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3869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率军击败匈奴,夺得河西走廊地区的西汉将领是( )A卫青B霍去病C蒙恬D周亚夫2 . 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3 . 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ABCD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决定举办历史研学活动,请答下列问题。4 . 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A. B. C. D. 5 . 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是( )A. 瑞金一遵义一吴起镇一泸定桥B. 瑞金一泸定桥一遵义一吴起镇C. 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吴起镇D. 瑞金一吴起镇一泸定桥一遵义6 . 如果要追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足迹,应选择以下红色旅游景点中的( )A. B. C. D. 7 . 岁月流逝,文物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一文物胜千言。下列文物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8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的落日辉煌,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ABCD9 . 1895年,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联中的“割地”指的是( )A割中国九龙司给英国B割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给俄国C割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割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给俄国10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ABCD11 . 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电影题材应该是七七事变挺进大别山西安事变辽沈战役ABCD12 . 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贴出标语:“忍痛停业,冀救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这一标语声援的是哪一运动(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阅读表格,回答以下问题题。秦始皇汉武帝政治采用“皇帝制”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设立文化推行儒学教育13 . 适合填在表格中处的是A同隶校尉统一文字B三省六制 “焚书坑儒”C刺史制度独尊儒术D地方节度使创立科举14 . 表格中两位历史人物的治国之策共同的影响有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领土完整加强了思想控制 促进了经济发展ABCD15 .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马关条约签订中华民国建立抗日战争胜利渡江战役胜利ABCD16 . 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17 . 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平津战役ABCD18 . 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A长辛店工人罢工B五卅惨案C上海工人罢工D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血腥镇压19 .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的演讲与下列文章宣传的思想是一致的A警告青年B狂人日记C庶民的胜利D万国公报20 .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材料中的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工业革命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1 . 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ABCD22 . 世界文明古国都有自身独特的国家特色。与“种姓的国度”、“西方文明的摇篮”、“新月之乡”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是( )A埃及希腊阿拉伯帝国B印度阿拉伯帝国希腊C阿拉伯帝国印度希腊D印度希腊阿拉伯帝国二、选择题23 . “打到列强 ,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这首歌广为传唱的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三、非选择题24 . 中国梦就是富强梦,实现国家富强是世界各国的愿望。近代历史上,中、英、日各国为实现国家富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为满足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加强殖民掠夺。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成了“日不落帝国”。(1)列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殖民地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具有什么意义?材料二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由此跻身世界列强行列。(2)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写出马关条约内容中直接增强日本国力的具体条款,并分析它对中国的危害。材料三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3)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就如何建设富强国家,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通过以上主题探究,谈谈你对中、英、日三国实现国家富强道路的认识。25 . (沧桑古城见证历史)南京这座历史名城, 它亲历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劫难, 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新生的南京)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 巩固中华民国, 图谋民生幸福, 此国民之公意, 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 为众服临时大总统誓词(1)材料一的誓词体现了什么指导思想? 为此, 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件? 请指出这一法律文件的地位? (屈辱的南京)材料二: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2)结合史实, 再列举两例日军的侵略罪行(材料中除外)。(胜利的南京)材料三:(3)请你为材料三的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并分析罗斯福对此赞赏的原因。26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写出事件为标志的这场革命的名称?对于这场革命,有人说它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具体阐述事件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道路? (3)中华民族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27 . 1416世纪,对于欧洲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开始兴起,世界开始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哈姆雷特材料二:材料三: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哪场思想文化运动?最早发生于哪个国家?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列举一例。(3)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横扫法国的“革命风暴”指的是什么?英国的变革是指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变革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28 . 人民群众蕴藏着伟大的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三:历史总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上层社会力量与哪一阶级力量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阶级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列举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选择题1、三、非选择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