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反思《快乐的曲线》

上传人:大头 文档编号:10738645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反思《快乐的曲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反思《快乐的曲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反思《快乐的曲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反思快乐的曲线(一) 活动目标1. 感知曲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2. 学画曲线,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二) 活动准备1.彩带人手一条,贴有小鱼的大、小画纸每组一份、音乐磁带。(三) 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快乐,激发兴趣。(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师:看这是什么?(彩带)我的彩带会跳舞,你们看,它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手握彩带演示(左边扭扭,右边扭扭,像波浪,画圆圈)师:刚才我的彩带怎么跳舞的?这样跳舞好看吗?(回答:很好,很漂亮,很美.彩带也一扭一扭的)我们一起来让彩带跳舞好吗?(幼儿小班强调规则意识:将彩带从凳子底下拿出来,一个手拿住彩带的一头。)(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师,小朋友的彩带舞得真漂亮,请你们把彩带轻轻的送回家。2.观察曲线的画法。(1)向同伴介绍彩带的舞蹈。师:请你看看旁边的小朋友他的彩带是怎么跳舞的?(幼儿回答:像圆圈,毛毛虫.)(2)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师: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幼:我的彩带一扭一扭,像虫子一样的。幼:我的彩带是扭屁股一样,这边动一动,那边动一动。幼:我的彩带一曲一曲,像一条小路。幼:我的彩带像波浪,曲曲长长的。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空手画曲线等。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1) 出示活动教具,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可省略)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好吗?(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画的曲线,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四)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以小鱼的身份,游到每个“池塘”去看一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家”。活动反思1、从目标的定位看:在活动之前对目标进行了调整,基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小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水平较弱,并且不均衡,有的孩子孩子还学说话的阶段,语言表达不清晰。因此将第一条目标定位于“感知曲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感知的基础上去体验曲线的特征,进而尝试进行语言表述,符合小班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二条目标锁定在能力的提高上,从画直线到画曲线,可以很好的锻炼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并且在合作作画中体验活动的乐趣。2、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小班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曲线这个概念, 相对于直线而言,曲线的特点就是一弯一弯,弯弯曲曲的线条。通过表演彩带舞来感受曲线的特点,并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美感。这对于小班孩子而言,是一种初浅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这种美感,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学说简单词汇:很漂亮,很好看。因此在第一条目标的达成度上,基本完成。第二条目标是学画曲线,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学画曲线既是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从教学活动来看,小班幼儿对于曲线的画法没有具体的认识,只是从之前的彩带舞中有了一些视觉感受。这时候,需要老师将难点细化开来:如何画?画笔如何走?都应该一一引导,如果老师用食指代替蜡笔,带领小朋友在空中按曲线一上一下慢慢往后走,这样幼儿对画曲线的技巧有可以初步掌握了。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细节,老师在用手指面向孩子们笔画的时候,孩子看见的是手指往相反的方向行走,在作画的时候是否会受影响呢?3、从师幼互动情况来看:所执教的班级是一个刚来园一个月的小班,常规刚刚建立,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需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道具不断的吸引住孩子的眼球。尽管我在材料的准备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教学环节的紧密相扣也至关重要,一旦环节过渡的不好,幼儿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在让其中一位幼儿展示彩带是怎样跳舞的时候,他有表演的欲望,我立即将已经放入到椅子底下的彩带抽了出来递给他,下面的孩子看见这一举动,纷纷效仿,导致个别示范又跳回到了集体教学。在这里,我忽视了下半孩子一个重要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自制能力较弱,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学,尽管我已经强调了让彩带休息一会,但语言的说教显然是没有行动来的直接的。最后导致在这个环节处,常规出现了点乱,影响了教学。在发生状况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处理好,紧接着是学画曲线,孩子们都拿着彩带舞动着,我匆匆将学画曲线的具体方法一带而过了,没有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4、从整个活动来看:活动组织下来,感觉缺少细节,没有体验一个“细”,细节之处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好的教学活动,细节就是点睛之笔,我在教学难点上没有处理好,活动的第二条目标也没有很好的达成,造成低效教学。总结原因,还是对幼儿缺少了解,对现场教学应变能力不够,对教案的重难点没有完全吃透原因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