光了的书钉还在坚持。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妈妈担任校长的小学里。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五年制,十岁小学毕业已经不慢了。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我不敢用力,却又很想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 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就压在课本上。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是很在意有没有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下来,所以也不管盖没盖上课文,只是急速地写。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其实到了现在对这些课文仍然愚钝得很,何况那时年幼呢?“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那时哪里懂得这些文字含义的深邃?老师说好,就用打着圆圈的线画了出来,当堂背得滚瓜烂熟却也不认为有多好。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有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印象颇深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是一位吴姓老师的朗读,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疾言厉色、煞有介事。我记住了这位姓潘的语文老师,也记住了贾雨村的虚伪。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 “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记得在学生中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学生用红笔是对老师的不敬,不能用红笔写人名。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相比规规矩矩、老成持重的蓝、黑色,红色自然醒目得许多。纸上醒目换种颜色就行,人生的醒目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想我以前哪里是个能在板凳上安安稳稳一坐四十分钟的孩子!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就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童年依依,昔我往矣,童心邈邈,今我来思。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略有删改)(1)阅读原文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2)“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3)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4)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最后一句说“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我到底失去了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个组我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 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如果选择他(她、它)让我感到。写作,需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年作(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 , 从今又几年。【注】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1)诗的颈联借用了哪些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哀伤忧愁?请简要回答。 (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6-1、6-2、6-3、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8-1、8-2、8-3、8-4、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